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滁州历史经济文化概况

滁州历史经济文化概况

滁州历史经济文化概况滁州市为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之间,属泛长三角合作核心区是国家建设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第一站、首选区。

滁州古为华夏九州之扬州,自古便为长江下游临江近海的“鱼米之乡”,淮东名镇。

全市土地面积1.3398万平方公里,人口447万。

今日的滁州辖琅琊、南谯两区,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代管天长、明光两市。

滁州西与合肥市、淮南市毗邻,南与巢湖市相连,东与南京市、扬州市接壤,北与淮安市、蚌埠市交界。

1.1 历史古城,文化厚重滁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三国设镇,为东吴重镇,建业门户;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

西依琅琊山,东拥清流河,北揽皇甫山,南望长江。

好山好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有的灵气。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这里留下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著名的诗句。

这里是《醉翁亭记》、《儒林外史》的诞生地,千古名篇赋予了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清流关堪称“金陵锁钥”,历史人文赋予了这座古城浓郁的历史气息。

1.2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滁州地理位置承东启西,属于上海四小时城市带,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滁州的交通四通八达,使得滁州拥有了相对低廉的物流成本。

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交织成网。

京沪高铁在滁州设两客运站,建成通车后,滁州到上海只需1小时,到北京仅需3个半小时。

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公路均在1.5小时车程内。

1.3 山水秀美,资源丰富滁州拥有琅琊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醉翁亭、明皇陵等著名自然与人文景观。

境内绢云母、岩盐、石膏、芒硝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居华东之冠,品质优良。

滁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占全省1/8,粮食商品量占全省1/4。

滁州拥有5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80多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充足且稳定性强。

目前,全市拥有11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省级开发区9个。

园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目前仅开发建成6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量大。

水、电、气等要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2.城市历史2.1 名称来源“滁”最早为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一带地区,古称“滁邑”,因有古滁水而名(今浊漳河)。

商王朝时期,尧的孙子大由就被分封于古滁邑,其族被称为“滁黎”、“黎方”。

到殷商晚期,大由的后裔传承之国被称为黎侯国,后被西伯侯所灭,周文王在先后戡灭了黎国、邗国(今河南沁阳)、崇国(今河南嵩县)等重要诸侯国,并将自己的国都自西岐迁于丰邑(今西安)之后,“以周为氏”,构成了周族对商纣王都城的直接威胁。

西周初期,黎侯国复又为周武王重设,仍由尧帝的后裔承位。

传至西周春秋时期,已经多称该地区为“黎”,渐次淡漠了“滁”之称谓。

滁州在隋朝才方有此名,很有可能是假借汉字“涂”。

这是因为滁州在未建州郡以前名为“涂中”(意即涂水中部),古代滁州兼跨涂水(唐更名“滁河”),直抵长江。

所以,并非因滁河而定名滁州,而是假借“涂水”之“涂”取名“滁州”。

2.2 建城历史滁州最早为楚国棠邑一部分。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十月癸酉,原侨置于今来安县城顿丘山上的顿丘县改治涂中镇(今滁州市区),置新昌郡,属徐州新昌郡顿丘县,这是今滁州市区建县之始。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置新昌郡,迁郡、县(顿丘)治于涂中镇(今滁州市区)。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改新昌郡为永阳郡,并置南谯州(均治顿丘,今市区)。

.隋开皇九年(589年)“滁州”之名始出现。

此后一千多年基本保持建置,管辖清流(今滁州市区、浦口西部、明光南部)、全椒、来安三县。

民国初年降为“滁县”,不再辖县。

1949年滁县解放后,设立滁县专区,辖9县。

1982年恢复“滁州”,称滁州市。

1992年升级为地级市,辖2区6县。

1993年、1994年天长、嘉山相继撤县设市,滁州辖2区4县,代管2个县级市。

2.3 城市布局老城区:京沪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北为老城区。

主要是疏解中小学校、市级办公和大型的商业设施。

疏通环城水系,保护老城的道路网格局。

老城主要是安排旅游、文化、休闲、居住、小型商业设施用地。

城西地区:京沪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南、花园路以北的用地为城西地区,是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综合片区。

城南地区:西涧路与京沪铁路、花园路与洪武路之间的用地是城南地区,主要布置市级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工业、仓储用地。

新城市中心区布置在城南的城市双中轴线之间。

城东地区:京沪铁路以东、世纪大道以南为城东地区,是以工业为主的组团。

高速铁路站前地区:京沪高速铁路以北、洪武路以南为高速铁路站前地区,主要布置公共设施、居住用地。

城北地区:世纪大道以北、蚌宁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北地区,主要布置工业、物流、居住用地。

琅琊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城市郊邑公园。

4.自然地理4.1 河流区域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天长明光河流清流河、沙河清流河、滁河、沙河来安河、滁河、清流河、向阳河襄河、滁河、池河、窑河、天河、蔡河、马桥河淮河、板桥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铜龙河、秦栏河淮河、护岗河、池河、南沙河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淮河流域淮河流域淮河流域4.2 湖泊、水库区域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天长明光湖泊西涧湖无无无无花园湖高邮湖、沂湖、烂泥湖、洋湖、沙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荷花池、抹山湖水库金歪桥沙河集、金歪桥、黄栗树、得胜、郎峰、刘陈、樟木山、红石沟、独山、红花桥、二郎屯仓、釜山、小山、车冲、时湾、大河桥、东寺港、陈郢、平洋、练子山、红丰、邢港黄栗树、上石坝、土桥、马厂、岱山、锥集、三湾、丰产、赵店、官渡、东风、瓦山城北、解放、大石塘、齐顾郑、双河、大俞、芝麻、孙集、蔡桥、湾孙、小李、仓东、南店、桑涧、新集、郎峰、墩子王、岱山、黄桥、青春燃灯、鹿塘、凤阳山、官沟安乐、大通、刘跳、跃进、尚武、魏桥、釜山、三墩、中坝、川桥、高峰、东风、墩子、岗陈、大涧口、官塘涧、小洼子、谕兴、官桥、大洼子石坝、林东、燕子湾、分水岭4.3 气候、地貌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

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

梅雨期长23天。

年日照总时数2073.4小时。

初霜为11月4日,终霜为3月30日,年无霜期210天。

滁州市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全市最高峰为南谯区境内的北将军岭,海拔399.2米,围绕丘陵分布的平台和波状起伏地带,构成岗地区,滁河、淮河沿岸和女山湖、高邮湖的滨湖地带是主要的平原区。

4.4 山脉区域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天长明光山脉琅琊山皇甫山张八岭、乌龙山神山、玉屏山无韭山、凤阳山无张八岭5.综合经济5.1 经济综述滁州市经济格局呈现“西北-东南”两级。

西北部(凤阳、定远、明光)以农业、旅游、农产品深加工、非金属深加工为主,东南部(琅琊、南谯、来安、天长、全椒)以家电、机械、模具、地板、纺织、化工为主。

滁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粮食总产约占安徽省的七分之一,年调出商品粮总量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商品率高达60%以上,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有“安徽第一粮仓”之称。

滁州年产彩电、冰箱、空调等1400多万台,其中彩电产量占了安徽省的“半壁江山”、冰箱占1/3、家用空调占10%。

滁州因为聚集了一大批诸如西门子、康佳、扬子空调等国内生产基地,渐渐演变成长三角地区的家电集群。

5.5 大滁城建设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72平方公里。

在大滁城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

近期规划为2008 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大滁城整体功能定位为南京都市圈西北门户城镇密集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技术转移先导区,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后花园之一。

发展战略为“大滁城地域共建•共享•同城化”战略,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并按照宏观控制的原则,立足市政府事权,从规划的制定、建设项目的管理、管治的重点明确大滁城地域发展宏观控制与区域空间管治。

目前市区已建设及规划的新区包括: 1.城南新区(花园路以南,滁州南站以北,京沪铁路以西,西涧路以东)滁州政务新区2.政务新区(中都大道、南谯中路一带) 3.城东新区(京沪铁路以东) 4.琅琊新区(北起世纪大道,南到清流河,西至西涧湖,东至菱溪路) 5.南谯新区(北起京沪铁路,南接全椒县,西至马滁扬高速公路,东到滁宁交界处)6.科技教育6.1 科技发展近年来滁州市以火炬计划为先导,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在火炬项目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高效节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6.2 高等教育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全椒分院6.3 重点中学滁州中学、滁州二中、滁州实验中学、全椒中学、全椒慈济中学、来安中学、天长中学、炳辉中学、凤阳中学、凤阳临淮中学、定远中学、定远二中、定远三中、明光中学7.交通运输7.1滁州地处安徽的东端,历来为合肥、南京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

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宁西高铁穿行而过。

境内设有五客运站:滁州站、滁州南站(在建)、全椒站、明光站、定远站(在建)。

并且还设有炉桥站、凤阳站等小型客运站。

铁路:京沪铁路、宁西铁路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在建)、沪汉蓉高速铁路(在建)7.2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区域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天长明光高速公路宁洛高速、扬武高速、宁驻高速宁洛高速、扬武高速、宁驻高速宁洛高速、扬武高速沪陕高速、扬武高速京台高速、宁驻高速宁洛高速、京台高速、明徐高速长深高速、扬武高速、宁宿高速宁洛高速、明徐高速国道G104 G104 G104 无无无G205 G104省道S206、S311 S206、S311 S312 S206、S226、S331 S101、S311 S101、S307、S310 S205、S247、S312 S307、S3097.3 轨道交通预留的滁宁城际轨道通道起点设在滁州火车站,终点在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

项目总投资42.56亿元,该工程将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从京沪高铁滁州站引出,向西延琅琊路,到高杆灯向南沿南谯路,到八中前从新安路一直向南,路过政务新区,经滁州高铁站后,向东南到乌衣,再由汊河进入南京,接入南京地铁林场站,计划2011年开工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