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总结2(张定-杨建29.12.25)

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总结2(张定-杨建29.12.25)

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汉川市2009 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工作总结汉川市农办(2009年12月26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川发[2009]1 号文件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汉川政办发[2009]8 号《关于印发〈2009 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2009 年,我们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了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全市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工作开展情况2009 年,全市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扎实开展,有声有色。

据初步统计:全市共组织了科技下乡赶集87 场次,出动科普宣传车210 台次,展出科技宣传展板221 块,发放种养殖技术资料21 万份、科技图书7600 册、光盘2300 张,赠送优质速生林木苗种2100 株,接受技术咨询、现场指导10 多万人次;开展了粮棉油高产高效栽培、畜禽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和新式农机具操作等各类技术培训班115 期,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8600 人次、新农机手1260 人次;举办了新型农机具展示推介会、软盘育秧机插现场会以及油菜机播机收、棉梗粉碎还田、小麦精量联合播种施肥演示会等8 场次;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160 万亩次,兴办了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6 个、面积18 万亩,水产品高效生态健康养殖万亩示范区3 个、面积5 万亩,农业机械化万亩示范园区2 个,面积15 万亩,技术示范辐射总面积90 万亩。

推行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

二、主要工作成效通过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

2009 年,全市推广了粮食、棉花、油菜、蔬菜、畜禽、水产品、林木等优良品种50 多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产测水健康养殖、牲猪标准化饲养、秸秆粉碎还田、油菜联合收割、小麦精量播种等实用新技术40 多项,全市良种覆盖率、新技术推广率、重点技术入户到农田(鱼池、禽舍)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6%、95%、85%、60% 以上。

二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初步测算,全市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共实现农民节本增产增收2.95 亿元以上,其中:推广粮、棉、油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广泛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实现亩平节本增效40 元,总节本增效6000 万元;开展农作物病虫准测准报和综合防治,防治水稻“两迁”害虫亩平均减少用药 1.4 次,节约成本2000 多万元,挽回农民直接经济损失3000 万元;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7 万亩,亩平节本增效210 元,总节本增效1400 万元;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市生猪出栏率、家禽出笼率分别提高了9.2、5.4 个百分点,料肉比提高了8.5 个百分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发病率降低了2.1 个百分点,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1000 万元,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000 万元;建立河蟹、鳜鱼、黄鳝、小龙虾等优势水产板块基地26 万亩,增加水产品产量320 万公斤,渔民增产增收2700 万元,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30 元;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立了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全省首家农机作业信息查询网,实现了农田作业与机手的有效对接,全市推广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150 万亩、30 万亩、76 万亩,促进农民节本增收9094 万元,其中,机耕节本增收3750 万元,机收减少水稻、小麦、油菜损失3340 万斤,挽回农民直接经济损失3340 万元,推广机械插秧3.8 万亩,节省秧田4940 亩,增产小麦增收276 万元,推广秸秆还田和化肥深施技术40 万亩,节肥增产增收1728 万元;推广林木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林木苗种移栽成活率、成树病虫有效防治率分别达95%、75% 以上,均提高了近5 个百分点,农民节本增收1300 万元。

三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9 年,全市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总产分别达到49.34 万吨、1.84 万吨、4.47 万吨、56.82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4%、26.5%、25.8%、18.6%,其中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

牲猪出栏53.43 万头、家禽出笼3708.17 万只、水产品产量15.2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8%、31.3%、16.0%,家禽出笼量、水产品总量分别居全省第1 位、第3 位。

完成成片造林2.84 万亩,其中血防造林6000 亩,低产林改造8000 亩,目前全市林木总面积已达3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8%。

四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9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6 元,比上年增加398 元,同比增长7.9%。

其中,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了近8 个百分点。

三、主要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下乡工作,成立了以副市长孙松柏为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陈国平、市农办主任杨齐强为副组长的市农业科技下乡领导小组。

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科技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

并根据农情畜禽农时,制定了以促春耕备耕、保三夏生产、抓病虫防治、兴秋冬开发、抗旱涝冻害等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较好地推动了科技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

水产局、林业局、市科协为切实搞好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除了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外,单位分管领导还对专家科技服务队、车辆保障、经费保证等年初都作了细致安排,从而使全年的农业科技下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农机局党委一班人对全年的农业科技下乡工作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将培训新农机手、推广新机具、扶持农机合作社、举办演示现场等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任务及早量化到事,责任到人,形成了局科教股、农机学校主动抓,推广站具体抓,管理股、企管股、监理站配合抓,生产厂家、商家协助抓,多方密切配合全力抓的良好氛围。

2、开展科技宣传。

农业局3 月初将适宜我市推广的41 项主推技术编印成册,印发1000 多份;翻印《湖北省农业厅2009年春夏(秋)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公告》 1 万份,张贴到乡、村及种子经营门店;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800 份到科技示范户;与汉川市电视台联合举办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沼气建设等农业科技专栏,宣传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模式;3-11 月,组织栽培、植保、土肥、科教、能源、执法等单位技术人员170 余人次,深入到分水、脉旺、回龙、刁东、新河等乡镇场开展科技赶集活动,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咨询,重点宣传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国家惠农政策和“两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技术。

市水产局突出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水生动物病害测报防治和检测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水产苗种繁育、汉江春季禁鱼、苗种增殖放流、水产养殖污染和船舶检测等工作,印发宣传资料5000 份。

市科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3月31 日,在庙头镇中心小学推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展板30 块,同时开展了科技咨询活动,接受咨询200 余人次,发放科技资料5000 多份,参展观众1000 多人。

5 月中旬以来,组织市科普惠农公司在马鞍、庙头、城隍、田二河、中洲、新堰、刁东、刘隔等地开展送科普电影到村活动,共送科普电影下乡50 场,播放科教片50 部次计1800 分钟,科普受众1.2 万人次;在马口镇、马鞍乡、新河镇、回龙镇、分水镇、华严农场等地新安装科普橱窗50 块,对全市科普橱窗适时整体更新内容,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政策、新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

还充分发挥汉川科技馆的主阵地功能,自制主题为《全民科学素质》、《环保520》、《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展板30 多块,全年共开展科技展览8 次。

农机局为了使科技宣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充满活跃,充满动感,采取培训与科技赶集、机具展示有机结合,组织武汉市隆翔公司、孝感市顺业公司、久保田厂家、中机南方公司等近20 个厂家商家200 多台新机具,多次在赶集现场、培训现场展示和演示。

林业局在3月28日和4月2日,到庙头镇和新堰镇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赠送优质速生杨2000 余株,印发《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几种常见果树的栽培技术》和《优良果树品种简介》等资料4500 余份。

还以项目造林为基础,组织技术专班多次深入到沉湖基地、韩集乡、新堰镇、汉北河堤防管理段等造林第一线,为广大造林大户进行造林技术指导。

3、搞好技术培训。

农业局按照“市级培训乡镇科技骨干、乡镇培训村组示范户”的要求,组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和科技骨干共130 人参加了全市农业科技骨干培训班,培训内容有水稻棉花种植新技术、农作物病虫无害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题,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余隆新研究员就棉花生产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

局直各二级单位深入基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机防、沼气池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题培训,指导各乡镇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35 场次,培训农民和科技示范户1.2万人次。

畜牧局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舍、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以及“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家万户”的思路,在农闲时多以集中授课为主,为农民下村讲课,在农忙时,就派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实地现场指导。

还根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要求,组织编写了《肉鸡、肉鸭养殖技术》、《牲猪标准化饲养新技术》2 套培训教材,聘请了温氏家禽、温氏畜牧、飘飘鸭业的畜牧技术专业人员11 名,在分水、城隍、脉旺、华严、沉湖、回龙、刁东等乡镇场所属的15 个村,开设了肉鸡、肉鸭、牲猪等养殖技术培训班15 个,采取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发放培训教材1000 余本、科技明白纸15000 余份,共培训养鸡、养鸭、养猪专业农民600 名。

农机局制作了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专题片,编印了农业机械操作与保养规程、水稻机插秧培训讲义、联合收割机操作要领等培训教材3000 多本,印发资料18000 份。

在下乡培训工作中,不仅面对面,手把手,传技到人,而且开班到乡,培训到村,巡视到户,实训到机,指导到田,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操作,边指导,让农民听了就懂,学了就会。

3 月份,邀请了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武汉市农机化办培训处处长涂同明)在新堰镇采用多媒体讲课,通俗易懂,效果非常好。

2009年,共开班培训11次,巡视指导近200 次,共培训新型农民1660 人,培训科技示范户486 户,示范带动机插、机收等各类农户2.5 万户。

水产局以刁汊湖、华严5 个村为培训重点,依托刁汊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现场指导与电话咨询相结合,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今年已完成新型农民和实用人才水产培训班32 期,培训3800 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5 万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