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小鸟飞翔的广阔天空

给小鸟飞翔的广阔天空

给小鸟飞翔的广阔天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让学生在生活广阔天空的中尽情翱翔。

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胡编乱造;说套话,人云亦云。

现以我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中作文阅卷情况为例,谈谈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文题是《的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一件真实的事情来表现自己的特点。

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写的又是学生最熟悉的自己。

可是,从学生作文的情况来看,出现了许多假作、空作、套作,“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拾包子、扶瞎子)的现象仍很严重,确实很令人忧虑。

有的学生作文中童心、童趣不再,毫无个性可言,不禁让人摇头。

全校性阅卷完毕,我仔细地阅读了本人执教的42名学生的全部作文,竟欣喜地发现,我班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气息,相当有个性,以上涉及的现象竟无一例,连一些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作文也相当的有特点,作文的平均分也高出其他班1分多。

欣喜之余,我不禁思考原因:这应该得益于2008年至今一直在班中开展的小学生日记接力赛活动的研究。

日记接力的具体操作简便而又实用,四年中,我引导学生持之以恒,进行个性化、生活化、自主发展的学生日记接力,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改变了学生习作的方式,给学生打开了一片习作的广阔天空,让学生在生活的天地里尽情地驰骋。

一、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是的,习作来源于生活,习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日记写作也不例外,要充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关注现实,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提倡写生活的真实。

(一)“抒写精彩的乐章”——生活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的源头既然是生活,其结果也应以生活化的形态出现。

怎样才能使日记真正成为反映学生生活和抒写学生真实情感的乐园?在日记接力中,我尽量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中关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说”给别人听。

慢慢地,日记接力就展现给我们一个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变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生活,赋予他们习作的灵感,每一点,每一滴,都是他们成长的轨迹,都闪亮着美的音符。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世界,提起稚嫩的笔,在洁白的纸上起飞。

他们细心看周围的一切:美丽的乡下、农村的早晨、蒲公英、小蝌蚪、家乡的田野、宝塔山,家乡的山、乾坤湾……他们关注环境:油菜花香、雨的感觉、放飞春天、还我清清的小河、燕子,归来吧……他们关心时事:神舟八号上天啦、灾区的小朋友,你们好吗?正如一位同学在日记《四季之歌》中所写的那样:“春在烂漫中走去,夏在绚丽中走来,秋在喜悦中逝去,冬在寒风中挺立……”(二)“给我一双慧眼”——观察生活是丰富的,大千世界是精彩的,人的内心感受是多层次的,但如果没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再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在学生眼里也是熟视无睹。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仔细观察就是发现美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在日记接力中,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处处留心皆文章。

”我引导学生时刻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景,学会采摘生活之树上的片片充满生机的绿叶,选择社会潮流中的颗颗闪亮的珍珠,不断地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告诉学生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手摸、耳听、舌尝、心想,才能全面、立体、多方位地感知事物。

同时也布置学生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有意识地做好事先的观察。

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写日记时才有话可说,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具体,充满灵气、新意,又展示学生的的个性,富有乡土特色。

他们观察风雨雷电,观察一年四季,观察日月星辰,观察花草树木,观察彩霞满天,观察风铃叮咚,观察家乡的西瓜,观察成长的土地。

细心的观察带给他们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一位同学在观察小螳螂时写道:“今天,我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螳螂窝,就仔细地看了起来……这个螳螂窝牢牢地固定在外婆家旁边的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上。

它呈半圆形,咖啡色的躯壳有点发亮,大概是雨水的冲刷而形成的光泽吧!因为现在正是雨后初睛。

最特别的还要数‘屋面’,那是一条条百叶窗似的突起物,再加上那特别的颜色、钢铁般的坚硬,更加强了它的诡秘和神奇。

这个螳螂窝很小,小得连拇指都伸不进去……”由于观察细致入微,日记写得也就非常生动。

(三)“在想象中飞翔”——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

孩子们充满了想象,他们是想象的天使。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学生写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作文的质量。

我们必须承认,儿童是爱想尤爱幻想的,小学生作文中的虚构也早已存在,要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文章,是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的。

在日记接力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引导、激发他们善想、多想,让想象插上翅膀,鼓励学生书写童话日记,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学生的想象,欣赏他们的想象,并注重以巧妙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的想象向着更加合理,更加现实,更加富于创造的境界发展,让学生在想象中真正动起来,动手、动口,开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让想象飞起来,思维活起来,语言也跟着活起来。

他们用童话描绘心中的世界:头发流浪记、假如我是小精灵、冰箱和微波炉的对话……他们跨越时空遨游:冰淇淋王国、2080年的我、四个太阳、我想飞……他们憧憬美好的明天:未来不是梦、探索月球、我想发明、我是火星宇航员……想象渐渐使学生的日记变得灵动起来,有个性起来。

二、运用有效策略,在激励中培养兴趣日记接力最关键的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有内容可写,这样才可以使习作如鱼得水,似小鸟飞翔,有了广阔的天空。

其次要学生习作有话可说,善于表达,就必须多写,多练笔,日记接力也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除了课内的大习作、小习作外,至少保证了每生每周有一次练笔的机会,提供了一次取长补短的机会,而随时的交流又让学生时时处于习作的良好氛围中。

不过,要使日记接力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方面外,还需要注意以下的策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评价激励,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最直接的动力,是健康美好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学习,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习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许多学生对之都感头疼,这就需要教师尽最大的努力,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激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是习作成败的关键。

在日记接力活动中,学生对日记感兴趣是最大的成功。

我在进行日记接力活动时,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个关键,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兴趣,激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二)鼓励竞争,良性循环在班级中有效地引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总能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的积极性,从而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日记接力也是如此,只要学生有了互相的竞争,教师的工作也就事半而功倍了,不需要教师再怎么样去教育、发动、宣传,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自然会有许多优秀的日记出现。

日记接力中,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良性的竞争,赛一赛,能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在争先恐后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三)榜样示范,带动全体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儿童,他们最容易记住的往往是具体的直观的材料,他们善于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模仿力强,榜样对他们可起到明显的作用。

因此,在日记接力时,用学生写得好的日记来引导启发学生,会使他们感到直观形象,具体好学,特别亲切。

一方面,因为是日记接力,每位学生写日记时都可以去读一读别人的日记,从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在学校里,他们不但可以听到这些好同学朗读他们的优秀日记,而且还可以听到这些同学介绍写日记的经过。

这就是说,他们不但可以知道这些同学的日记好在哪里,而且还可以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写得好,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

比如去年四月张帅同学写了日记《我爱家乡的景色》,文章写得很美:“……特别是在有风的日子,别提有多美丽了,犹如一幅迷人的风景画:青松的花蕊成熟了,别的树叶枯黄了,花瓣也凋谢了,蒲公英开放了,都纷纷扬扬地洒下来,像漫天雪海中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

那情景,是多么迷人,多么引人遐思……”同时,十几岁的孩子最具有好胜心和上进心,引导得好,经常向他们介绍同学中的先进典型,优秀日记,对大家的触动非常大。

因为他们年级相同,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仿,又在同一班级,同一老师的教育下学习,就得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能写出如此好的日记,我就不如他呢。

这就使学生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再加上教师深入细致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并作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写日记的兴趣与水平必定会不断提高。

(四)读写结合,厚积薄发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是的,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

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单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大量的课外阅读。

因此,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在读书中学习丰富的课外知识。

小学生的书源十分有限,因此我组织学生向学校的图书馆借书,定期借、还、交流。

让学生订阅有益的报刊杂志。

让学生把自己的书从家中带来,建立班级小小图书馆,资源共享。

许多同学都在日记中写到自己在日记接力活动中渐渐爱读书了,比如“我爱看书,而且是百分百地爱看书。

你瞧,我入迷时就是这样的,家里人都管我叫‘小书虫’……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看书,尤其爱看作文书,那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常常吸引着我,让我看得入迷。

……”等。

我引导学生不单纯读作文选,还要读读名著,增加文化的积淀,丰富文化的底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阅读的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摘录精彩的句段,注重积累,积累生活,积累语言,增长知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日记接力,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时空;从体裁上看,因为无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就有了更自由的选择,记叙文、诗歌、散文、童话、小说、科学幻想等都有;从表达效果上来看,习作更体现了真情的流露,富有童真、童趣。

许多学生的习作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想象丰富,他们热爱习作,把写作当作了个人的一种爱好,热爱生活,把写作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