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优秀教案

27 故事两则(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拜、桓”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难点】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体会寓意,懂得无论学什么都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听取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重点)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板书设计扁鹊治病扁鹊蔡桓公医术高明自以为是医德高尚固执己见防微杜渐开始:很累、很酸纪昌学箭(射箭能手)后来:坚持不懈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2.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3.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4.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

《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不足之处:表格的利用还是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学要教师充分的备课,预设。

27 故事二则扁鹊治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你认识吗?师:他是——(生接: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医之首。

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课件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

(板书:名医)5.这位名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3.反馈(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扁鹊、蔡桓公皮肤、皮肉、肠胃、骨髓热敷、几剂、汤药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出示句式:扁鹊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最后。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

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c.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

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

(指生说后,师概括:医德高尚)6.是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扁鹊又怎能放弃呢?于是他又一次来见蔡桓公(出示第四句,学生接读)——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7.出示句子: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分析蔡桓公死因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师:扁鹊只好走了。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许鄙视小病)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B、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五、学习最后一节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五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交流、归纳)六、理解寓意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

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

(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七、课堂总结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

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

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八、布置作业,课文延伸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纪昌学射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有耐心和毅力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纪昌学射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纪昌?向谁学?怎样学?结果?二、初读课文1、师: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读一读课文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并试着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齐读文章。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文章读的很通顺了,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1)引导激趣师: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