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速度耐力,简单点说就是速度保持能力。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
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质生化因素的一定程度的改变。
发展耐力一般为有氧倾向的负荷训练,如越野跑和一些力量训练。
发展速度耐力一般为有氧无氧混合的负荷训练。
如600-3000米段落重复跑、变速跑、5000米节奏跑。
发展速度一般为无氧磷酸肌酸供能的负荷训练。
如10—15秒最大限度用力的快速力量练习。
由于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
通过“三氧”(有氧、混氧和无氧)训练,从根本上全面可以提高在训练和比赛时各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了能量输出和在疲劳状态下的速度能力。
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跑和有攻利用能量与节省能量趵高步频技术。
采用长时间的大周期训练受到冲击,训练周期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以赛代练、分期不明显的高密度比赛的频率,而突出速度能力、力量耐力的训练。
着重围绕提高最大吸氧量和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为主,在保持总量负荷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高强度的短距离间歇与重复训练、综合训练,根据不问的目标,选择适应的段落,把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供能、混合代谢供能科学地组合于一体,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高速持续跑的专项能力同时得到较高,进一步身体的抗乳酸的耐受力和消除乳酸及偿还氧债的能力。
如何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加大负荷量就必须需降低符合强度,加大强度则需要减少负荷量,练到什么时候该“歇”,疲劳到什么时候该“调”,必须予以准确把握,采用上述训练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方面可以保证有较大的负荷量,又不降低负荷强度,此训练内容更为灵活、新颖、全面,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兴趣,加快机体的恢复,赢得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因小负荷所致的不适应比赛状态,使训练与比赛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最佳竞技态势,获得连续比赛的能力。
长距离跑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虽然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出成绩的基础。
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手段。
当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但当他的运动成绩到了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先进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
一、发展一般耐力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跑、选择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二、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1、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现在的长距离跑比赛已不再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
所以说现在长距离跑已不纯粹是耐力项目。
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自身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
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
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
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
如:200M+400M+800M+1000M 间歇时间分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32秒,400米72秒,800米2分40秒,1000米3分30秒。
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重视竟技状态的培养和战术训练,有时有些运动员成绩不理想,这与竟技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大周期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小周期的训练。
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良好的竟技状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制定战术时应根据对手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分段跑时间,途中最好跟在第一集团,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除了加强速度耐力的定型外,还要用高负荷强度弥补连续负荷的不足。
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及每天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来确定运动员所要完成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这些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因项、因运动水平来具体安排每次课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三、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的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
目前中长跑运动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另一种是频率较快,步幅相对较小,这样后蹬力较小,腾起时间缩短,跑起来比较平稳,轻松省力,符合经济性原理。
所以现代采用第二种方法的较多。
过去的训练,比较重视后蹬用力,加大步幅而忽视了动作速率,由于过分的后蹬和高抬,每一步都消耗很大的能量。
况且中长跑选手一般身材较低不提高步频是没有出路的。
当然步频和步长也不是绝对对立的,根据跑的距离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步频和步长比例。
另外,中动时身体的放松对整体技术动作也很重要,首先,面部肌肉放松,两眼看着下方,这样可使劲部肌肉放松,稍含胸,两臂轻快有力的小幅度摆动,摆动时肘关节夹角一般90度最好,这样加上良好的步频整个动作就会轻快平稳,节奏感强。
四、坚持以“速度为中心”的原则训练众所周知,长距离跑训练的任务就是达到一个特定的距离内尽可能跑的快,即在一定的限定下发展最大的速度,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考虑,使肌体不断冲击自身的生理极限,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例如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练员首先让运动员用高速度去跑,看保持高速度距离的长短,当其在某一段落当现明显下降时,即为该队员在最高速度下保持的距离,在此距离以上就是该队员的“障碍区”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突破就会有一个进步,同时又会形成一个新的障碍区,若要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就要再一次突破,循环再一次突破,循环往复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跑速的不断提高和保持高速度的距离不断延长也会对运动员身体各种机能提出新的要求,当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时候,就必须随时改进和调整运动员建立起来的速度定型,在保持运动员原有的最高速度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弃分控掘人体的各种潜在能力,完善跑的技术,最大限度完成快跑距离,只有经过千千锤百炼的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游刃自如,控制跑速,适应比赛的需求。
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1小步跑(1)作用:改进落地技术,体会“扒地”动作,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两手扶器械或原地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练习。
要求体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
②由原地逐渐前移过渡到小步跑200~300米。
要求动作由慢逐渐加快。
③行进间小步跑200~300米。
④小步跑过渡到正常跑400~600米。
要求大腿逐渐抬高,步幅逐渐加大,自然过渡到正常跑。
⑤小步跑加快步频过渡到加速跑。
要求同上。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大腿积极下压,放松膝、踝关节,小腿顺势前摆,用前脚掌着地、完成“扒地”动作,并迅速伸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
2高抬腿跑(1)作用,增强抬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
②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
要求动作充分,向前移动不要过快。
③高抬腿跑过渡到正常跑或加速跑40~60米。
要求过渡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两腿交替屈膝高抬,大腿与躯干接近直角,然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屈肘配合两腿动作前后摆动(图11)。
3后蹬跑(1)作用:体会蹬、摆技术,增强跑动中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的力量。
(2)练习方法:①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
体会蹬地动作。
要求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动作有弹性。
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体会蹬地力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
③后蹬跑20~30米。
要求蹬、摆充分。
④后蹬跑过渡正常跑40~60米。
要求过渡要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稍前倾,动作舒展。
蹬摆积极,全身配合协调(图12)。
4大小腿折叠跑(1)作用:体会后蹬结束后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技术,增强踝关节快速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2)练习方法:①原地后踢小腿跑,体会大小腿的折叠动作。
②行进间后踢小腿跑200~300米。
要求小腿充分向后踢出,向前跑速不要过快。
③大小腿折叠跑过渡到正常跑400~600米。
要求过渡到自然。
(3)注意事项:躯干稍向前倾,在充分后蹬的前提下做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
大小腿折叠要充分,大腿前摆的幅度可小些。
5加速跑(1)作用:使身体迅速摆脱静状态,获得向前最大冲力。
(2)练习方法:①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上体逐渐抬起,步长加大,步频加快,同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有力和摆动。
②慢跑接加速跑:要求过渡自然。
③小步跑接加速跑:要求小步跑身体逐渐前倾至控制不住,向前加速跑出。
④高抬腿跑接加速跑:要求逐渐加快频率,身体逐渐前倾,过渡到加速跑。
(3)注意事项:进入加速跑时,步长逐渐加大,步频逐渐加快,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而有力的摆动,使动作轻松协调,跑的距离长短可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6变速跑(1)作用:有计划地改变速度,以改进跑的技术,提高一般耐力或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①200米快接400米慢。
②500米快接500米慢。
③1000米快接600米慢。
④突然加速并保持一段距离转为匀速或慢跑。
⑤由长距离到短距离的快跑和慢跑(或由短到长),400米300米200米100米80米60米40米20米。
初学者快跑距离较短些,相应慢跑长些,随着练习者水平的提高,逐渐加长快跑距离。
变速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强度的大小应根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练习者的水平而定。
7间歇跑(1)作用:用较大强度跑规定距离后,按计划休息一定的时间再跑,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无氧代谢的能力。
(2)练习方法:①2000~40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接近或或超过比赛速度。
②4000~60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慢于比赛速度。
(3)注意事项:间歇跑的速度快于比赛速度时,休息时间长一些,当练习者心率接近120次/分时进行下一次练习,慢于比赛速度,休息时间短些,心率没有接近120次/分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8定时跑(1)作用: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和跑的能力,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觉。
(2)练习方法:①只规定跑的时间,不要求跑的距离。
②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一定距离。
(3)在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阶段,多采用此方法,来培养跑的节奏和速度感。
9反复跑10利用自然条件做跑的练习上坡跑、下坡跑、雪地跑、沙地跑、林间跑……,在自然环境下练习,练习者兴奋性高,可提高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