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保护你我他

法律保护你我他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
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准备
寻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少年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新课各国法律都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有特别的保护。

我国就制定了多部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少年儿童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

对于法律的特殊保护,你有什么感受呢?
二、说说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做相应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较深的条款并交流感受。

三、交流未成年人也会遇到法律问题。

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我会告诉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

2、可以拨打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

3、我们可以去法院起诉。

四、今日说法。

1、交流:这些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保障。

但是,如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
2、模仿《今日说法》栏目让学生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述这方面的事例。

(教材41、42页的案例,也可以是自己搜集到案例)。

3、学生作为观众自由发表看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评说。

4、最后由嘉宾(可由教师扮演)进行法律点评。

五、用法律保护自己。

1、你或身边的少年儿童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谈。

2、你知道该怎样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介绍其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向“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寻求援助;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六、活动。

1、了解一些有关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模仿“今日说法”栏目的形式,选择你感兴趣的案例,和同学进行评说。

案例1:爱莲同学的父母离婚,母亲改嫁他乡,爱莲判给父亲抚养,父亲在沿海打工另组家庭,没承担起抚养爱莲的责任。

爱莲只好跟着70多岁的奶奶艰难地过日子。

爱莲的学校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她的代理人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她的父母承担抚养义务。

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2、请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和我们座谈,给我们上上法制课,想办法了解一下你感兴趣的法律知识,与同学合办“法制小报”。

(1)律师能为我们做什么?
(2)没钱打官司怎么办?
(3)我们身边的青少年维权岗。

七、活动延伸。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感兴趣的法律知识,办一期“法制知识”手抄报。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准备
1、搜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

2、《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

教学过程
一、少儿法律知识。

1、让学生说出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教师:课前同学们阅读了这些法律法规,能说说你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问题吗?分组交流阅读后的收获、体会。

3、学生谈对于法律特殊保护少年儿童的看法。

二、远离“危险区”。

1、向学生介绍青少年因为打架、斗殴、抢劫等而导致犯罪的典型案例,提醒学生远离这些危险区。

2、出示儿童上网规则。

儿童上网规则。

(1)不要随便听网上陌生人的话,没经父母同意不与他约会。

(2)不要随便把家庭的详细地址、电话告诉网友。

(3)发现不健康的网站或图片、文章,马上关掉。

(4)要看一些适合自己的儿童网站以及它们链接的网站。

(5)上网时最好有家长的陪同和指导。

(6)不参加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网络活动。

(7)要找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谈,不要讲不文明的话,更不能骂人。

三、模拟法庭。

1、教师: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经过讨论,从根据教科书第41页的案例一,模拟法庭进行审理。

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辩护人、证人及记者等角色,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步骤如下:
(1)投影下表,介绍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辩护人、证人等角色。

(2)活动开展,就以上案例进行法庭辩护。

(3)辩护结束后,由旁听席上的同学担任记者,对法官、律师、被告等人进行采访。

主要就法律问题进一步探讨以及采访模拟活动的体会。

(4)教师作活动小结。

3、各组分别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教师适当参与指导。

4、评价五个组模拟法庭活动,进行“最佳法官”等奖项评选,并颁奖。

5、活动评价及反馈。

四、法律求助。

1、学生提出一些有关于法律的疑难问题。

2、学生扮演律师,对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办法。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关于青少年法律、法规方面的常识,你还知道哪些呢?
2、组织学生了解当地的“青少年法律援助热线”“青少年维权岗”等帮助青少年维权的机构,上“青少年维权网”浏览,关注一些热点问题。

3、根据《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

世界各国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法律保护。

我国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多部,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学生自读。

4、集体讨论:再现课本P42情景(学生排练表演)。

5、寻找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侵犯的其他事例说一说。

6、请从事法律工作的家长和同学们座谈。

7、小组合作办一份“法制知识”小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