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纳米管合成以及应用

碳纳米管合成以及应用


碳纳米管的生产方法简介
石墨电弧法 浮动催化法 (即碳氢化合物催化分解法,又称CVD法) 激光蒸汽法 燃烧火焰法
石墨电弧法:
基本原理: 电弧室充惰性气体保护,两石 墨棒电极靠近,拉起电弧,再 拉开,以保持电弧稳定。放电 过程中阳极温度相对阴极较高, 所以阳极石墨棒不断被消耗, 同时在石墨阴极上沉积出含有 碳纳米管的产物。
这两个结果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碳纳米管储氢应用 前景的希望。
CNT应用及理论
CNT的功能化
1、共价功能化 A:端口功能化 B:侧壁功能化
2、非共价功能化 C: 表面活化剂功能化 D: 聚合物功能化 E: 内腔功能化
目的:提高CNT的溶解度,有助于纯化,并引入新的性能。
聚合物功能化
Scheme 1. Interaction between PSPEO and MWNTs
技术支持: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于作龙研究小组(催 化)
中科时代纳米公司
中科时代纳米公司(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产品: 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 工业级多壁碳纳米管
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及浆料、碳纳米管填料、 碳纳米管功能母粒、碳纳米管环氧复合物
高纯度(>90wt%)单壁碳纳米管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00kg/a, 多壁碳纳米管(直径:20-30nm,纯度:>95%)的生产能力已达 到30T/a。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曾效舒教授 公司生产碳纳米管及石墨烯
清华化工系魏飞教授组
天奈公司(Cnano):技术支持-清华化工系魏飞教授组 利用纳米聚团床反应器技术,成功设计出低成本、 大批量制备碳纳米管的工艺流程,目前已形成 日产360公斤、年产120吨、纯度高达80%以上的 多壁纳米管生产能力。
注重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结合
制备纳米碳管的其它方法:
1.微波等离子化学蒸发法 2.微孔模板法 3.太阳能法
国内碳纳米管批量制备情况
深圳纳米港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从 事碳纳米管开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
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碳纳米管的连续化批量产, 年产碳纳米管可达5-10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碳纳 米管生产基地,产量居世界前列(2001年数据)。
范守善院士
清华大学物理系
研究领域:近十余年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纳米尺度材料的 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可 控制合成与应用探索。在深入揭示和理解碳纳米管生长 机理的基础上,实现了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和线 材的可控制与规模化制备,研究并发现了碳纳米管材料 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基于这些性质发展出了碳纳米管 发光和显示器件、透明柔性碳纳米管薄膜扬声器、碳纳 米管薄膜触摸屏等多种纳米产品,部分应用产品已具有 产业化前景,实现了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转换。
1993年发现单壁碳纳米管(SWNT),直径0.4nm4nm,长度可达几微米
饭岛和 他的碳 纳米管
Nature 354, 56 - 58 (1991)
http://nec.co.jp
背景介绍
图a 图c
图b
图a,b分别是多壁,单壁碳 纳米管示意图,图c是碳纳米 管的放大电镜图
背景介绍
碳纳米管分类:
Fig. 2. TEM images of the MWNTs/PSPEO at lower (a) and higher (b) magnifications
CNT应用及理论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
法拉弟准电容
比表面积大(250-3000m2/g) 碳纳米管电容量可到每克15-200F,目前数千法拉的电容器已被生产 单壁碳纳米管电容量一般为180F/g,多壁碳纳米管电容量一般为102F/g 单壁碳纳米管电容器功率密度可达20KW/kg,能量密度可达7Wh/kg
碳纳米管(CNTs)制备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
T背景情况介绍及其制备 T自身理论及应用 T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CNT)的发现
纳米碳管研究是富勒烯的继续.1991年,NEC公司 的S.Iijima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采用电弧法 制备的富勒烯中发现了多壁纳米碳管(MWNT),直 能:
碳纳米管的中空结构,以及较石墨(0.335nm)略 大的层间距(0.343nm),是否具有更加优良的储氢性能, 也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1997年,A. C. Dillon对单壁碳纳米管(SWNT)的 储氢性能做了研究,SWNT在0℃时,储氢量达到了5%。
Declutch指出:一辆燃料机车行驶500km,消耗约 31kg的氢气,以现有的油箱来推算,需要氢气储存的重量 和体积能量密度达到65%和62kg/m3。
CNT应用及理论
储氢材料
人类社会发展所使用的主要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
氢能特点 目前主要的氢气存储方法
金属氢化物、液化、高压储氢及有机氢化物 储氢
碳纳米管储氢特点 影响因素
管径、管间距、管束直径
CNT应用及理论
储氢材料
1997年,AC Dillon等报道了单壁纳米碳管的 中空管可储存和稳定氢分子,引起广泛关注,相关 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工作也相继展开,初步结果 表明:纳米碳管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储氢材料。 单壁纳米碳管的吸氢过程研究发现,氢以很大密度 填充到单壁纳米碳管的管体内部以及单壁纳米碳管 束之间的孔隙,因此单壁纳米碳管具有极佳的储氢 能力,据推测单壁纳米碳管的储氢量可达10%(重 量比)
研究方向:石墨烯、碳纳米管手性控制与工程应用、 能量收集、转换与存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 超级电容器等)、复合材料与异质结构
e) Picture of a CNT and a polymeric sponge placed in a water bath. The CNT sponge is floating on the top while the polyurethane sponge absorbed water and sank to below the surface level. f) A CNT sponge bent to arch-shape at a large-angle by finger tips. g) A 5.5cm1 cm0.18cm sponge twisted by three round turns at the ends without breaking. h) Densification of two cubic-shaped sponges into small pellets (a flat carpet and a spherical particle, respectively) and full recovery to original structure upon ethanol absorption.
理想的工艺条件:氦气为载气,气压 60—50Pa,电流 60A~100A,电压19V~25 V,电极间距1 mm~4mm, 产率50%。Iijima等生产出了半径约1 nm的单层碳管。
氦气保护石墨电弧法
氢气保护石墨电弧法
阳极-面积较小的石墨棒(石墨粉 和催化剂组成)
阴极-面积较大的石墨棒
氢电弧法优点:
按形态分:
普通封口型 变径型 洋葱型
海胆型
竹节型
念珠型
纺锤型
螺旋型 其他异型
背景介绍
纳米管结构的表征:
扫描隧道显微镜 X射线衍射 孔结构及比表面积 电子衍射 拉曼光谱
背景介绍
碳纳米管的表征
碳纳米管的原始状态:团聚状态,束状
背景介绍
碳纳米管的表征
有机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分散后碳纳米 管的SEM(左)与TEM(右)
Adv. Mater. 2010, 22, 617–621
解思深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 1.纳米碳管及其它一维纳米材料阵列体系的制备 方法研究,模板生长和可控生长机理研究; 内嵌或外包附及金属掺杂的研究。 2. 纳米碳管及其它一维纳米材料阵列体系的的结构 和谱学研究。 3.纳米碳管及其及其它一维纳米材料、阵列体系的 物性研究。 4.纳米碳管及其它一维纳米材料作为复合材料中加 强材料的应用,界面结构和性质研究。
北京大学李彦教授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的制备、修饰、表征和应用 的研究。发展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方法,通过化学修饰 和复合对碳纳米管进行进一步的性能调控,同时发展相 应的表征技术以满足可控制备和修饰研究的需求,并探 索基于碳纳米管的材料在纳电子、能源及生物医学等方 面的应用。
沈阳金属所成会明教授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氢气为缓冲气 含硫化合物为生长促进剂 大阳极,阴极在其上方并 与其成一定角度 电极角度可控可半连续制 备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特点:
设备简单、条件易控、能大规模制备、可直接生长在合适的基底上
常用气体:
甲烷、一氧化碳、苯等
催化剂:
Fe、Co、Ni、Mo等以及它们的氧化物
激光蒸发法
影响因素: 催化剂 保护压强(3.0x104一4.5 x 104 Pa) 气体(氦气、氩气) 激光脉冲时间间隔 (间隔越短, 产率越高) 激光脉冲功率(功率↑,直径↓)
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力学性质
力学性能:
各种型号的CNT的价格,形状,性能
优异的化学稳定性(C-C键,无悬空键)
碳纳米管具有化学惰性,经历充放电不发生化学作 用。因此,数据保存在这样的一个存储器中可以拥 有更长的保存时间。
电学性能:
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 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理论预测其导电性能取决于其管径和管 壁的螺旋角。当CNTs的管径大于6mm时,导电性能下降;当 管径小于6mm时,CNTs可以被看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维 量子导线。
碳纳米管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分类可分为:单壁碳纳米 管(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与多壁管相比, 单壁管是由单层圆柱型石墨层构成,其直径大小的分布范围 小,缺陷少,具有更高的均匀一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