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位血液病患儿妈妈的心声

一位血液病患儿妈妈的心声

“如果可以,我情愿生病的人是自己!”
记一位血液病患儿妈妈的心声
“豆豆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推开儿子的房门他仍未起来,我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头。

豆豆微微动了动,又睡了过去……睡梦中的他一定遇到了很高兴的事情,微微上扬的嘴角,让人有种亲亲他的冲动。

周日上午,接到了首儿李桥儿童医院血液科王淑梅大夫的来电,这是豆豆出院半年来的第三次回访电话。

王大夫非常仔细的询问孩子的最新情况,并嘱咐了一些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得知是医院阿姨打来的,活泼的豆豆主动要求通话。

他很有礼貌的跟王大夫打了招呼,向个小大人一样问候了很多住院期间照顾他的医生护士。

也许在一个七岁小朋友的脑海里,一星期的住院过程,是他很特别、很美好的回忆。

而对于妈妈,这却是一段终身难忘、饱受煎熬的插曲。

(赠送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内二医护人员锦旗)
当时的情景,我仍历历在目。

那段时间,豆豆总是很没精神,原以为他只是患了感冒,我并没有过多在意。

直到有一天下午,豆豆捂着嘴跑回家喊疼,我用手电筒照进去查看,顿时心头一颤,满嘴全都是血泡。

我意识到孩子的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在当天晚上赶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

急诊科的大夫进行了应急处理,他建议我们住院治疗,因为当时医院没有病床,豆豆暂时被安排
在急诊室观察。

那是个让人揪心的夜晚,我们彻夜未眠,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不好的画面,我不停的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为什么这么晚才发现?那天的豆豆异常安静,我想大概是病区来来回回穿梭的人,把他吓坏了。

他额头上出了很多汗,我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他扎着输液针头的小手,我忍不住又开始掉眼泪,如果可以,我情愿生病的人是自己。

那种揪心的疼,只有妈妈才能了解吧!
那一夜真长,终于熬到了天亮,但儿研所依然没有病床,在大夫的建议下,豆豆被转到儿研所血液病房的分支-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内二病区。

说老实话刚到这儿时,我还是略有些担心,这里能医得好孩子吗?接诊大夫王淑梅为豆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诊孩子患免疫性血小板紫癜。

“这是什么病?是不是白血病?”我紧张的询问,王大夫一边安排治疗方案,一边为我科普病症常识。

回想起来,当时我好像很碎叨,车轱辘问题不停的来回问,让人欣慰的是但她很有耐心,一遍一遍回答,不厌其烦。

(住院期间儿子画的图画)
接受治疗三天后,豆豆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血小板恢复正常指标。

在住院期间,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内二病区的医护人员给予我们全面的帮助,他们尽职尽现,对患者关爱有加,精准的治疗、周到的服务,让我心生温暖。

一个星期后,豆豆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前儿子告诉我,他想给医生阿姨、护士姐姐写封感谢信。

我为他找来了笔和纸,他很认真的写了一上午,让人觉得好笑的是,通篇文章只有结尾划了个句号,为了让医护人员读得不吃力,我帮
他点上了标点符号。

“妈妈,为什么我又得去上学?”在我多次的轻唤下,豆豆睡眼朦胧不情愿的起来伸了个懒腰,“因为你得学文化,学习点标点啊!”我打趣道。

七岁的他已经知道不好意思了,假装听不到径直走向卫生间。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孩子健康的成长,是多值得妈妈高兴的事情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