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6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宏观思考
“变”的表 变



“变”的原因
社会生活是时代的产物,是一定 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
“变”的特点 “变”的影响
二、单元知识框架
物质生 活的变化
衣、食、住、行
中 国 近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促进经济 文化发展 改变人们 思想观念 丰富人们 社会生活
西方事务的引进 (鸦战被迫开放、 现代主动开放)
材料二 我们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 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 是不相宜的。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 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 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 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侮辱去掉的。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以文治国

义 礼
后背不破缝,表示 国家和平统一之大 义。

★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从保守、呆 ☆特点: 板、等级森严向适体、方便、美观、平民化过 渡;地区不平衡;与社会政经思发展有关。 ☆原因: ①欧风美雨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 ②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了示范作用。
新媒介 的崛起
网络媒介
三、知识清单及重点探究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基础知识清理
物质生活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
①长袍马褂 ----流行整个近代 (1)男子服饰: ②西装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流行 ③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 (2)女子服饰----旗袍的变化及流行: 宽松肥大 适体、短袍窄袖(20世纪20年代)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 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特点: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政台、欧美等文化影响。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表 现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 后——新中 上衣下裙 传统与现代 半封建社 国成立 会 西装、中山装 并存 旗袍 新中国成立 列宁装 后——十一 制服装 届三中全会 绿军装 十一届三中 异彩纷呈 全会至今 政治色彩强 烈与革命相 关的服饰成 为主流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 济体制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多元社会 阶 段
趋势:从传统饮食到追求健康营养
2.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变化) (1)饮食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
A基本保障人民物质生活需要 B但食物简单,按计划凭票购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 C温饱问题长期未彻底解决(尤其农村)
2.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变化) (1)饮食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 ②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
4社会习俗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社会习俗 (1)原因: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2)表现: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
①婚嫁习俗的变迁: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 婚姻自主、删繁就简; 现代: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法律保障。 ②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 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新中国成立后 ,改土葬为火葬。 ③其它社会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 反对迷信、 使用公历、新式节日、 ④社交礼仪:点头鞠躬 取代 跪拜作揖; 握手逐渐成 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趋势:传统平房到西式洋房
北方传统建筑
四 合 院 平 面 图
、 的民居建筑形式。
自然条件 生活方式
的不同逐步形成各具特色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图是中国古老民居四合院,它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 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 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下列关 于中国古代北方四合院表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②大门不与正房门相对,反映 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中“吉利”之意 西式住房 ③体现了封建家长等级制④反映合家欢乐的亲情
社会史观
含义:主要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
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 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研究领域: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
庭婚姻史等。
研究方法: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观点去分析除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研究意义:
命题规律分析:
总论: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新课标新增内容,体现了史学服务于 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政治、经济、科技 人民大众的功能,史学不再单纯的描述帝王将相的活动,普 文化)影响着社会生活及风俗的变迁。 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也进入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视野,是人文主 社会生活及风俗的变化反映社会变革, 义在史学上的表现。 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 重点:一定时期社会的变化与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关联。 角度:⑴设问角度看,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寻找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强调政治,经 济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三个必修模块之间横向联系, 在重视专题知识的基础 上更加强调通史意识。 ⑵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一定的阶段性,高考试题主要 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重大事件对社会生活变革的影响特别重 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 热点:衣食住行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
社会习 俗的变化
婚丧嫁娶 社交礼仪
交通、通 中国社会的进步 讯的进步 经济- 体制变化、经济水 平提高 传统媒 政治:政治制度 的变革、政治环境 介的变迁 思想:启蒙和解放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邮政、电信-电报、电话
报刊、影视、广播
交流联系 更加便捷
推动社会 进 步
马克思:“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
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 李大钊:“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 续,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 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 西。… …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
西化 中西合璧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完全欧化 新村
3.居室建筑的演进(新中国成立后) (3)居室建筑变化: ①建国后: 住房基本解决,但总体较拥挤, 家具陈设简单 ②改革开放后: 住房状况改善
▲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 ② 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 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新角度思考
旧服饰 等级森严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 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服饰大致 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 腰带,五,坐褥。
国门洞开 共和新貌
西服东渐 服饰鼎革
旗袍的演变
民 国 上 袄 下 裙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一、课程目标及命题规律分析
• 课标要求:
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以 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 响其变化的因素 第二节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 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 活的影响 第三节 大众传媒的发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 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 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淮扬菜以沿江、沿 淮、徽州三地区的 地方菜为代表构成 。选料精细、工艺 精湛、造型精美、 在造型方面,注重 色彩器皿的有机结 合,展现出精美的 艺术性;可谓淮扬 品味一枝独秀。
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近代饮食变化)
鲁菜 、粤菜、 _____ 川菜 、淮扬菜四大菜 (1)中餐:_____ 系在近代形成。 (2)西餐 ①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 烹饪方式 ②特点: __________ 、食品种类、就餐环境、 礼节要求 __________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③影响 原料 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a.西餐中常用的_____ 西式食品 b.出现一批专门生产__________ 的食品厂。 西菜 、_____ 西点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 c._____
习俗风尚(移风易俗)
征婚启示(1900) 1、女子须天足 2、女子须识字 3、男方不娶妾 4、男死后女可再嫁 5、男女双方意见不合 征婚启示(1903) 要求:
巩固练习: “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 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准备晚饭,碗里盛 着洋葱炒鸡蛋。笼屉里蒸着馒头。然后, 她换上新添的无袖旗袍,走到穿衣镜前端 详起来。”这段描述中最能体现“中西合 璧”风格的是 • A.无袖旗袍 B.洋葱炒鸡蛋 • C.穿衣镜 D.四合院

2、并存于世的中西餐 你知道中国有哪四大菜系吗?

3.居室建筑的演进(近代)
四合院 (1)传统居室:__________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近代以来 ①鸦片战争后 租界 等外国人居住区大量出现_________ 西式住房 a.______ 。 西化 的趋向, 中西合璧 b.居室建筑出现______ ________成为典型特 征。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 完全欧化 的以“______” 京、津 别墅 a.________ 等地出现_________ 、“花 园”、“______” 、“公寓”等命名的新式住宅。 新村 家具陈设 b.西式的__________ 受到人们的欢迎。
60年代的流行: 绿军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