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幸福●叶广芩1956年,我7岁。
7岁的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
母亲说:“你父亲死了。
”我一下懵了。
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泣是肯定的。
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在彭城陶瓷研究所他的工作岗位上。
母亲那年47岁。
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妇女,她不识字,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从婆家到娘家。
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
当时母亲身边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弱息孤儿惟指父亲,今生机已绝,待哺何来!我怕母亲一时想不开,走绝路,就时刻跟着她,为此甚至夜里不敢熟睡,半夜母亲只要稍有动静,我便哗地一下坐起来。
这些,我从没对母亲说起过,母亲至死也不知道,她那些无数凄凉的不眠之夜,有多少是她女儿暗中和她一起度过的。
人的长大是突然间的事。
经此变故,我稚嫩的肩开始分担家族的忧愁。
就在这一年,我带着一身重孝走进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
这是一所老学校,在有名的国子监南边,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担任过校长。
我进学校时,绝不知道什么是老舍,我连当时的校长是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班主任马玉琴,是一个梳着短发的美丽的女人。
在课堂上,她常常给我们讲她的家,讲她的孩子大光、二光,这使她和我们一下拉得很近。
在学校,我整天也不讲一句话,也不跟同学们玩,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或在教室里默默地坐着,或站在操场旁边望着天边发呆。
同学们也不理我,开学两个月了,大家还叫不上我的名字。
我最怕同学们谈论有关父亲的话题,只要谁一提到他爸爸如何如何,我的眼圈马上就会红。
我的忧郁、孤独、敏感很快引起了马老师的注意。
有一天课间操以后,她向我走来,我的不合群在这个班里可能是太明显了。
马老师靠在我的旁边低声问我:“你在给谁戴孝?”我说:“父亲。
”马老师什么也不说,她把我搂进她的怀里。
我的脸紧紧贴着我的老师,我感觉到了由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热和那好闻的气息。
我想掉眼泪,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泪,我就强忍着,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只是抽搐,发哽。
老师什么也没问,老师很体谅我。
一年级期末,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进了家街道小厂糊纸盒,每月可以挣18块钱,这就为我增添了一个任务,即每天下午放学后将3岁的妹妹从幼儿园接回家。
有一天临到我值日,扫完教室天已经很晚了,我匆匆赶到幼儿园,小班教室里已经没人了,我以为母亲将她接走了。
到家一看,门锁着,母亲加班,我才感觉到了不妙,赶紧转身朝幼儿园跑。
从我们家到幼儿园足有公共汽车4站的路程,直跑得我两眼发黑,进了幼儿园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
进了小班的门,我才看见坐在门背后的妹妹,她一个人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等我,阿姨把她交给了看门的老头,自己下班了,那个老头又把这件事给忘了。
看到孤单的小妹一个人害怕地缩在墙角,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我说:“你为什么不使劲哭哇?”妹妹噙着眼泪说:“你会来接我的。
”那天我蹲下来,让妹妹趴到我的背上,我要背着她回家,我发誓不让她走一步路,以补偿我的过失。
我背着她走过一条一条胡同,妹妹几次要下来我都不允,这使她感到了较我更甚的不安,她开始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儿歌,我还记得那儿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小熊小熊点点头呀,小洋娃娃笑嘻嘻。
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有葱花炝锅的香味飘出。
我背着妹妹一步一步地走,我们的影子映在路上,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
两行清冷的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淌进嘴里,那味道又苦又涩。
妹妹还在奶声奶气地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是第几遍的重复了,不知道。
那是为我而唱的,送给我的歌。
这首歌或许现在还在为孩子们所传唱,但我已听不得它,那欢快的旋律让我有种强颜欢笑的误解,一听见它,我的心就会缩紧,就会发颤。
以后,到我值日的日子,我都感到紧张和恐惧,生怕把妹妹一个人又留在那空旷的教室。
每每还没到下午下课,我就把笤帚抢在手里,拢在脚底下,以便一下课就能及时进入清理工作。
有好几次,老师刚说完“下课”,班长的“起立”还没有出口,我的笤帚就已经挥动起来。
这天,做完值日马老师留下了我,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匆忙。
当时我急得直发抖,要哭了,只会说:“晚了,晚了!”老师问什么晚了,我说:“接我妹妹晚了。
”马老师说:“是这么回事呀,别着急,我用自行车把你带过去。
”那天,我是坐在马老师的车后座上去幼儿园的。
马老师免去了我放学后的值日,改为负责课间教室的地面清洁。
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我真想对老师从心底说一声谢谢!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但于我却是一种心的感动,是一曲纯洁的生命乐章,是一片珍贵的温磬。
忘不了,怎么能忘呢?如今,我也到了老师当年的年龄,多少童年的往事都已淡化得如烟如缕,惟有零星碎片在记忆中闪光……无论世界怎样变换,母亲永远是我心中最明晰的情节。
随着我的长大,在外地求学的几年里,不断变换着地点,但对母亲的依恋与思念却与日俱增。
母亲长得不算太漂亮,没有很苗条的身材,也没有长长的头发,她只是个很普通的乡下女人。
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单纯,早上起床后做饭,中午也是做饭,到了傍晚还是做饭。
不然就是看看电视聊聊天其实,母亲是不该这样辛苦劳累得不到回报的庄稼人。
母亲上学时侯学习很好,可是外公家孩子多,母亲为了我的姨与舅舅们上学,她便缀学了。
每当母亲看到我的课本时,她总是用手轻轻的抚摩,然后摇头叹息着离开。
母亲希望我能继续她的读书梦,记得有一回我由于贪玩没有完成业,母亲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并且自己伤心的流着泪。
直到现在我才能理解她泪水中饱含的深情和希望。
母亲是个很贤惠的女人,在我的记忆里,她只对我和姐姐发过一次脾气,那次是我们姐弟俩吵架,互相骂娘,母亲真的生气了把我们俩都给打哭了,然后她自己也哭了,问我们以后还敢不敢再骂,那时候的我们还小,怕挨打当然不敢说了。
那时我们不知道母亲的心里有多难受,现在想起才发觉母亲心里是多么委屈。
十月怀胎不易,而我们姐弟又那么不听话,真的很伤她的心。
不知是我们懂事了还是怕挨打了,反正自那以后我们没有再敢吵架。
农民就是靠天养的,靠天吃饭。
日出而作,日落而不得歇息。
年头好就丰收,年头坏就借钱生活。
为了让我和姐姐生活的更好,母亲辞去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承包了些地,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要知道再有几年,母亲的民办教师叫就要“转正”了,那就意味着她将一辈子不用面朝黄土地了,我们也将只能靠她的微薄的工资生活,要说我现在的高额学费也只能是梦了。
母亲还利用闲暇时候学着织毛衣,用自己灵巧的手为别人赶织活计,赚些零花钱,母亲的神经衰弱主要是源于那时的贪黑所赐。
母亲是个好劳动,连村里的一般年轻的小伙都望尘莫及。
常常,我从夜里醒来,母亲就在昏暗的灯光下穿针引线,替家人缝补旧衣。
第二天我起来的时候妈妈已把早餐准备好了,有时我却抱怨母亲做的晚了上学来不及,我着急时不吃饭就走。
母亲怕我饿坏了,起的更早了,从那以后每早为我煮两个蛋,当我着急走的时候,母亲便把鸡蛋塞到我的兜里。
不懂事的我,吃着凉鸡蛋的时候还怒怨着母亲……不满常常是夹杂在言语及态度里像冰雹般一齐向她砸过去,然后看着她遍体鳞伤无动于衷,甚至有时还会心怀快感!唉,可怜的母亲多半是包容了这不如禽兽的行为,噙着眼泪静静地看着我。
看过史铁生的《我的地坛》,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但是,因为儿子戮出的伤痛,在母亲那里不知要加重多少倍,我是无从知道的,至少那时是这样的……每当家里的钱打不开点的时候,我总在一旁嘟囔母亲没有能力,你看别人家多好!挑三拣四的埋怨家人。
每天放学后,我做完了作业有时看不进书,也拿着装腔作势,全然不理会母亲的忙碌。
吃饭的时候总说别人家的东西好吃,母亲以后吃饭前总问我味道如何?现在回想起来儿时的幼稚和轻狂,真是无限的愧疚,我对母亲都做了什么?如今一看到母亲由于年轻时候过于劳累而弯曲的背,我就一脸的的泪水,一心的恨意。
自己当时连最起码的关心都没有,多年以后爱好诗歌的我在一首诗歌中写道:只知道嬉戏于房前屋后,却不知母亲忙碌的背影日渐消瘦整天在梦里憨笑白天的壮举却不知母亲的泪水为何倾泻?总想浪迹天涯做个流浪客却总也走不出母亲的心窝是啊,谁能走出母亲的牵挂呢?随着对母亲的渐渐理解,母亲也渐渐的为我耗尽了年轻的光华。
由于高中的早恋,我才考上了本市的一所大学,母亲却兴奋的把消息奔走相告。
面对通知书我一脸的愁容,面对高额的学费母亲却安慰我说“放心就是砸锅卖铁也攻你上学,何况咱家还不到那样呢,一定会有办法的”,听到妈妈宽慰的话语,我呜咽着。
最终在父母的决定下,卖掉了身怀六月的乳牛。
乳牛被牵走的那一天,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眼帘……此时母亲正躺在床上,面无血色,头发蓬蒿般凌乱,病魔已把她折磨得枯槁憔悴。
抬起头,凝视着她疲惫中溢满喜悦的双眼,我竟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
泪水穿过滚烫的面颊纷纷滴落,滴落在母亲干瘦的手上,我感觉到母亲的手在微微地抖个不停。
上学的问题解决了,母亲却病倒了,为不影响我的学业,直到我放假回家才知道。
此时母亲正躺在床上,面无血色,头发蓬蒿般凌乱,病魔已把她折磨得枯槁憔悴。
抬起头,凝视着她疲惫中溢满喜悦的双眼,我竟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
泪水穿过滚烫的面颊纷纷滴落,滴落在母亲干瘦的手上,我感觉到母亲的手在微微地抖个不停……在陪伴母亲战胜病魔的日子里,我背后无数次的落泪,我真的怕失去这个无尚可爱的母亲。
我目睹了母亲生命烛火即将熄灭的悲凉,也看到了母亲的刚毅燃点的希望。
漫步在湖边,古老的河水石桥下奔流,我时常想起母亲,虽然放假经常回家,回家后却匆匆返回,但在梦里时常会梦到妈妈生病,我会快速的打电话回去问安。
我想起母亲就是那河边的岸,起程前想远离她,她驻立在那里为你祈祷,在路途中却想千方百计的回到河岸,岸永远会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家的感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无论你多大都走不出母亲的叮咛,不要在失去时悔恨喃喃。
再多的感谢也不能偿还母亲的恩情,再多回报也不及母亲的给予,只要我们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母亲就会心慰,我们的良心就会安宁。
平分生命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
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
男孩开始犹豫了,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点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手术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