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CMM2(可重复级)重点关注的是下列哪一个级别的软件过程:项目
*下面有关CMM模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MM模型给出了适用于各种应用范围的专门技
术
*以下哪一个KPA不是CMM2(可重复级)关键过程域:定量过程管理
*直接在测试环境中修改源代码违反了下列哪一个KPA的规定:配置管理
*以下哪一项是实施OPF(组织过程焦点)活动的前提条件:成立SEPG组
*“定期地评估过程,理解过程的强项和弱项”是哪一个KPA的活动:OPF(组织过程焦点)
*OPF(组织过程焦点)的验证工作是由来承担的。
:高级管理者
*在RUP中,关于周期(Cycle)、阶段(Phase)、迭代(Iteration)的描述错误的是:每个迭代都是一次小型的瀑布式开发,从需求分析直到测试、集成等工作都花费同样的时间
*下列关于过程和软件过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过程就是指完成某项任务的步骤之间的
先后顺序
*下列关于“软件过程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软件过程管理并不属于软件工程的范畴
*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是。
适用于需求被清晰定义的情况
*在RUP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制品”(Artifacts),在CMM中与之对应的术语是。
工作产品(Work Products)
*以下哪一项不是成熟的软件过程的特点。
高度依赖于专业人员
*依靠天才的管理者管理软件开发是很多公司的做法。
这种做法之所以错误的最主要的原因
是。
依靠个人意味着放弃组织责任该组织实际上已经从这
个项目退出
填空
*可将过程分为产品实现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三大类。
*RUP是一个软件过程的框架,它所使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是UML
*软件开发的三个要素是人、技术和管理,先重视技术,后重视
管理,是世界软件业发展的共同
规律。
*软件危机是指软件项目开发在
时间、成本和质量三方面出了
问题。
*用于提高软件过程能力的实践
通称为软件过程改进。
*经典软件工程的一个重大贡献
是防止了软件开发人员匆匆开
始编码,而强调了需求分析和
系统设计的重要性,软件过程管
理的理论则为持续提高软件过
程能力指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
道路。
*如果从变更的意义上讲,软件
配置管理主要解决软件的变更
标识、变更控制和变更发布的问
题。
*软件管理工程的发展经历了结
构化生产时代和以过程为中心
时代,正向着工业化生产时代迈
进。
*软件过程的三要素是机构、活
动和测量。
*在RUP提倡的迭代开发中,一
个周期分为4个阶段,它们是:
初始阶段、细化~、构造~和移交
~。
*CMMI提供了阶段式和连续式
两种表示方法,这两种表示法在
逻辑上是等价的。
*CMM与CMMI的过程域相比,
最大的差别是体现在第3级。
*在TSP的测试策略中,使用经
过单元测试的部件来创建系统,
使系统建立在一个相对可靠的
基础之上
判断,
T-建立项目软件过程并不是SPP
的任务,SDP建立在项目确定的
软件过程之上。
F-RUP和CMMI一样,都是定
义良好的软件过程产品。
T-一个没有建立在合理估计基
础上的项目计划会提供一种错
误的安全感,可能比根本没有计
划更糟。
F-同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
地发现提交给用户的软件产品
的缺陷。
T-在进行软件过程评估时,尽管
有些问题不属于CMM的范围,
但评估和标识它们也是应该的,
因为评估的目的是帮助改进。
T-软件缺陷不仅限于程序代码
中存在的bug,还包括项目计划、
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测
试用例、用户手册等等中存在的
错误和问题。
T-SQA的目的,是使软件过程对
管理人员可见。
T-软件质量与组织生产力之间
的关系是:低的生产力往往暗示
着差的质量。
F-基线是工作产品的一个版本。
因此,只要需要,在开发过程的
任何时刻都可以将工作产品保
存下来形成基线。
F在CMMI中,需求管理过程域
被排列在需求开发过程域之后。
原因是只有开发好需求,才能为
需求管理奠定基础。
T-CMM是以瀑布开发模型为基
础的,而CMMI是以迭代开发模
型为基础的。
T所谓CMM/CMMI最佳实践,
大多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创新,
而是将开发人员已经知晓的原
则加以系统性的描述。
SPI-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KPA-key process area
CBD-Component Base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