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无衣PPT课件
课文总结
写了什么? (内容)
怎么写的? (特点)
整体把握
为什么写?
(主题)
(学生回顾总结)
作业:
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想象出 人物的情态、言行、心理。 2、背诵本诗
衷心感谢领导、老师们的光临指导!
祝领导、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课文简介
重点词语
秦风· 无 衣
内容赏析 课文总结
课文简介
《秦风· 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 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 的出征歌。 秦国与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西戎 (《诗经》中也称猃狁)接壤,他 们经常发生战争。本诗中的“兴 师”,可能是指秦王与西戎打仗。 从秦国方面来看,这次战争具有保 家卫国的正义性质,所以,表现出 了秦国人民同仇敌忾、踊跃参军, 奋勇出征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重点词语 泽: Ze
戟: Ji 内衣 长柄武器
裳: Chang 下衣、战裙
偕: Xie
一起、一同
内容赏析
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提示: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 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 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与子同仇(思想)
内容 岂曰无衣
……同泽 ……同裳
…… ……
……矛戟 …… 偕作(准备) ……甲兵 积极响应 齐心备战
……偕行 (赴战) 同仇敌忾 勇赴战场
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团结友爱 不计困难
主题
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
4、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
提示: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作用有二: (1)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 (2)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 的英雄气概何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诗经》写作上的重要特色。
提示: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前后 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 目的 有二: (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 (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3、全诗在文面上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无共同点? 战士无衣却为何同“修”、偕作、偕行? 板书设计: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