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教版《卫生与保健》四年级下册教案

云教版《卫生与保健》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卫生与保健》教学进度表第一课血压和脉搏教学目标1、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学重点1、血压和脉搏的的概念;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教学难点1、血压、脉搏的形成;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教具准备作业纸、图片、秒表、计算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资料:据最新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1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40余年来持续上升,从1958年的5.11%上升到1991年的11.88%,近年来还在继续上升,而且短时间内不会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农村地区的患病率也在明显上升,高血压的严重合并症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上升,全国每年因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患者有近150万人。

可见,高血压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

师:看了这些报道你们有何感想?师:很好,我们必须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高血压知识,可事实上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出示资料:卫生部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偏低,特别是35-44岁年龄组的人,知晓率和治疗率最低,健康意识最为淡薄。

师: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预防高血压,关键在于实行全民教育。

要了解高血压知识,必须先了解什么是血压?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

(导入课题:血压和脉搏)二、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师:上节课我已经布置了大家进行预习,收集有关血压方面的资料,并把所关注的问题记录下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⑴、什么是血压?血压是怎样形成的?正常血压值是多少?⑵、小明的父亲血压值为21.3/13.3千帕。

是高血压患者吗?这些数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说明了什么?⑶、我想知道自己的血压应该怎样测量?⑷、不同血管的血压是否相同?⑸、刚才提到的都是高血压患者,有没有低血压患者?具体有什么症状?师:以上同学所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第二课体温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C左右,初步了解人体温度在一天中的变化。

2、让学生掌握用体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人体温度产生及保持平衡的原因,知道人体温度标志着人的健康状况,体温不正常应及时看医生。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用体温表测体温的基本方法。

教具(课前准备)普通温度计和体温各若干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1、(展示温度计)大家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部分,过一会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二、学习新课1、人体是有温度的,谁能说说人体的正常的温度是多少?2、测人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3、交流。

4、小结:这是因为人的体温在24小时里不是不变的,清晨和下午体温相差不超过1C。

我们在自然课里曾学习过燃烧的知识,谁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人为什么会有体温?5、交流讨论。

6、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小节,并思考以下问题:(1)人体温的平衡靠什么管理?(2)体温失去平衡就意味着什么?(3)发现体温过高,应该怎么办?(4)人发烧了,应该注意什么?7、学生读书、议论、回答。

8、我们不但要知道一些道理,还应学会具体的测量体温的方法。

每个小小组都把体温计拿出来,大家观察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9、练习测量体温。

三、全文总结:大家回去以后,家里如果有体温表,可以用学到的方法练习,看谁把体温的方法掌握的最好。

板书2、体温人的正常体温:37C左右体温的来源:淀粉脂肪体温的低或高都要引起重视第三课体育锻炼好处多教学目标1、知道体育锻炼能使身高增加。

2、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

教学重点能锻炼四肢,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渐变得丰满起来。

教学难点知道运动能促进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心肌发达,收缩力加强。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运动可使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完全,使我们发育更好。

厌食、拒食的孩子更需要运动。

二、新课教学1、看图讨论2、学生看书发表意见:(1)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锻炼时,机体各部的协调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格锻炼的同时,神经系统本身也经受锻炼和提高。

如各种体操,可使婴儿从无秩序的动作,逐步形成和发展为分化的、有目的的、协调的动作,这是对神经系统良好的调节。

(2)、能预防疾病。

多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断受到锻炼,增强了其耐受力,大脑皮层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当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时,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使身体跟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

(3)、促进智力发育。

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

人在活动时,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冲动传到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对动作反应更加灵敏。

前几年的联邦德国一份报告说:学习游泳的婴儿长大后,其智力、独立能力和自信心都要比其他儿童强。

从生理角度看,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三岁前的营养对决定智能十分重要,而运动很有利于婴幼儿对营养的摄取,促进脑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智力发展很有益处。

3、教师出示课件学习。

三、全课小结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

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儿童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

当孩子在澡盆里玩水,在跑着、笑着去追逐滚着的皮球,在阳光下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婴幼儿的情绪会十分快乐。

这种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

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毅力。

幼小的孩子做一些动作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有时要克服各种困难,这就是很好的意志锻炼。

运动后,孩子更有自信心和成功感。

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懂礼貌,与人相处较为主动平和。

适当的运动对儿童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作用,使儿童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行为,适于日后的社会需要。

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游戏,与众多儿童接触,可改变其孤僻、忧郁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第四课预防中暑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中暑的原因,中暑的一般症状、急救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预防中暑。

2、中暑的原因、表现及急救方法。

教具准备:录像带、幻灯片、图片、十滴水、人丹、小黑板。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炎热吧?2、引入、并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二)、讲解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这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中暑原因)。

(三)、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描述中暑症状的?(四人小组讨论)。

2、解释:“休克”。

(四)、讲解第三自然段。

1、生活中,假如你的朋友或同学现出现了中暑现象时,你会首先想到什么?2、小结:(板书:急救)3、怎样进行急救?也就是说急救的办法是什么?(板书:办法)4、让学生发表意见。

5、幻灯:(讲解急救办法)。

(板书:降低体温)6、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急救呢?(启发学生思考)。

(服药、喝淡盐水、指压穴位等)(1)讲解:“人中穴”、“合谷”、“涌泉”穴位的具体位置,并示范。

(板书:“指压穴位”法。

)(2)学生实践“指压穴位”法。

(3)小结:(五)讲解第四自然段:预防中暑的办法。

1,、同学们能否从中暑的原因中寻找一些相应的预防办法呢?(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板书:预防办法)2、肯定学生的正确的说法,并显示P32的两幅幻灯图片进行讲解。

(1)图(1),为了防止日光直射,外出活动时要戴上白帽。

(2)图(2),要注意不要长时间运动,也就是要增加休息次数来相应缩短运动时间。

(板书: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由于运动时出汗多,体内的水分或盐分随着汗水排出,所以要喝一些淡盐水。

(板书:补充盐分、水分)。

在炎热季节,穿着也应注意,最好穿浅色衣裤,因浅色衣裤相对来说没那么容易吸收热量,特别在劳动时更应穿浅色衣裤并戴帽。

(板书:劳动时穿浅色衣裤,戴草帽)。

3、齐读“预防中暑”这一自然段。

(六)、出示顺口溜(老师根据书的内容自编而成)。

预防中暑顺口溜:嘿、嘿、嘿、嘿炎热季节防中暑,运动时间不宜长,浅色衣帽最适宜,最佳饮料淡盐水,预防中暑保健康。

同学拍手、并有节奏进行朗读。

六、总结第五课鼻出血后怎么样教学目标:知道鼻子出血的原因,初步掌握预防鼻子出血及鼻子出血后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鼻子出血的原因,初步掌握预防鼻子出血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鼻子出血后的处理方法.教具准备:消毒纱布、药棉、眼药膏、滴鼻净药水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看图导入课题1、看图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鼻子出血?2、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鼻子出血后用什么方法将血止住?讨论后教师示范:(1)仰头或半卧在床上(或地上)(2)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稍靠上一点的地方。

(3)用消毒纱布条、清洁布条或药棉卷成卷,旋转塞进鼻腔里。

(4)将冷毛巾敷在前额、鼻部和鼻子出血一侧颈部。

3、学生模仿鼻子出血后的处理操作。

4、师生评点,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预防鼻子出血。

教师小结:不用手乱挖鼻子;不用力擤鼻涕;避免碰撞鼻部等。

二、课后小结: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形象的学会了鼻子出血后的处理方法。

效果较好。

第六课小外伤的处理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小外伤的简单处理方法。

2、掌握和了解一般小外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使同学们能够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从而保证同学们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一般小外伤的简单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发生的小外伤进行不同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启发、表演、提问、观察。

教学准备:教师:处理外伤的一些简单用具、图片。

学生:小刀、钉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老师的手怎么了?(生答:受伤了)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受伤呢?学生举例子(过马路、跑步……受伤后应该怎样做呢?生答(上药、包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般小外伤的处理。

(板书课题)(二)领悟新课一、一般小外伤的分类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体育锻炼和游戏中容易发生一些小外伤,小外伤都包括哪些呢?1、擦伤:当皮肤与硬物之间的磨擦称为擦伤。

生回答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了?(被石头绊倒了)2、割伤:像小刀、玻璃这样锋利的物品所造成的伤害称为割伤。

3、刺伤:像钉子这样尖利的锐器所造成的伤害称为刺伤。

让学生试想如果钉子扎到皮肤里会怎样?4、挫伤:出示图片,问生是什么部位,有什么样的表现?(学生回答:肘部肿胀、青紫)二、一般小外伤的处理介绍常用外伤处理的简单用具,让学指一指所对应的实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