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 总第456期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2015)04-0064-08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同类型银行竞争度与风险行为关系的差异性研究李春红,周曦冉(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30)摘要:利率市场化将定价权逐渐转移至市场主体,其直接后果是银行间竞争加剧,存贷利差收窄。
本文基于2000-2012年我国5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引入存贷利差和时间哑变量度量利率市场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搭配Driscoll-Kraay稳健标准差分类检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同类型银行竞争度与风险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银行的Lerner指数、净利差的走势具有明显差异;大型银行受“风险转移效应”主导,竞争有助于提高其稳定性,中小型银行受“利润边际效应”主导,竞争加剧时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项目以弥补利润损失。
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过程中,需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中小银行进行重点引导。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竞争度;风险;银行分类中图分类号:F830畅7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2-22作者简介:李春红(1969-),女,云南文山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投融资理论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周曦冉(1989-),女,石家庄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放开,2004年贷款利率上限放开标志着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2013年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到目前为止,利率市场化最为关键和艰难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处于缓慢推进的阶段。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将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竞争,导致存贷利差收窄,这将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巨大冲击。
基于此,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利率市场化程的推进对银行竞争与风险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风险选择行为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存在哪些差异?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应该如何处理不同类型银行在竞争度与风险关系方面的差异性?关于银行竞争与银行风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存在两种观点:竞争脆弱论和竞争稳定论。
Keeley(1996)、Allen和Gale(2000)、Petersen和Rajan(1995)等支持“竞争脆弱论”,他们从特许权价值的角度对竞争与风险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竞争加剧将会削弱银行的市场力量,损害其特许权价值,从而恶化银行与存款者间的代理问题,最终削弱银行系统的稳定性。
Becketal.(2006)对1980-1997年之间69个国家的47个银行危机样本进行了检验,得到的结论是: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与银行集中度反向相关,即竞争会导致银行风险积累。
Turk-Ariss(2010)实证检验了60个发展中国家1999-2005年共825家银行的经验数据,认为市场力量虽然导致成本效率降低,但有助于保持银行稳定,支持“竞争脆弱论”。
Mishkin(1999)、Boyd和DeNicolo(2005)等则支持“竞争稳定论”。
Mishkin(1999)指出集中系统中的大银行由于“大而不倒”得到隐性补贴,道德风险问题变得突出;Boyd和DeNicolo(2005)认为银总第456期李春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同类型银行竞争度与风险行为关系的差异性研究・65 ・行竞争与风险遵从“风险转移效应”,即竞争能够通过市场作用降低利率、减少负债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使银行信贷风险下降。
Boydetal.(2009)等则利用多国样本得出集中的银行系统风险承担越大,其未偿风险越高,倒闭风险越大。
Berger、Klapper和Turk-Ariss(2009)使用23个发达国家的8235家银行数据,发现竞争加剧会推高信贷风险,但其总体风险却会随之下降,因为银行通过使用各种风险防御措施来降低其整体风险暴露。
近年来,除以上对立观点外,有学者试图对两种观点进行融合。
Martinez-Miera和Repullo(2010)指出,尽管在“风险转移效应”下贷款市场上的竞争会降低贷款利率,缓解银行的信贷风险,但银行的收益也会随之下降,并损害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即存在“利润边际效应”。
他们认为,在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银行竞争与银行风险之间表现为U型关系。
Wagner(2010)同样认为银行竞争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国内学术界也针对银行竞争和银行风险的关系开展了研究,观点和结论各不相同。
陈伟光和李隽(2007)使用银行系统职工人数和分支机构增长率作为银行竞争行为的度量指标,发现竞争有损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杨天宇(2013)指出银行集中度和竞争度越低,银行风险越小。
张宗益和吴恒宇(2012)认为竞争有助于缓解银行信贷风险,但对其整体风险的控制无显著影响的结论。
牛晓健和裘翔(2013)认为中国低利率的环境会催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由于国内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对银行整体进行研究,而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不同类型银行具有鲜明的差异,一刀切式的结论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现实意义较差。
本文从不同银行在竞争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出发,引入时间哑变量和存贷利差,从两方面度量利率市场化这一金融改革,实证考察不同类别银行竞争与风险的关系差异性。
首先,在研究视角方面,考虑到不同银行面对的市场环境有所差别,本文对银行进行了分类,试图寻找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不同类别银行竞争度与风险的差异;其次,在变量选择方面,本文引入利差变量扩大对利率市场化的观察视角,以存贷利差和时间哑变量双重变量衡量利率市场化,同时,选取多种风险指标衡量银行风险,力争从不同角度得到客观结论。
二、研究设计(一)模型设计根据现有研究,本文的理论假设是:商业银行风险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受到“风险转移效应”和“利润边际效应”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两种效应综合得到的结果表现为商业银行竞争度与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
“风险转移效应”表现为商业银行风险与竞争度呈负相关关系。
在信贷市场中,集中的银行系统具有较高的市场利率,从而会推高贷款市场利率,导致借款企业承受较大的偿债压力,增加企业寻找高风险项目的动力,最终使得企业道德风险问题增加;相应的,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增加。
与此相反,当银行竞争度提升时,风险降低。
“利润边际效应”表现为商业银行风险与竞争度呈正相关关系。
银行竞争的加剧会降低贷款市场利率,降低负债企业的偿债压力,从而缓解银行的信贷风险,但是与此同时,贷款利率的降低将导致银行的收益随之下降,使银行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受到损害,从而导致风险的积累。
当利率降低对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强于利率降低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正面影响时,利率边际效应发挥作用,商业银行风险与竞争度呈正向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以Martinez-Miera和Repullo(2010)提出的“银行风险与竞争呈U型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引入银行竞争度的二次方项对银行风险与竞争度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测度。
模型设定如下:Riskit=β0+β1Comp it+β2Comp2it+γF(n)it+λG (n)t(1)其中,Risk it表示第i家银行第t年的银行风险,分别用总体风险和信用风险刻画,Comp it度量第i家银行第t年的竞争度,F(n)it为一组银行控制变量,用来控制银行其他变量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影响,G(n)t为一组宏观控制变量,用以控制宏观环境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影响。
(二)变量选择1.银行风险(1)银行信贷风险。
选择不良贷款率的超越对数函数(PL)作为衡量银行信贷风险的指标,・66 ・商业研究2015/04考察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经营风险———贷款市场上的风险行为。
由于不良贷款率这一指标有界,为保证模型等式左右的一致性,本文对不良贷款率进行超越对数处理,以消除其有界性。
PL的计算公式如下: PL it=lnBD it 1-BD it其中,BD it表示第i家银行第t年的不良贷款率。
PL it是不良贷款率的增函数,银行不良贷款率高意味着银行的信贷风险大。
(2)银行总体风险。
选择Z指数作为单个银行总体风险的度量,也可以理解为单个银行的破产风险。
具体来说,Z指数将盈利性指标、杠杆比率和盈利波动性联系在一起,反映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
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和银行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值带来较高的银行稳定性,而较高的盈余波动性则带来较低的银行稳定性,因此Z指数是银行总体风险的反向度量,即Z指数的增加意味着银行风险暴露的减少,说明银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Z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Z=(ROA)it+(E/A)it(σROA)it(2)其中,ROA为资产收益率,E/A表示银行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值,σROA代表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
本文采取3年滚动窗口对σROA进行计算,以增大其分母的变动幅度,避免Z指数的取值完全由分子决定。
2.银行竞争度(Lerner指数)勒纳指数基于非结构式的新经验产业组织(NEIO)理论来衡量银行的市场势力,度量了银行产出的边际价格超过其边际成本的百分比,即在边际成本之上的定价能力。
该指数介于0到1之间,Lerner=0为完全竞争,Lerner=1为完全垄断,0<Lerner<1为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
Lerner指数与银行竞争度呈反方向变动,其计算公式为: Lerner it=P it-MC itP it(3)其中,P it是银行的产出价格,由银行总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MC it是银行的边际成本,根据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推导得出。
本文借鉴AngeliniandCetorelli(2003)及FermandezandMaudos(2007)中的计算方法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假设银行总成本为银行产出、银行资金价格、银行劳动价格、银行资本价格和技术变动的函数,即TC=C(TA,W1,W2,W3,Trend)。
银行的资金价格(W1)用存款利息支出除以总存款表示,银行劳动价格(W2)用人员开支除以员工人数表示,银行资本价格(W3)用资本费用除以固定资产表示,其中资本费用为扣除人员开支后的营业成本,Trend表示技术变动,用时间趋势衡量。
经计算,Lerner指数走势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Lerner指数走势图图1展示了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在2000-2012年中的Lerner指数的均值走势①。
在现实情况中,具有较大资产规模的银行在资产配置、资本获取、员工配置等方面确实具有较强实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即由Lerner指数反映出来的银行竞争度较低,故图1结果基本符合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