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宁学院 中国古代史 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济宁学院 中国古代史 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济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古代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史书载:“初,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

及有功于唐,唐赐遗(赠也)甚厚。

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

”材料正确反映了[]
A.回纥强大的原因B.唐文化对回纥的影响深刻
C.回纥衰落的原因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
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A.波斯B.大秦C.大食D.天竺
3.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后,所控制的地区包括[]
A.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B.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
C.东起大海,西到咸海D.东起大海,西到阿尔泰山
4.下列少数民族中自己学会制造铁器的是[]
A.突厥族B.族C.回纥族D.吐蕃族
5.唐朝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①养蚕②铸铁③酿酒④制碾磨⑤制瓷⑥造纸墨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③④⑤⑥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中叶以来,法制隳弛,田亩之在人者,不能禁其买易,官授田之法尽废,则向之所谓输庸调者多无田之人矣。

《通考》
材料二:(唐肃宗时)(杨)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

……户无主客(不分本地土著和外地迁来的农户),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十六岁为中,二十一岁为丁),以贫富为差。

……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果利之。

自是人不土断(以土地定户籍)而地著(依靠土地务农安居),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新唐书·所炎传》
材料三:两税之立,则异于斯(旧的赋税制度)。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丁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

有藏于襟怀囊箧者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仓,直(值)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

……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

…………
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

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

往输其一者,今过于二矣!虽官非增赋,而私已倍输。

《陆宣公奏议》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特点、作用、弊端。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各有何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各有哪些?
2.唐朝以后在我国江南出现了一批大的商业城市和港口,试说明其原因、现象及影响。

四、论述(共30分)
试分析“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及对当时产生的相同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