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K=
1 r
(二)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 的现金数量与活期存款的数量存在一定的 比率关系,我们把这种比率关系称为现金 漏损率。 现金漏损率对于银行扩张信用的限制与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同等的影响,因而当 把现金漏损问题考虑进去后,银行体系创 造存款的扩张乘数公式应修正为:
四、货币乘数

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 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把货币供 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称为货币乘数。用 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则货 币供给公式为:
Ms Bm
B C Rr Rt Re
B cDd rDd rt tDd eDd

M0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
M0 m0 B cDd cDd rDd rt tDd eDd c c r e rt t

M1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
C Dd m1 B cDd Dd cDd rDd rt tDd eDd 1 c c r e rt t


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经济的强 烈震荡。西方国家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比喻 为 “猛药”,必须慎行。 2.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直接影响到商业 银行的成本和效益,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使有些商业银行会立即陷入流动性困 境,为了减少这些冲击,中央银行又将被迫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继续流动性 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这实际上已经抵消 了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
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第一节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 创造过程
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的 条件下,存款在银行体系内运行会使存款总量增 加,可以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在 中央银行提供的一定基础货币的基础上,同样可 以创造出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货币数量。 教学内容:1.存款货币创造机制;2.中央银行体 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和货 币乘数;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基础货币“量” 的规定性及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教学时数:2课时
1 K= rc
(三)超额准备金率(e)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在存款创造时起 着同样的作用,如果超额准备金率越大, 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就越小;如果超额 准备金率越低,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就 越大。这样,如果考虑到超额准备金问题 的话,银行体系创造存款的扩张乘数公式 就应修正为:
(二)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 (1)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 (2)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的现金+商 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3)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的现金+商 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法定准备金 (4)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的现金+商 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 金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一)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 金变动的因素 1. 存款准备金比率。 2. 流通中的现金量。 3. 中央银行的行为。

(二)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现金 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1. 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 2. 物价变动状况。 3. 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 4. 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 5. 信用发展程度。

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甲存入的10000元现金,银 行按照规定保存20%的准备金2000元后,就可 以把剩下的8000元现金用于贷款。那么,A银 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资 产 +2000 +8000 +10000 存款 总额 负 债 +10000 +10000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假设A银行将8000元贷款借给客户乙,乙用此 款项向丙支付应付款项,并将收入的8000元存 入自己往来的银行B,B银行按照规定保留20% 的准备金1600元后,剩下的6400元贷款给丁。 这是,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 r

式中的D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A为原始存款, r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二)存款货币的多倍紧缩过程

存款货币多倍紧缩的原理和存款货币的 多倍扩张过程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在 扩张过程中,存款变动的数量为正;在紧 缩过程中,存款变动的数量为负。
四、存款货币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对存款创造的 影响 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 会受到法定准备金率的限制,其存款扩张乘 数与法定准备金率呈倒数关系。 如果设K为存款扩张乘数,那么存款扩张乘 数与法定准备金率的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0000×[1+(4/5)+(4/5)2+…] =10000×{1/[1-(4/5)]} =50000

由此可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 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 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扩张的数额多少,主 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数量;二是法 定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大,创造的存款 量就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 的倍数就越小,创造的存款量越少;反之,倍数 越大,创造的存款量越多。此关系可由以下公式 表示如下: D=A×

K=
1 rce
(四)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银行对定期存款(Dt)也要按一定的法定 准备金率(rt)提留准备金。定期存款(Dt)同 活期存款总额(Dd)之间也会保有一定的比例 关系,当令t=Dt/Dd时,则(rt· Dt)/Dd=rt· t。 也就是说每一个货币单位的活期存款中就会 有rt· t作为法定准备漏出(假定对个人定期 存款不保持超额准备),考虑到这部分对存 款乘数的影响,从而存款乘数公式就进一步 扩展为:

M2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
C D d Dt m2 B cDd Dd Dt cDd rDd rt tDd eDd 1 c t c r e rt t
思考题
1、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分析存款货币创造和缩减的过程,为了简便, 一般要做哪些假设? 3、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二者有什么联 系? 5、什么是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能否完全控制基 础货币?为什么? 6、什么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有什 么区别? 7、不同货币层次的货币乘数有什么不同?
资 产 +1600 +6400 +8000 存款 负 债 +8000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总额
+8000

B银行贷出的6400元又流入C银行,C银行除保留的20% 的准备金以外,同样又将剩下的5120元贷放出去…… 如此辗转存贷,直到增加的存款金额接近于零。
银行体系中的每一家银行都在创造存款:A创造的 存款为10000元,B为8000元,C为6400元,D为 5120元,E为4096元……。换句话说,出现了一个 多倍存款创造的过程。最初由客户存入A银行的 10000元,经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扩张至 50000元,用几何级数来表示,这一扩张过程为: 10000+8000+6400+5120+……
(三)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 务,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加以控制主要运 用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这一限制商业银 行信用扩张的工具。但在具体运用中也有 其困难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困难: 1. 对经济振动太大。由于整个银行存款规 模巨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将 会带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巨大变动,通过 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将对货币供给的总

K=
1 r c rt t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设Ms为货币供给量,m表示货币乘数,B 是基础货币,那么,整个货币供给量模 型为:
Ms=m*B

货币乘数模型为:
m= Ms∕B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
(一)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 从“质”的角度看,基础货币具有如下 显著特点: 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②有很强的流动性,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 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 ③派生性,即它能够产生出数倍于它本身量的 货币,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 ④较高的相关度,即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 化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⑤可控性,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且通过 对它的控制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三、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与紧缩过程
(一)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


为了分析简便,我们拟用简化的资 产负债表—T型账户来详细说明银行存款 货币的扩张过程,并作如下假设: ①银行体系是由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以 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 ②法定准备金率为20%; ③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 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 ④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商业银 行,不得提取现金; ⑤商业银行不得保留超额准备金。
第一节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三、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与紧缩过程 四、存款货币在量上的限 制因素
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一)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二)实行非现金结算制度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所谓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 指能够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存款, 它包括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 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所谓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 也称衍生存款或引申存款,它是相对于原 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 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 款的那一部分存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