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的合成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力的合成》是学生在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三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应用等效替代,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的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本节重点介绍了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工具,对今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等问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方法,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也已初步接触了位移的合成,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对物体的受力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2.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由于矢量概念是进入高中之后才接触的,对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没有什么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2.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力的合成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能应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具备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 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代思想;
2.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五、教法学法
教法:以探究式体验教学为主线、结合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用等效替代法、实验法和归纳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得出结论。

学法:学生以实验为载体,主动探究,互相协作,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六、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
木板、橡皮筋、弹簧秤(2个)、三角尺、白纸、绳套、铅笔、橡皮等
2、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解释现象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为
什么用尽全力也拉不直一根晾衣服的绳。

挂物体处的力是向下的,这个向下的力必须要由反方向向上的力才能被提起,如果只两端拉绳子的力是绝对不足以拉直绳子的。

利用所学知
识,解释生活现象。

和导入呼应,用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呢?总结一下
总结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问题与练
习习题。

通过习题巩固新知。

八、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
一、合力和分力
二、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