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的安全管理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
置针或置管;
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 深静脉导管.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静 脉炎
预防措施
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 体的pH值(7.4);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
流程 规范
• 护士基础 • 新进护士培训 • 专业化队伍
人员 培训
患者 教育
• 医院人力资源欠 缺
• 缺乏有效的宣教 方法及流程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发热反应 • 急性肺水
肿
• 静脉炎 • 空气栓塞
• 微粒污染 • 疼痛 • 败血症 • 注射部位
皮肤损伤
• 静脉穿刺 失败
• 药物处渗 性损伤
❖有可能,应尽可能选用单腔中央导管,否则应密切 关注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CRBSI的置管后预防
• 穿刺点的观察 • 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 导管维护 • 导管接头的消毒 • 导管冲洗
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 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 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 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 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
• 导管阻塞 • 神经损伤
静 脉炎
临床 分型
红肿型
硬结型 坏死型
闭锁型
沿静脉走 行皮肤出 现红肿、 疼痛、触 痛。
沿给药静 沿血管周 静脉不通,
脉局部疼 围有较大 逐步形成机
痛、触痛、 范围肿胀 化。(血栓
静脉变硬, 形成瘀斑 性静脉炎)
触之有条 索状感。
至皮肌层。 严重者可出
现发热等全
身症状。
静脉炎
• 冲管装置的选择
一次性预冲式导管冲洗器
Company Logo
夹闭导管
• 维持导管腔内的正压效果, 预防血液回流至管腔
• 断开或者置换输液器、延长 管、附加装置、无针接头等
Company Logo
医护人员的培训
• 教育医护人员明确血管内导管的应用指征、置入和维护导管的正确操 作、以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正确预防措施。
• 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使用杀菌剂(如70%酒精、碘酒 或葡萄糖酸洗必泰等)进行皮肤消毒。
•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 >0.5%洗必泰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不宜使用洗必泰,则 可选用碘剂或70%酒精。
• 使用消毒剂后,应充分干燥后才行操作。
置管部位的选择
外周及中心导管 • 成人应该选择上肢部位进行插管 • 儿童上肢、下肢或头皮(新生儿或婴儿)
• 抽回血--每次输液治疗前应检测导管的回血情况
–穿刺期间-评估短外周导管是否已被恰当放置 –留置期间-评估留置导管的开放情况 –无回血则说明导管功能丧失
观察输液速度 冲、封管是否困难
Company Logo
冲管方法
➢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 果
层流
湍流
Company Logo
置管后的预防 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培训 健康教育
Company Logo
手卫生
手卫生
、
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
容易产生遗漏
手掌
手背
Company Logo
手卫生
❖ 临床实验证实,有效的手卫生能够
显著降低耐药菌的影响,尤其对于耐药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影响
❖在接触插管部位前后及插入、重置、触碰 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在对插管部 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该触摸该部位
永州市第一人民 医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 安全管理
刘小艳
主要内容
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 防及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的原因
• 效率差/不易使 用
• 导致并发症 • 材料、材质不当
工具 使用
• 缺乏标准/规范 • 流程复杂/简单 • 执行监督欠缺
导管维护
• 外周留置针
成人3-5天更换一次,儿童有临床指征时更换 • CVC,PICC,及透析导管
不常规更换导管,有临床指征时更换 • 动脉导管和压力传感器
不常规更换动脉导管 •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
输注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 • 根据制造厂的建议,输注异丙酚时应每6或12小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 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 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 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 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
• 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污染 时,应及时更换
• 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3天 更换纱布敷料
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 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该每7天更换敷 料。除非是患儿,因为移动导管的风险可能大于替换敷料 的收益。
• 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若 患者有触痛、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 染,应在彻底检查置管部位后更换敷料。
拔管决定
不拔管 由低毒力病原菌引 起的无并发症 CRBSI常不引起深 部感染,对抗菌药 物有效者
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
导管接头的消毒
• 使用无针连接系统接入静脉输液管 • 使用无针连接系统时,分隔膜式输液接
头要优于机械阀输液接头,因为机械阀 接头可增加感染风险。
Company Logo
导管冲洗
A-C-L导管冲洗最佳实践标准
A-Assess
C-Clear
L-Lock
导管功能评估
冲管
封管
导管功能的评估
深静脉导管。
静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 液
脉炎
搽喜疗妥软膏
将患肢抬高、制动
处理
营养不良、免疫力 低下的病人,应加 强营养,增强机体 对血管壁创伤的修 复能力和对局部抗 炎能力
局部进行热敷或热 湿敷(50%硫酸镁)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治疗
药物渗漏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伴或
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
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穿刺前局部热敷。
药物渗漏
预防
输液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
时处理。 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
临床表现:病人表现为寒战、体温高达40℃以上,神志
不清,烦躁不安、脉搏快、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
发热反应
预防处理
严格执行操作前查对,如有效期、密封情况等。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环境清洁。 高热病人先降温再进行输液。 输液时,不能食用冰冷食物及冷水,减少因冷刺激引
发过敏反应。 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要立即停止输液,适当保 温;病人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抽搐时用安 定、地塞米松等药物;物理降温时可用酒精 擦浴与温水擦浴交替进行。
❖更换导管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 更换无菌手套
手卫生
• 在进行置管和血管内导管护理时应持续无菌操作
• 进行外周血管内导管置管时,如进行皮肤消毒之后未接触 置管部位,可戴清洁手套,无须戴无菌手套
• 置入动脉、中心静导管时应佩戴无菌手套
• 当使用导丝更换导管时,在接触新导管前须更换新的无菌 手套
果的致病菌。
导危险因素(外在因素)
敷料的选择
导管留置时间
静脉高营养治疗
外在因素
导管留置部位
导管的选择
医护人员因素
Company Logo
危险因素(内在因素)
年年龄龄
原原发发疾疾病病 的的严严重重度度Biblioteka 内在因素合并糖 尿病
营养状态
自身免 疫功能
Company Logo
预防及处理
置管前的预防 最大化无菌屏障
时要有陪人在旁,适当固定。 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静脉输液过程中,协助病人如厕。
药物渗漏
发生渗漏时停 止在原部位静
处
如果渗出溶液 刺激性不强时
脉滴注,抬高
理
则予以热敷患
患肢。
部。
细胞毒性药物外渗的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 ➢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 ➢局部封闭治疗,需作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
部位均可 • 当治疗持续时间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心导
管或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Company Logo
置管部位的选择
中心静脉导管 • 对于成人,应避免选用股静脉
感染风险: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锁骨下静脉 • 当对成人放置非轨道式CVC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非颈
静脉或股静脉 • 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 • 须接受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用造瘘等方式而
症 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 状 功能障碍。
预 避免局部神经受压。
防 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
及
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 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