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

2015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序论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答:五大类型:1、传递服务模式。

2、合同约束模式。

3、意识启蒙模式。

4、参与服务模式。

5、综合咨询模式。

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

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3.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答: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研究对象是推广对象在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5.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效率?答:a.提升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

b.提升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c.加强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

d.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6.农业推广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答: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答:a.目的性。

b.调控性。

c.差异性。

d.可塑性。

e.创造性。

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哪些内容?答:“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密切相关,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照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订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服从、从众、相容、感染与模仿4.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a.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

b.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

c.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

5.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有哪些?答:a.行为强制。

b.咨询建议。

c.教育培训。

d.行为操纵。

e.提供物质条件。

f.提供服务。

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1.农业推广沟通由哪些要素组成?答:传送者、接收者、信息、渠道、反馈、关系、环境。

2.简述沟通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答:(一)根据沟通者之间有无组织关系依托进行分类1.正式沟通(1)自上而下的沟通(2)自下而上的沟通(3)横向交叉的沟通2.非正式沟通(二)根据沟通所采用的媒介不同进行分类1.语言沟通(1)口头语言;(2)书面语言2.非语言沟通(1)有声沟通;(2)无声沟通(三)根据信息传送者与接收者的地位是否交换进行分类1.单向沟通;2.双向沟通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a.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

b.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

c.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d.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e.沟通主体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4.简述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含义与区别。

单向沟通:沟通过程中传送者与接受者地位不变,如技术讲座、演讲、广播、电视等,主要是为了传播思想、意见,并不重视反馈。

双向沟通:沟通过程中传送者与接受者地位不断交换,信息与反馈往返多次,如小组讨论、咨询等。

双向沟通速度慢,易受干扰,但能获得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接收状况。

区别:沟通过程中传送者与接受者地位是否交换,有无反馈第四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创新的特性可以从哪些方面为理解?a.相对优越性。

b.一致性。

c.复杂性。

d.可试验性。

e.可观察性。

2.扩散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a.突破阶段。

b.关键阶段。

c.自我推动阶段。

d.浪峰减退阶段。

3.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答:研究表明,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第五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1.简述农业推广方法和基本特点。

一、大众传播法。

基本特点:a.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b.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c.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二、集体指导法。

基本特点:a.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

b.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

c.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

三、个别指导法。

基本特点:a.针对性强。

b.沟通的双向性。

c.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

2.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一、农户访问。

成本高。

二、办公室访问。

三、信函咨询。

四、电话咨询。

3.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基本形式: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实地参观特点:(1)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2)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3)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4.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a.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

b.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

c.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

d.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

第六章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运用1.简述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结构。

(1)标题(2)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前言(6)正文(7)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2.简述5种常用的农业推广应用文体与宣传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要领。

答:农业推广应用文体:农业推广合同、协议和工作总结农业推广宣传文体:农业科技广告、农业科技新闻(简报)和农业科普作品3.如何理解农业推广语言的“朴实通俗”的原则?答:朴实的语言是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重要原则。

因为朴实的语言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朴实通俗的原则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诚恳,体现与对方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二是讲专业技术问题要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三是语言要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接受。

4.农业推广人员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语言运用技巧?答:a.心理沟通的技巧;b.提问的技巧;c.回答的技巧。

5.如何撰写农业推广演讲稿?答:A.确定好主题。

B.选择好材料。

a.基于真实性。

b.突出典型性。

c.强调吸引性。

d.满足主题需要性。

C.安排好结构与正确表达主题。

D.注意语言修辞。

a.逻辑性。

b.技巧性。

第七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1.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答:每一项农业新技术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生态区域选择性及技术经济局限性,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尽一致,这就要求对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研究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试验,一方面验证该技术成果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接近大田及生产规模的试验,在原引进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补充和完善技术环节,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技术参数,为规模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规模和技术标准。

2.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a.试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

b.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c.试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

d.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3.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析技术示范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准备工作。

(1)根据示范对象的需求,确定示范教学内容(2)根据技术内容的特点,制定示范教学计划(3)根据现场示范的要求,准备教具材料(4)根据学员的素质特征,合理安排方法示范环节。

4.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影响?成果示范是把科技成果的优越性和最终效果尽善尽美的展现出来,以引起周围生产者的兴趣及采纳激情,并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敦促他们效仿的过程。

针对大多数农民在接受和采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眼见为实”的心理特征,我们应立足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理念和技术优势,通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特色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培养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各种农业创新的成果示范,吸引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生产和经营,扩大农业科技新成果示范的影响。

在成果示范过程中,应注意:采用的技术必须是经过适应性试验的成熟可靠的技术,示范目标与农民和社会生产目标要相一致,应具备成果示范的必须条件,示范点应便于参观,布局要考虑辐射范围。

在实施过程中,应科学制定示范计划,选择示范地点确定示范户,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以使示范技术成果的优越性充分展示出来,在建设示范样板的同时,必须保留就技术对照,并树立示范区标志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还应做好观察记载,收集保留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使示范过程较直观、系统地重现出来,有效弥补参观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示范样板的影像效果,最后,应把握最好时机,组织观摩和交流。

第八章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1.试述农业培训教师的应具备的能力。

a.同有关各方合作共事的能力。

b.进行农村社会经济调研的能力。

c.制定和实施农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计划的能力。

d.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e.培训教学的组织能力。

f.培训档案建立和培训报告编制能力。

2.简述农业推广培训基本方式与新型模式。

基本方式:a.专题培训班。

b.现场会。

c.经验交流会。

d.巡回指导。

e.科技下乡。

f.农业科技展览。

g.农业科技示范园。

h.科技蹲点。

新型模式:a.“绿色证书”培训模式。

b.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模式。

c.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d.农民创业培植培训模式。

e.骨干企业带动培训模式。

f.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3.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式。

a.办公室咨询或定点咨询。

b.信函咨询。

c.电话咨询。

d.网络咨询。

4.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

a.电子农务。

b.农业科技家教。

c.科技专家大院。

b.第九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1.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有哪些?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应具备四个工作步骤、三种创新、两点意义和一个前提。

四个工作步骤:(1)选题、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2)观察、思维和试验验证(3)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4)调研总结和完善提高三种创新:(1)新发现(2)新发明(3)改进与提高两点意义:在理论上的学术价值和在生产上的实用价值一个前提:成果要通过同行专家的技术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即得到社会的认可2.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原理。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是由小规模试用到大规模采用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