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美术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本质论★★ 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简答题,2010年试卷,P25)(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名词解释)★★(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名词解释,考试重点:从代表人物、观点、发展、本质四个方面来作答,2007年试卷,P27)★★★★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名词解释,P29, 2005、2006、2008 年试卷)★★★ (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2007年、2011年试卷,P30)★ (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名解)★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名词解释,P32, 2005 年、2008 年试卷)★★ (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名词解释,P34, 2006年试卷)★★★ (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名词解释,P37, 2005 年、2009 年试卷)★三、从美术本体一一形式解释美术★★★★ (1)、“有意味的形式”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名词解释,P39, 2006年、2008年、2011年试卷)★(2)、媒介说:艺术是媒介。
(名解)★★(3)、情感符号说:艺术是一种符号的形式。
(名词解释,P42, 2005年试卷)★★★★(4)、异质同构说:用单纯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去解释“人”和“艺术”(名词解释,P44, 2006 年、2009年、2011年试卷)四、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第二节美术的社会本质★ 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简答题)(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三)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简答题)★(四)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简答题)★1、美术与政治的关系★2、美术与道德的关系(论述或简答)★(五)美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论述)★★★★ 1、美术与宗教的关系(简答题:简述美术与宗教的关系?2004 年、2006 年、2009 年试卷,P60-62 页))★★2、美术与哲学的关系(论述题:结合实例谈谈美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2011年试卷,观点加例子P63)★二、美术与社会生活(一)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美术反映全面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
三、美术与社会生产(一)美术是一种生产形态(二)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三)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第三节美术的认识本质★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一)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二)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美术与宗教的区别(简答题:美术与宗教有什么本质区别?请举例说明?2005年试卷,P83-84)2、美术与哲学的区别★二、美术的视觉形象性★★★★(-)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简答题:简述美术的视觉形象的特征(特点)?2004年、2008 年、2009年试卷,P86-92))(二)视觉形象性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三)视觉形象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简答题,为什么说美术的视觉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005年试卷,P92)★★ 三、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简答题:简述美术在反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时分别表现出的两种真实性?2006年试卷,P94-97)★★(一)、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一-再现的真实★★(二)、美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一表现的真实★★★★(三)、高度真实的视觉形象与艺术典型(名词解释: 艺术典型(2009年、2010年、2011年试卷,P100)★第四节美术的审美本质★ 一、美术与美★(一)美术反映现实美★★(二)美术创造艺术美(简答题:请以郑板桥所论述的“四种竹子”为例,阐述艺术之美与现实美的关系?2005 年试卷,P104-105)(三)美术是审美对象★二、美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化的自然”(名词解释,2009年试卷,P115)(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三)美术是美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三、美术的审美特征(论述题或简答题)(一)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二)美术的特殊审美个性(简答题,2010试卷,P129)★★1、形式美与形式感★★2、技艺性与物质媒介性★★3、历史文化的积淀性★★4、独创性与首创性第五节美术的历史本质★★一、美术的历史性存在方式(简答题:如何理解美术的历史性存在方式?2010年试卷,P136)★★(一)美术作品构成历史★★1)再现的历史性★★2)美术表现的历史性★★3)美术构造未来的历史性★★(二)美术作品在历史中实现其意义(简答题)★★二、美术与时代精神(简答题,2011试卷,P139)★★(一)"时代精神”的渊源★★(-)美术参与时代精神的创造★★(三)时代精神是历史性地看待不同时代美术风格的一种方法三、美术的历史进展第二章创作论第一节创作主体一一美术家一、美术家与社会(一)社会分工与从事专业艺术生产的美术家(二)美术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三)美术家与“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二、美术家的主体性(一)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美术家的主体意识和表现自我(简答题:简述美术家如何表现自我?2008年试卷,P157)(三)美术家的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三、美术家的修养(简答题,2010年试卷,P163)★ ★(一)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二)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三)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四)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第二节创作活动★★ 一、美术的创作过程(简答题:阐述美术创作过程的几个环节?2005年试卷,P171-182)★★(一)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二)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三)美术传达中的制作与技巧二.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一)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1、直觉★2、记忆---形象记忆(名词解释)★3、联想(名词解释)4、理解(二)美术创作中的情绪活动★★(三)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名词解释,2007、2009 年试卷,P191)三、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二)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想象(三)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象的创造U1美术的创作方法(一)什么是创作方法(二)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三)创作方法的多样性第三节创作成果一一美术作品★ ★一、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一)美术作品的内容1、何谓美术作品的内容2、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1)题材(2)主题(3)美术作品中的意义(二)美术作品的形成1.组织结构2.美术作品的语言★★3、形式美(名词解释:形式美,2006年试卷,P223)(三)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从创作角度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从接受角度看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简答题:简述美术作品的商品属★★(一)意境与风格★★1、意境(名词解释,2008年、2010年试卷,P228)2、风格(二)格调与品位1、格调2、品位三、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一)艺术美的来源(二)艺术美的特征第三章接受论第一节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一、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一)、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二)、美术接受方式与美术的本质(三)、美术接受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二、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一)美术作品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简答题:简述美术接受中“召唤结构”的四个层次?P248, 2006年试卷)★ ★★三、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简答题:为什么说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2007年、2009 年试卷,P250)第二节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美术世界(-)“美术世界”的构造(二)“美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1、中介性2、接受性3、主动性4、制度性与惯例性二、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美术展览馆(二)新闻媒介(三)美术出版社(四)美术博物馆(五)美术市场(六)美术院校★★三、美术接受与美术批评(简答题: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2011 试卷,P265)第三节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准备阶段(一)定向与期待(二)审美态度的形成二、初级阶段(一)知觉一一完形与弥散(二)知觉一一错觉1空间错觉2物象错觉及其他(三)知觉一一“差异原理”与“陌生化”三、高级阶段(一)理解1、理解和前理解2、理解的循环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二)、体验(三)、回味★★第四节美术的审美教育(论述题:论述美术的主要社会功能及美术审美教育的特点?(课文284, 2004年试卷,P284-296)★★一、美术的社会功能★★(一)美术的认识功能★★(二)美术的教育功能★★(三)美术的审美功能★★(四)美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关系二、美术的审美教育教育的特点? 2008年、2009年试卷,P296)“寓教于乐”(名词解释,P296, 2005年、2007年试卷,指出该艺术理论的提出者及基本观点并对 之作简要评价)2、潜移默化三、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二)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二)美术的历史发展下编美术的历史发展第一章发生论第一节历史上几种关于美术发生的理论一、游戏论二、 巫术论三、 劳动论第二节美术发生的动力★★★一、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简答题:为 什么(一) 美术的审美教育与美的观念(二) 美术的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三)美术审美教育的特点(简答题:简述美术审美★★★★ 1、说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2004年、2007年试卷,P307)★★★(一)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 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二)通过劳动实践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既为美术发生中创造主体的各种能力(如操作能力、「种心理能力、意识和观念)提供了生物学方面的条件, 也为美术的形态发生成为可能★★★(三)劳动实践使人类在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大关系,从而使美术成为可1、现实的、物质的生活层面。
2、意识与精神观念层面二、主体的生物性与原始美术的发生。
第三节美术发生的历史过程与阶段一、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美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三、美术的形态发生(一)美术形态发生的含义(二)、美术形态在历史发生过程中的先后次序★(三)美术诸形态发生的条件与契机(简答题)1、美术形式形态发生的条件与契机(1)石器时代中的形式形态的条件与契机(2)抽象装饰形态(含建筑、村落空间形式构成)2.美术中写实形态与装饰写实形态发生的条件与契机四、美术的审美发生(-)原始美术审美发生的含义(二)原始美术中的形式形态的审美特征一、文化传播二、历史传播(三)原始美术中写实与装饰写实形态的审美发生第四节原始美术的性质及其在历史中的转换2、美术发展论:初步理解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中国美术的形态流变、西方美术的形态流变,当代的中国美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