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新编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导论一解释名词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加工过程1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将目标产物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和成品化的过程。
(ppt 第一章、课本page 1)2、生物加工过程:一般将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叫生物加工过程,包括优良生物物种的选育、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及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课本page 1)二简答题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是什么?)答: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1>:发酵液组成复杂,固液分离困难——这是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2>:原料中目标产物含量低,有时甚至是极微量——从酒精的1/10到抗菌素1/100,酶1/100万左右,成本高。
<3>:原料液中常伴有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各种蛋白酶降解基因工程蛋白产物,应快速分离。
<4>:原料液中常伴有与目标产物性质非常相近的杂质——高效纯化技术进行分离。
<5>:生物产品稳定性差——严格限制操作条件,保证产物活性。
<6>:分离过程常需要多步骤操作,收率低,分离成本高——提高每一步的产物收得率,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
<7>:各批次反应液性质有所差异——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
2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产物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分离工程的质量往往决定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成败,因此,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在生物技术中极为重要。
3 分离效率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ppt)答:根据分离目的的不同,评价分离效率主要有3个标准:以浓缩为目的:目标产物浓缩程度(浓缩率m)以纯度为目的:目标产物最终纯度(分离因子a)以收率为目的:产品收得率(%)4 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简述或图示分离工程一般流程及基本操作单元)答:生物分离工程分四大部分:<1>、发酵液预处理与液固分离。
基本操作单元:过滤、离心<2>、初步纯化。
基本操作单元:根据产品性质而定<3>、高度纯化。
基本操作单元:根据产品性质而定,技术要有高度选择性<4>、成品加工。
基本操作单元:结晶、干燥5 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ppt)答:<1>、目标产物性质及其共存杂质的特性 <2>、充分考虑目标产物商业价值<3>、考虑生物加工过程自身规模 <4>、采用步骤次序相对合理<5>、尽可能采用最少步骤 <6>、产品稳定性与物性<7>、产品规格与型式 <8>、生产过程中废水等排放6 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方面?(ppt)答: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7 纯化生物产品的得率是如何计算的?若每一步纯化产物得率为90%,共6步纯化得到符合要求产品,其总收率是多少?答:得率=产品中目标产物总量/原料中目标产物总量总收率=(90%)6 =%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一解释名词凝聚: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分子的作用下,基于架桥作用,胶体颗粒和聚合物交连成网,形成10 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
是一种以物理集合为主的过程。
凝聚剂:让不稳定的胶体微粒(或者凝结过程中形成的微粒)聚合在一起形成集合体的过程中所投加的试剂的统称。
过滤:利用多孔介质(如滤布、微孔膜、致密膜)截流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液固分离的过程。
离心:在离心力作用下,利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差达到沉降分离目的。
细胞破碎: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包含体:指细胞或细菌中高表达的蛋白质(也可以汇同其他细胞成分)聚集而成的不溶性颗粒。
二简答题1 为什么要进行发酵液的预处理?常用处理方法有哪几种?答:提高过滤速度与过滤质量改变发酵液性质(黏度↓、颗粒?、颗粒稳定性↓) 去除部分杂质使产物转入到易处理的相中(通常是液相)方法:加热、调节、pH凝聚、絮凝2 凝集与絮凝过程有何区别?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答:凝集: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机制:破坏双电层、水化层解体胶体吸附、氢键结合等。
絮凝剂种类:A、阳离子类:如聚丙烯酰胺(+)、聚苯烯酸二烷基胺乙酯、聚二烯丙基四胺;B、阴离子类:如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磺酸、聚丙烯酰胺(-);C、非离子类:如聚丙烯酰胺(0)、环氧化乙烯。
3 发酵液预处理中凝聚剂主要起什么作用?絮凝机理是什么?答:絮凝剂主要起中和电荷、架桥和网络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分子的作用下,基于架桥作用,胶体颗粒和聚合物交连成网,形成10 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
是一种以物理集合为主的过程。
4 细胞破碎的方法包括哪几类?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答:机械法:固体剪切法(珠磨法、压榨法、撞击法) 液体剪切法(高压匀浆法、超声波破碎)非机械法:酶溶胞作用、化学溶胞作用(酸碱法、表面活性剂法、抗生素)、物理溶胞作用(有机溶剂膨胀法、渗透冲击、冻融、激光、高速切相流撞击、冷冻喷射)、干燥处理工业常用方法: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5 沉降与离心的异同?答:沉降:溶液中的颗粒或溶质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发生沉淀的现象。
的结果使发生。
可利用在(或)中的固体颗粒下沉而与流体。
利用悬浮的固体本身的而获得分离的称做。
利用悬浮的固体颗粒的作用而获得分离的称做。
离心:在离心力作用下,利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差达到沉降分离目的。
离心力( rω2)大小对固液分离度很有影响,细胞悬浮液和其他颗粒尺寸多不大,并且液体黏度通常较大,因此要通过增大离心力来提高分离效果。
6 离心设备可分为哪两大类?按分离因子Fr不同,离心机一般分为哪几类?答:管式离心机(最简单,可供较大离心力;可用冷却水冷却;悬浮液由管底进,澄清液由管口出),蝶片式离心机(流速与碟片数、微粒与转鼓轴间距离有关)按分离因子不同,可分:1)、常速离心机 2)、高速离心机 3)、超速离心机7 常用的离心沉降设备有哪些?常用的过滤设备有哪些?答:离心沉降设备:管式离心机、多室离心机(管式离心机的变形)、碟式离心机(人工排渣式、喷嘴排渣式、活塞排渣式等)、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离心过滤机、三足式离心机过滤设备可分:加压过滤设备(板框过滤机、加压叶滤机)减压过滤设备(转鼓真空过滤器、圆盘真空过滤器、带式真空过滤器)重力过滤设备(离心过滤机)8 固-液分离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和设备?答:1、过滤 (重力过滤、加压过滤、减压过滤)2、离心沉降(各种离心机)3、重力沉降4、气悬浮过滤设备类型:加压过滤设备:板框过滤机、加压叶滤机减压过滤设备:转鼓真空过滤器、圆盘真空过滤器、带式真空过滤器重力过滤设备:离心过滤机离心设备:生物工业所用的离心机多为高速离心机。
离心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管式离心机:多室离心机(管式离心机的变形)碟式离心机:(人工排渣式、喷嘴排渣式、活塞排渣式等)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离心过滤机三足式离心机9 试比较固液分离中过滤和离心分离技术的特点。
答:过滤在结晶体类、颗粒相对较大时(非粘性物料)的处理时较好用。
离心在颗粒细微(最小可达到纳米级别),或是粘性物料处理时比较合适。
10 高压匀浆与高速珠磨破碎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答:高压匀浆:优点是细胞经历了高速造成的剪切、碰撞、高压到常压的变化,从而造成细胞破碎。
缺点是较容易造成堵塞的丝状真菌、放线菌以及较小的G+菌不适合用本法。
•能耗:蛋白质与酶的失活主要是由于匀浆过程中产生热所至。
将温度控制在35?C以下,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高压匀浆一般需多级循环操作,每次循环前需要进行级间冷却。
•压力可提高细胞破碎效果,但同时需要增加能耗和带走热量付出的代价。
•主要能耗是高压和维持低温操作能量消耗。
高速珠磨破碎法:破碎率与能耗成正比。
增加装珠量或延长破碎时间或增加转速均可提高破碎率,但同时能量消耗和产热增加,提高了制冷费和总能源消耗量。
当破碎率≥80%,能耗急剧增加。
11 比较工业常用的过滤设备优缺点。
离心与过滤各有什么优缺点?答:板框过滤机的优点是过滤面积大、过滤压力可较大幅度调整和耐受较高压力差,应用范围广;结构简单,价廉,动力消耗少;缺点是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非生产周期长。
加压叶滤机:在密闭条件下操作,适应无菌过滤;机械装卸简单,清洗容易;价高,更换过滤介质困难。
转鼓真空过滤机:能连续操作和自动化生产;压差小,主要适应于霉菌发酵液。
离心法分离液体和固体的优点是技术容易掌握,分离结果重复性好,通过增加转速和延长离心时间可以使得一些难以过滤的物质(细胞碎片等)沉降下来,但缺点是难以除去一些密度较小的物质。
生产投资较高,噪声较大等。
过滤技术难以掌握,影响因素很多,常出现颗粒泄漏和膜堵塞等问题,生产中稳定性不如离心好,常需要有经验的工人从事操作。
但如果分离介质选择恰当和掌握好技术,对于一些密度差小离心难以分离的颗粒物质常可全部除去。
第三章沉淀与结晶一解释名词沉淀: 由于物理环境变化(加入试剂、加热等),改变溶剂和溶质的能量平衡来降低溶质溶解度,使溶质生成固体颗粒沉降析出的现象。
结晶: 从均匀液相或气相形成一定形状、大小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有规则排列的固体颗粒的过程。
(工业结晶一般以液相为主)盐析: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现象。
盐溶: 低盐离子强度下,随着离子强度增加蛋白质溶解度升高的现象。
盐析结晶: 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蛋白质形成一定形状、大小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有规则排列的固体颗粒的过程。
盐析沉淀: 由于溶液中离子的加入试剂,改变溶剂和溶质的能量平衡来降低溶质溶解度,使溶质生成固体颗粒沉降析出的现象。
硫酸铵饱和度: 指在100g硫酸铵溶液中硫酸铵在溶液中所占质量分数。
晶种: 在结晶法中,通过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种,形成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体构型相同的对映异构体结晶的生长。
晶核:晶体的生长中心。
晶型:饱和溶液:如果向溶剂中加入足够量的固体溶质,一定时间后溶剂中的溶质浓度不再升高,溶质在固液之间达到平衡,此时溶液中的浓度称为溶解度或饱和浓度;该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中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