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十年回顾
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十年回顾
对此,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 对此,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表现为稳健货币 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具体表现为:一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政策中的“适度从紧”。具体表现为:一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2003年9月21 年 月 日起,把原来6%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 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7%, 日起, 日起,把原来 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 ,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金 年 月 日起 率从7%提高到 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 )。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日起, 率从 提高到 )。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年 月 日起 将资本充足率低于 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 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 日起, 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 年 月 日起 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 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 年以内、 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 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 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 统一加上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 个百分点, 统一加上 个百分点 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 个百分 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年第一季度, 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第一季度,央行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 年第一季度 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 亿元。 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 亿元 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例如,央行于2004年1月18日下发通知,要求商业 日下发通知, 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例如,央行于 年 月 日下发通知 银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贷款, 银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贷款, 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 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和增加就业等方面 的贷款支持。 的贷款支持。 年至今, 从2005年至今,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表现为“紧缩性” 年至今 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表现为“紧缩性” 包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方面。 的,包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方面。
历年来财政政策变化
年以来, 个完整周期和一个“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 个完整周期和一个“半周期”。每次 年以来 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和一个 半周期” 每次GDP的增长率 的增长率 到达波峰,都伴随着或者可能伴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过热”症状, 到达波峰,都伴随着或者可能伴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过热”症状,于是国家采 取相应措施为经济降温,因此, 年以来的三十年里, 次宏观调控, 取相应措施为经济降温,因此,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里,国家共进行了 次宏观调控, 年以来的三十年里 国家共进行了5次宏观调控 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1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1993—1995年以 分别发生在 年 年 年 年 年 、 年以 年至今。 及2003年至今。 年至今 年之后, 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 ★1977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1978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并且 年之后 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 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 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 增长率达到了11.7%的高点。迅速增长的基建 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当年 增长率达到了 %的高点。 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 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 年出现了赤字。 ★1979年出现了赤字。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需求增长,超出了计划,而计划之外的 年出现了赤字 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需求增长,超出了计划, 产品供给,相当一部分采取议价方式,这就抬高了物价指数。而且,为提高地方、 产品供给,相当一部分采取议价方式,这就抬高了物价指数。而且,为提高地方、企 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发了工资、奖金和补贴,社会购买力快速增长, 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发了工资、奖金和补贴,社会购买力快速增长,供不应求的状 况更加严重,于是,国家调高了多种产品的价格。 况更加严重,于是,国家调高了多种产品的价格。 年中央从1979年开始采取措施,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年开始采取措施, ★1980年中央从 年中央从 年开始采取措施 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年底调整了国民经济计划,降低各项指标,压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当年还发行 年底调整了国民经济计划,降低各项指标,压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 亿元国库券, 了48亿元国库券,冻结企业和居民的余钱;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这些措施实施之后, 亿元国库券 冻结企业和居民的余钱;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这些措施实施之后, GDP和物价指数的增长率都在 和物价指数的增长率都在1981年开始下降 年开始下降. 和物价指数的增长率都在 年开始下降 年之后, ★1982年之后,随着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乡镇企业、个体 年之后 随着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乡镇企业、 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也逐步发展,这些因素促使经济在经历短暂调整之后, 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也逐步发展,这些因素促使经济在经历短暂调整之后,很 快就转为快速增长, 年到达波峰, 快就转为快速增长,在1984年到达波峰,并发生了向波谷的转折。 年到达波峰 并发生了向波谷的转折。
十年风雨变幻
下面将以1998年至2008年的财政政策做具体阐述。 下面将以1998年至2008年的财政政策做具体阐述。 1998年至2008年的财政政策做具体阐述
一、1998年——2005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 年 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
(一)政策启动的背景
由于80年代以来经济转轨中的财政困难和多种制约因素,近20年间中 国财政政策总体而言是“低调”的,主要表现是财力安排捉襟见肘,连年 赤字、职能范围收缩而同时“错位”(越位与“缺位”)严重,维持“吃 饭财政”在许多情况下都成为问题,就更谈不上十分积极的调控举措。但 1998年一季度过后,这种情况发生很大改变,上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对我国的影响已相当明朗,并与一系列国内问题迭加在一起,迫切需要以 宏观政策措施扩大内需,实施反周期操作,于是决策上果断地启动了扩张 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使财政政策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十年回顾
小组成员:邹敏、仰园、 小组成员:邹敏、仰园、 阚琳、储阳玲、 阚琳、储阳玲、江菲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997年下半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对此,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稳 年下半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对此, 年下半年 健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是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宽,以扩大内需, 健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是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宽,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 增长。为此,取消了贷款限额控制、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增长。为此,取消了贷款限额控制、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一再降低了存贷款 利率。 利率。 但是, 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的时间, 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的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 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的时间 全消散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这种过热,主要表现在钢铁、水泥、 全消散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这种过热,主要表现在钢铁、水泥、电 解铝和房地产等几个行业,而有些产业例如农业的投资还严重不足。 年我国钢铁、 解铝和房地产等几个行业,而有些产业例如农业的投资还严重不足。2003年我国钢铁、 年我国钢铁 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96.6%、121.9%和92.9%。2004年第一季度钢铁、 年第一季度钢铁、 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 、 和 。 年第一季度钢铁 水泥、电解铝投资增长又分别达到107.2%、101.4%和39.3%,而农业投资增长率只 水泥、电解铝投资增长又分别达到 、 和 , 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有0.4%。其原因有几个:一是 。其原因有几个:一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 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 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各地搞“政绩工程” 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 利益主体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 利益主体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 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 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 规模过大及其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快、规模过大及其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年来看, 万亿元, 从2003年来看,全年贷款 万亿元,广义货币增长达 年来看 全年贷款2.8万亿元 广义货币增长达20%,这显然是过度投资导致 , 的过度货币信贷增长。 的过度货币信贷增长。
★1985年,国务院要求各地制止物价继续上升、压缩基建项目,并派出检查 年 国务院要求各地制止物价继续上升、压缩基建项目, 组赴各省检查。央行加强了贷款额度的控制,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组赴各省检查。央行加强了贷款额度的控制,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物价指 数和GDP的增长在 的增长在1986年趋于平缓。 年趋于平缓。 数和 的增长在 年趋于平缓 年之后没有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1986年之后没有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反而是银根有所松动,因此 年之后没有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反而是银根有所松动,因此GDP和 和 物价指数重新加快增长。 物价指数重新加快增长。 ★1988年-1989年的宏观调控抑制了增长,国民经济跌入低谷,商品库存积 年 年的宏观调控抑制了增长,国民经济跌入低谷, 年的宏观调控抑制了增长 压严重, 压严重,企业生产陷入困境 年第四季度起, ★1989年第四季度起,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转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在 年第四季度起 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转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在1990 年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经过连续两年的“刺激” 年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经过连续两年的“刺激”, 年开始, 年就迅速到了高点。 从★1991年开始,国民经济从低谷中向上爬升,1992年就迅速到了高点。 年开始 国民经济从低谷中向上爬升, 年就迅速到了高点 年国家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月发布16条措施 ★1993年国家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当年 月发布 条措施,包括提高存贷 年国家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当年9月发布 条措施, 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制止乱集资、发行国库券、削减基建投资、 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制止乱集资、发行国库券、削减基建投资、通过审 核排队的方式严控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开发区、 核排队的方式严控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开发区、停止出台新的 价格改革措施。 价格改革措施。 ★1994年,各项措施都更为严厉,并且对部分产品实行直接的价格管制。 年 各项措施都更为严厉,并且对部分产品实行直接的价格管制。 年底, ★1995年,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到1996年底,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收到明 年 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 年底 显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显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年我国实现“ 货币政策就开始灵活微调, ★自1996年我国实现“软着陆”后,货币政策就开始灵活微调,从“适度从 年我国实现 软着陆” 转变为“适度放松” 年和1997年按货币政策连续 次降息,表明 年按货币政策连续3次降息 紧”转变为“适度放松”,1996年和 年和 年按货币政策连续 次降息, 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