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公文写作技巧
一、准确
准确就是指用词造句准确贴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严谨,让阅卷老师一看就能看懂,不会产生误解。
具体的要求:
1.概念清楚,不会产生歧义,不能模棱两可。
在公文撰写中,但凡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或词语都要限制使用,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斟酌;要慎用多义词或“大约”、“也许”、“大致尚可”等这样模
棱两可的词语。
而我们同学写出来的公文,有时候需要带个翻译在
旁边,老师经常会看不懂。
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避免。
2.禁止误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尤其是近义词。
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在引用成语、俗语、歇后语、名言警句时必须要透彻词句
的含义,严禁望文生义、俗语误用之类的错误。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
要准确使用词语,要遵守语法规范和基本的语文常识,不能出现病句。
病句也是我们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犯的毛病。
3.把握分寸,褒贬恰当。
要掌握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肯否恰当,避免过分贬义或过分褒义等语句的出现。
通常,大家在写文章
的时候要以中性词为主,适当增加褒义词,但是贬义词尽量避免。
二、规范
规范是指公文的语言除了要遵守基本的语法规范外,还需要遵守公文的语言自有的一套标准。
这套标准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统一
规定,必须按规撰写。
具体的要求:
1.符合规范的现代汉语的书面语,禁用地方话。
有些考生在写文章时,会情不自禁地将地方方言代入到文章中,那么这种情况在公
文撰写中必须要避免。
2.使用规范的文字,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错别字是目前大家经常出现的文字错误。
现在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大家动
笔写字较少,文字有所生疏,因此经常落笔就有错别字,希望大家
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多动笔写字,不要过于依赖电脑或手机。
3.使用规范的词语,尤其是专业术语,禁止半文半白、中文中夹杂着不必要的英文单词、生编硬造的词语或网络语言。
随着网络的
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部分考生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夹带
着英文单词、网络语言或生编硬造的词语,这些都是禁止出现在公
文中的。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这一点是大家最容易忽视,也是公文必须要遵守的语言规范。
我们
国家对标点符号的使
用、数字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大家在撰写公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尤其要注意那些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出入的规范。
三、简明
简明是申论语言的要求,也是公文的语言要求。
简明包含两点,一是简洁,言简意赅;二是明了,既要简洁,又要清楚。
两者缺一
不可,既不能字少了,但是看不懂;也不能文意清晰,但是很罗嗦。
具体的要求:
1.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不要兜圈子。
撰写公文,不必像文学作品那样,还需要做个铺垫或者设置谜题,引人入胜,我们只需开门
见山,直截了当写明公文的主要内容即可。
2.使用规范化简称。
凡不是人人周知或只在特定领域、特定人群中使用的简称,首次出现的时候要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可以用简称。
例如“加州”是“加利福尼亚州”的简称,首次出现就需要用全称,“加利福尼亚州(下称加州)”;另外,使用简称要使用约定俗成
的规范用法,例如中纪委、中组部等。
3.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少用描写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当撰写报告、交代问题时,尽量使用陈述句,将问题表达清晰;当布置任务,传达精神的时候,应尽量使用祈使句,动词开头,说明具体怎
么做。
换句话说,上行文应尽量使用陈述句,下行文尽量使用祈使
句。
而对于描写的句子,带有个人感情的疑问句或感叹句应该尽量
少用。
四、得体
语言得体是指申论的语言要恰当,符合时宜,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基本上可以包含两方面,一是庄重,二是通俗。
庄重一般是针对上行文和平行文,指文雅庄重,严肃认真,不能油腔滑调,胡吹乱侃,词语要谦虚恭敬,诚挚恳切,体现出对对方
的尊重。
具体的要求:
1.要用专用语。
为了体现庄重,在公文撰写中要尽量使用公文的专用语,例如“特派”、“惊悉”、“兹”、“请予审批”、“妥否,请予批复”等。
通俗一般是针对下行文,要求语言通俗易懂,用语肯定明确,平易朴实,要让下级机关明确发文者的意思。
具体的要求:
1.少用专业术语,尽量使用人人都知晓的词句。
专业术语一般都是专业领域中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不见得人人都能懂,例如社保
金中的“老人”、“新人”、“中人”这样的词语不见得人人都懂,因此我们在写公文的时候就要尽量少用这些语言,如果必须用到,
需要对此进行解释。
2.少用艰涩难懂的词语,尽量使用人人都能听懂的词句。
尤其是对于“致广大**的一封信”、“宣传材料”、“公告”这种针对广
大群众的文种,语言就需要朴实,简单,要保证“妇孺皆懂”,因
此像古文或不太常见的词语就应该少用。
3.可以考虑使用带有口语色彩的词句。
下行文可以考虑适当使用口语色彩的词句,这样增加文章的亲近感,拉近撰文者与阅读者之
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