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思修ppt
摩西十诫
第一条:除了上帝,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 做什么形象仿 佛世间百物。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 。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犹太民族 “不屈服于 奴役,所以他们选 择了流浪”,摩西带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 恋人的妻子、 领他的族人在西奈山下祈祷,请求 上帝指一条道路。一 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 有的。
通过启示、征兆指示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的,是神意
或天意的产物。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比如,我国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 求于天”。《旧约》中的摩西十诫,被称为“黄金定 律”,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天赋论”
“天赋论”或叫“天赋道德论”,认为道德起源于 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根
曾说过:道德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当如何生
活的问题”。
.
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第一幅图片是2011年10月13日发生的事情。 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 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1 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而离世
道德观的萌芽---人们在生产实 践中认识到合作比不合作好。
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它 主要由人
类活动中互相加强的心理作用逐渐形 成。 实践证明,
互相帮助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 展,而互相残杀则不利 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反映 社会经济关系 的社会意识形式。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的性质,直接决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道德淡漠,我 们的世界会变成怎样?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个人都
讲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又会变得怎样?——道德教
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道德还让我们变成好人。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生活世界中道德是如此重
要而广泛。那么什么是道德?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道
德的发展有没有规律?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这一
系列的问题,我们将从第四章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德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他反映论封建社会
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等人论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推进。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真善
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就能汇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德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 部分。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 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 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能提高民族 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
制作:第三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上节课我们结束了人生观部分的学习,从这节课开 始我们进入道德理论的学习。提起道德,我们每位同 学都非常的熟悉,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做人 诚实守信,可能更多的是从个人修养方面去理解。但 是道德涉及的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哲学家苏格拉底
的社会性本能。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人的道德是动物道德的演化。
环境的恶 劣
群体劳动
个体能力 的限制
社会关 系
行为准则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生产的主观条 件。 3、道德生产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
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
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1)人类道德发展的 历 史过程与人类生产 方式 的发展进程大体 一致。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
然的规定。 “天赋论”: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 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情感欲望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本能欲
望和天然情感之中。
“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本能
“神启论”
有的书也把它叫做“天道论”,核心观点是道德来 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是神或 “上天”
2、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2)道德发展的总趋 势 是向上的、前进的, 沿 着曲折的道路向前 发展。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3、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 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利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
三、道德的功能
道德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态对于社 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功能有: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 育功能、评
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等。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的最主要的功能。认识功 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调 节功 能和认识功能的基础之上的。
源于人心。比如,孟子就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种“善端”
(善的种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 让之心”、“是非之心”。
“情感欲望论”
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本能欲望和天然情感之 中。(本能体现或情感再现)。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
感情或者欲望。
“动物本能论”
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以达尔文 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群居性动物
2011年10月23日,刁娜夫妇救助因撞车受伤女孩王园园, 在这个过程中刁娜不慎被过往汽车撞断了腿。而王园园因 刁娜夫妇的行为获救。随后,刁娜的事迹流传开,被网民 亲切地称为“最美女孩”。
两幅图片,两个类似事件,两种不同结局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在这里导致这种对比的道德问题被凸显出 来。——道德危机
哈佛大学提倡“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 不单单 看智商,还应该看他的情商,进 而看他的德商”。
2、对社会——生活和谐、社会有序的根基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 发展服务,是一 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论证产生它的经 济基础的合
理性、正义性。
造成相应的社会舆论去谴责、否定不利于 它的经济
德的核心,也是资产 阶级的基本原则。
私有制被推翻,公有制建立,道德观也必然 发生变化。 制的出现,带来了道德观的变化
2.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从来就不是一成 不变的,而是随
着经济基础变化而发展 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变化, 随着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发展变化, 随着知识的丰富和分辨能力的增强,对道德的理解就越 深。
没有红灯停, 哪有绿灯行?
(4)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 级 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 主义为原则”。
五、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获得完善的人格 ——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成功的事业
道德智商(பைடு நூலகம்oral Quotient)
罗伯特·科尔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德性或道德品质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智慧实践, 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关键所在。 哈佛大学提倡“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 不单单看智商, 还应该看他的情商,进 而看他的德商”。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 香蕉。 于是A放弃了,这五只猴子就没有再被水喷到。 实验人员 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 猴子B。 猴子B看
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
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暴打了 B一顿。 特别的是,A猴子打 的特别用力。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
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 加深入人心,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3、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人总是需要精神力量支撑的,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中 成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之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 特的精神标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 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 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 界,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才成长的重要推进
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 主 ,勇 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封建社会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 德最突出的特
只看不见的 手在峭壁上刻出十条戒律。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