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来源:新金融2014年03期发布日期▪ 2014年04月30日▪作者黄礼健岳进内容提要: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金融领域改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本文分析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和使命,阐述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主要思路,并剖析上海自贸区在放开金融市场准入、设立自由贸易账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商业银行推进相关业务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4)03-033-05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金融领域改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国务院与各部委各项政策及上海市配套措施,可以看出自贸区金融改革力度空前,超过我国此前任何的金融改革试验。

本文从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出发,客观分析了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的主要思路、创新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发展提出几点策略建议。

一、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和使命(一)全球贸易格局演变新趋势近年来,随着WTO 多哈谈判屡屡受阻以及对WTO 没有更多话语权,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寻求推动新的全球贸易规则谈判。

美欧日主导的新全球贸易规则包括三大类:一是东半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亚太地区的13个国家或地区正就TPP进行谈判;二是西半球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TTIP 预计将于2014 年末达成,包括欧盟27 国和美国;三是多边服务业协议(Plurilateral Service Agreement,简称PSA),包括美欧日等21个国家或地区已启动PSA 谈判。

这三大类新全球贸易规则一旦成形,必将重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并以此成为新的世界经济规则。

由于这三大类新全球贸易规则标准高、覆盖国家和范围广阔,现有的WTO平台或将被完全架空。

注意到的是,这三大类新全球贸易规则谈判中都不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或发展中经济体,我国则面临“二次入世”的挑战。

为了不被边缘化,在整个国家进入无望的情况下,一个可行对策就是在我国局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可以来自由投资和贸易,成为对接全球贸易的前沿和窗口,进一步探索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逐步消除各类贸易壁垒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逐渐适应新全球贸易规则。

(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我国虽然从2009 年起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但人民币在目前全球货币流通和储备中的作用仍较小。

2013年9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人民币的日交易量已经达到1200 亿美元,远远高于三年前的340 亿美元,这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九大交易活跃币种,其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2010 年的0.9% 上升到2.2%,但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仍相差甚远。

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减少对别国货币依赖性,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当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如成熟稳定的国内金融市场环境、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和建立发达的离岸金融中心等等,其中建立发达的离岸金融中心是必不可少的。

从当前看,我国虽然在香港初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由于回流机制总体欠缺,市场不甚发达,而且香港原本就有自身货币,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币的使用。

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在境内某个区域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居民和非居民提供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池,使非居民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获得、使用和持有人民币,并在不受外汇管制、税收和国内金融法律等约束下,极大地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发挥人民币的计价、结算、支付、投资和储备等各项职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选择上海浦东作为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因为上海是经济发达和财富聚集的长三角的中心,具有全国最全的各类金融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早在2009 年3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提出到2020 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当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

虽然在2012 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十二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但一直以来,从国家层面看所出台的实质性支持政策和措施并不多。

成立上海自贸区,无疑将加快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等中心建设,为按时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强大推动力。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分析从主体思路看,上海自贸区继续秉承改革开放的基本理念,但鉴于其建立背景的特殊性,自贸区并不强调给予更多优惠政策,而是着重体制机制创新,希望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

鉴于此思路,自贸区金融改革在金融领域全方位开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国际化,推进金融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一)促进金融领域全方位开放深化上海自贸区的金融领域改革开放,首先需要放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业务许可范围,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进入上海自贸区开展创新业务,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⒈全面放开市场准入从银行业看,银监会支持中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发展,允许在自贸区内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或将区内现有银行网点升格为支行或分行;支持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支持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公司或专业子公司;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民营资本也可以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从证券业看,证监会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自贸区内注册成立专业子公司,如风险管理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等。

从保险业看,保监会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保险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国际著名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

⒉放宽经营许可范围从银行业看,银监会支持自贸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跨境融资业务,包括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全供应链贸易融资、离岸船舶融资、外保内贷、商业票据等;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包括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内保外贷、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在区内开展离岸银行业务。

从证券业看,证监会将委托筹建国际原油期货平台,支持自贸区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从保险业看,保监会支持在自贸区内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支持上海研究探索巨灾保险机制,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不断拓展责任保险服务领域。

(二)强化跨境金融服务功能⒈专设自由贸易账户为了有效落实自贸区相关政策措施并便于监管,根据“一线放开,二线管制”的基本原则,央行专门为自贸区内的经营单位设立一个特殊账户,即自由贸易账户(FTA)。

从性质看,自由贸易账户有点类似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NRA)或离岸账户(OSA),与境外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所不同的是NRA 或OSA 账户一般只针对非居民,而自由贸易账户既包括居民又包括非居民,当然只能针对自贸区内的居民或非居民。

同时,央行明确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并明确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视同跨境业务管理,有效隔离自贸区与“区外境内”之间的货币资金往来。

这种内外分离型的自由贸易账户,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自贸区居民和非居民开展跨境交易和资金跨境流通,大力推动银行离岸业务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同时也能较好地控制国内资金和国际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是一项相得益彰的金融创新之举。

⒉推进资本项目双向开放在设立自由贸易专门账户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自贸区企业或个人开展投融资活动,央行进一步放宽自贸区的资本项目制,这也被认为是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的核心内容。

当然,开放资本项目毕竟容易导致出现金融风险事件,特别是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及大量海外热钱流入等背景下金融风险更大。

为此,央行在基本放开自贸区与境外之间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一线放开”的基础上,适当放宽自贸区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本项目管制,通过限额等方法“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资本跨境流动。

首先,允许自贸区与境外的资本项目可兑换。

一是放开对外投资限制,允许自贸区内的居民(含企业、个人、个体工商户)进行跨境直接投资或境外证券投资以及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可以直接向银行办理所涉及的跨境收付、兑换业务。

二是放开对外融资限制,允许自贸区内机构(含中外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在区内或境外开展风险对冲管理;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即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的分支机构)基于自身风险管理需要,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交易。

其次,放宽自贸区与境内区外的资本项目管制。

一是适当放开非居民在境内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开设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投资;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按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

二是适当放开非居民在境内融资,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有关法规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允许经批准的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在一定额度内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开展拆借或回购交易。

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为了支持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央行进一步扩大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和范围,增加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产品,提高人民币使用效率和收益。

一是在经常项下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基础上,允许区内机构(重点监管名单内企业除外)和个人的直接投资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在上海地区银行直接办理。

二是开放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由上海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自贸区内具备互联网支付资质的支付机构合作开展。

三是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但资金用途有所限制,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衍生产品或委托贷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