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风电轮毂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摘要说明—
风电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需要较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力扶持,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也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加大。然而,当前我国风电行业普遍缺乏风电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人才的储备构成市场新进入企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该风电轮毂项目计划总投资14518.6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27.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29%;流动资金1990.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71%。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达产年营业收入1430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294.02万元,税金及附加230.52万元,利润总额3012.98万元,利税总额3659.08万元,税后净利润2259.7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399.3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0.75%,投资利税率25.20%,投资回报率15.56%,全部投资回收期7.92年,提供就业职位225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因此,该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为项目决策及审批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分析报告。
项目基本信息、建设背景、产业调研分析、建设内容、选址方案评估、土建工程研究、项目工艺分析、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职业保护、项目风险情况、节能分析、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评估、总结及建议等。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建设背景
一、产业发展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1、《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
2、《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风电开发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方针。明确风电开发建设地方规划及项目建设应与国家规划相衔接。
3、《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
重点规划建设酒泉、内蒙古西部、内蒙古东部、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以南方和中东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发展海上风电。
4、《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统筹考虑风能资源、风电技术进步潜力、风电开发规模和成本下降潜力,结合国家能源和电力需求,以长期战略目标为导向,确定风电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时空布局。
5、《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2020年目标:形成200~300米高空风力发电成套技术;2030年目标:200~300米高空风力发电获得实际应用并推广。
6、《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重点阐述“十三五”时期电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7、《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8、《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进程,改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9、《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集散并举、陆海齐进、有效利用。调整优化风电开发布局,逐步由“三北”地区为主转向中东部地区为主,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建设风电基地,积极开发海上风电。
10、《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能源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通知指出,高质量和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能源项目建设。结合可再生能源分布和市场消纳情况,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11、《国家能源局关于明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贯彻简政放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电力业务许可证在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12、《关于印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的通知》
列入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项目共44个,涉及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总容量1053万千瓦。列入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视同列入核准计划,应在有效期(2年)内核准。
13、《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云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
14、《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
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二)电力行业基本情况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我国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从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来看,火电与水电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库显示,2010-2017年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非化石电源发展明显加快。其中,风电规模实现高速增长,发电量占比由2010年的1.17%提高至2017年的4.76%,跃升为我国第三大电力来源。在“十三五”规划提出全方位推进能源结构性改革以及政府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将日益提高,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长期内预计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三)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
目前,开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国家出台的多项产业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
2、国家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我国将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指出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加速化石能源替代,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以上。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在2020年达到9%。国家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决心将有利于风电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3、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风能作为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以及经济效益好等特征。根据国家能源研究所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我国陆上3级及以上风能技术开发量(70米高度)在26亿千瓦以上,现有技术条件下实际可装机容量可以达到20亿千瓦以上。此外,在水深不超过50米的近海海域,风电实际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9亿千瓦,仅占可利用风能6.76%左右。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亿千瓦,仅占可利用风能7.52%左右,开发潜力巨大。
4、风电技术和产业能力显著提高,风电成本降低
在市场需求和竞争的推动下,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技术进步,风电机组价格降低,风电成本逐渐降低。同时,风电场选址的优化,风场运营效率的提高,风机质量和维护水平的提升等因素都起到了降低风电成本的作用。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风力发电成本将与煤电相当。
5、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 泓域咨询MACRO/ 风电轮毂项目建议书
一直以来,特高压输电工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备受中国乃至全球能源领域关注。自2009年我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至今,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得到全面验证,而智能电网则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六大特点,能显著提升风电并网运行控制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将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纳入重大项目,体现国家对其建设的重视。未来,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开发建设,风电的接纳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发展目标
总量目标: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
消纳利用目标:到2020年,有效解决弃风问题,“三北”地区全面达到最低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的要求。产业发展目标: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五)建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