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二、单糖的构造、构型、构象
单糖: P68
具有一个自由醛基或酮基,或有两个以上羟基的糖类物 质;

构造、构型、构象
1. 构造: 原子连接在一起的次序,用结构式表示;
2. 构型:一个分子由于各原子特有的固定空间排列,使该
分子具有的特定立体化学形式;(D,L) 3. 构象:分子所采取的特定形态。因单键自由旋转及键角 有一定柔性,具有相同结构和构型的分子在空间可采取 多种形态;
乳糖各一分子;

在蔗糖酶作用下,由棉子糖中分解出果糖而留下密二糖;
在密二糖酶作用下,密二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蔗糖。
五、 多 糖
1. 由多个单糖单位构成的糖类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极大:
从30 000到400 000 000;
2. 多不溶于水;
3. 属非还原糖(因很大的分子只有一个还原末端),不呈
变旋现象,无甜味,一般不能结晶;
书写规定;
吡喃型和呋喃型的D-葡萄糖和D-果糖的Haworth式
单糖的环状结构
P69
D-葡萄糖由Fischer式改写为Haworth式的步骤

Fischer式中C*的右向羟基在Haworth式中处于含氧环面的下方, 左向羟基在Haworthh式中处于环面的上方,形成1-5型氧桥时,绕 C4-C5之间的键将旋转约109o,结果C5上的羟甲基旋至环面上 方,C5氢转到环面下方,当决定构型的C*羟基参与成环时,在标准 定位(即含氧环上的碳原子按序数顺时针排列) Haworth式中羟甲基在环平面上方的为D型糖,在环平面下方的为L 型糖;不论是D型糖还是L型糖,异头碳羟基与末端羟甲基是反式 的为α 异头物,顺式的为β -异头物;
第三章
糖类结构与功能
一、 糖的概念与分类 二、 单糖的构型、结构、构象
(一)单糖的构型 (二)单糖的结构
(三)单糖的构象
三、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
四、 寡糖 五、 多糖 六、多糖代表物 七、糖复合物
一、糖的概念与分类

P67
糖类是多羟醛、多羟酮或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 些化合物的物质;

单糖构型:D-型,L-型;
以距醛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分子中
离羰基碳最远的那个手性碳原子*)为准, 人为规定:此碳原子上的-OH与D-甘油醛
*
C2-OH取向相同,为D型糖;
反之L型糖;
举例
P70 表3-2 由D-甘油醛衍生的醛单糖图示
由D-甘油醛衍生的酮单糖图示
旋光度 (optical activity)

大多数糖类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式(CH2O)n 或 Cn(H2O)m;

葡萄糖和果糖是它们的典型例子;
糖和碳水化合物

多数糖中氢和氧的原子数比例是2:1,故曾称碳的水合
物(hydrate)。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因此得名;

后 发 现 有 些 糖 , 如 鼠 李 糖 (C6H12O5) 、 脱 氧 核 糖 (C5H10O4)等,其分子中H、O原子数之比并非2:1,而 一些非糖物质,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其 分子中H、O之比却是2:1,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一名 称并不恰当;
变旋是由于分子立体结构发生某种变化的结果;
3. 环状半缩醛(阅读)

上述性质用环状结构解释即可迎刃而解; 葡萄糖以环状糖苷形式存在,其C1成为不对称原子,在 水溶液中通过直链(开链)形式可以互变(差向异构化), 经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这就是产生变旋现象的原因;

葡萄糖成环时由醛变成半缩醛,因此只能与一分子甲醇
葡萄糖的链状与环状互变(Fischer式)
*
*
葡萄糖的醛基特性表现不明显原因(阅读)

葡萄糖的链状与环状互变平衡后,α -D-葡萄糖约占36 %,β -D-葡萄糖占64%,含游离醛基的开链葡萄糖占不
到0.024%,这是为什么葡萄糖的醛基特性表现不明显
的原因;
4. 吡喃糖和呋喃糖

开链单糖形成环状半缩醛时,出现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
D-核酮糖-5-磷酸ຫໍສະໝຸດ D-景天庚酮糖-7-磷酸等是戊糖磷酸
途径和光合作用的Calvin循环中的中间物;

核糖糖苷的磷酸酯(核苷酸),如腺苷一磷酸(AMP)、 腺苷二磷酸(ADP)和腺苷三磷酸(ATP)等,都是代谢中的 重要磷酸酯;
生物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单糖磷酸酯的结构式
单糖磷酸酯以荷电形式存在的生物学作用(阅读)
糖胺 ,又称氨基糖 糖苷
四、寡糖

P71
寡糖是由2~20个左右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类 物质,有的结构非常复杂;

寡糖与多糖之间无绝对界线;
已知的寡糖不下500种(主要存在于植物中);

(一)结构与性质(阅读)
1. 参与组成的单糖单位 (1)有些寡糖如麦芽糖由同一种单糖(葡萄糖残基)组
成;
(2)有些寡糖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单糖组成,如蔗糖,含 葡萄糖和果糖两种残基;

糖的磷酸酯酸性比正磷酸(H3PO4)还强,头两步解离 的pKa分别约为1~2和6~7,这些化合物在细胞内(pH 约7.2)是以1价阴离子和2价阴离子的混合物存在的;

单糖磷酸酯以荷电形式存在的生物学作用之一是防止它
们扩散到细胞外,因为荷电的分子一般不能穿越生物膜;
其他单糖及衍生物

糖醇


糖醛酸
(1)D-葡萄糖C5上的羟基与C1的醛基加成生成六元环的 吡喃[型]葡糖(glucopyranose); (2)D-果糖C5上的羟基与C2的酮基加成形成五元环的呋 喃[型]果糖(fructofuranose);

Fischer 投 影 式 不 能 准 确 反 映 糖 分 子 的 立 体 构 型 ,
Haworth提出了透视式,称Haworth式,并提出了具体
糖、庚酮糖等;
2. 寡糖(oligosaccharide)

由2~20个左右分子的单糖结合而成:
(1)双糖( disaccharide,二糖):
水解时生成2分子单糖,如麦芽糖、蔗糖等; (2)三糖(trisaccharide): 水解时产生3分子单糖,如棉子糖; (3)四糖(tetrasaccharide);五糖 (pentasaccharide);六糖(hexasaccharide)等。
1. 葡萄糖不具有典型醛类特性(阅读)
(1)缺少Schiff(品红-亚硫酸)化反应(不能使被亚硫酸漂 白了的品红呈现红色); (2)难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而醛类能; (3)在无水甲醇中以氯化氢作催化剂时,得到的是只含 一个甲基的化合物α -甲基葡糖苷,不像简单醛类那样 得到二甲缩醛,这就意味着半缩醛基的存在:
D-葡萄糖主要以吡喃糖存在,呋喃糖次之;对葡萄糖来说, 吡喃型比呋喃型稳定; D-果糖也以两种形式存在;
(三)单糖的构象

P69
己糖的C-C键都保持正常四面体价键的方向,不是在一
个平面上,而是折叠成椅式和船式两种构象:
A:椅式 C:船式
三、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

P70
单糖磷酸酯(sugar phosphate ester)

以葡萄糖为例阐述单糖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葡萄糖是由6个碳原子构成的直链状多羟基化合物 证明(阅读)2-1
(1)葡萄糖经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确定其分 子式:(CH2O)6 ,即C6H12O6; (2)葡萄糖能与费林氏(Fehling)试剂或其他醛试剂反
应,证明葡萄糖分子含有醛基;

待续;

单糖磷酸酯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是很多代谢途径中 的主要参加者:
如:D-葡糖-1-磷酸、D-葡糖-6-磷酸、D-果糖-6-磷酸、 D-果糖-1,6-二磷酸、D-甘油醛-3-磷酸、二羟丙酮磷
酸等是糖酵解途径的中间物;

待续;
续:单糖磷酸酯

D-赤藓糖-4-磷酸、D-核糖-5-磷酸、D-木酮糖-5-磷酸、
1)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
糖单体脱水缩合形成;
2)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
和一分子果糖缩合形成;
3)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
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
成;
(三)三 糖

三糖中的棉子糖与人类关系较大,常见于许多植物,尤
其是棉子与甜菜中;

它不能使Fehling试剂还原;

与酸共煮时,棉子糖即行水解,生成葡萄糖、果糖和半
反应而生成甲基葡糖苷(一种缩醛),又由于异头碳上的
羟基可以有两种取向,因而能形成α 、β 两种甲基葡糖
苷;
α -型和β -型葡萄糖

1893年,Fischer E提出葡萄糖分子环状结构学说和
Fischer式:
羟基和羰基处于同一分子内,可以发生分子内亲核加成, 导致环状半缩醛形成;

成环后,C1成为不对称原子,其上的羟基与最末的手性 碳原子的羟基具有相同取向时称α -型,反之称β -型; 二者互为异头物;
3. 多糖(polysaccharide)

水解时产生约20个左右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包括:
(1)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
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糖原、淀粉、 壳多糖等;
(2)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 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和单糖衍生物,如透明
半缩醛基
2. 变旋现象(阅读)

溶液发生旋光度改变的现象;
葡萄糖以两种具有不同旋光率的形式存在:
(1)[α ]20D=+112.20,称为α -D-(+)型; (2)[α ]20D=+18.70,称为β -D-(+)型; 将两种葡萄糖分别溶于水后,其旋光率都达到同一恒定 值:+52.6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