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PPT课件
内因
慢性感染病灶 肠寄生虫 内分泌及代谢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等
急性湿疮(常见)
皮损对称分布 可发于任何部位 皮损表现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多种皮损共
存 红斑、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等。 片状或弥漫性,边界不清 伴有剧痒 常因诱因而诱发加重。时因搔破而染毒。
局部性的湿疹皮癣,可用中药湿乐康涂 擦患处
口服抗敏药,可减轻炎症和瘙痒,如口 服扑尔敏、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
辨证论治
急性期 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 湿热浸淫-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亚急性期 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
慢性期 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结束
裂
耳 部 湿 疮
头部湿疮
主要在头皮部、发际等处 弥漫性的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呈
“焦头烂额”状。 易染毒流脓成痂 可致头发脱落。
头部湿疮
面部湿疮
颜面部 原因较多 边界不清的红斑、上有鳞屑。 常因某种诱因加重。
面 部 湿 疮
手部湿疹
发病率高 起病缓慢 手背、手指 浸润肥厚暗红斑,表面粗糙 冬季可见裂隙
多形性 对称性 瘙痒性 湿润性 反复发作 易成慢性
特点
中医病因病机
“湿邪” 禀赋不耐 或内生(脾)湿热或外受风邪 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 急性:湿热; 亚急性:脾虚湿恋; 慢性:血虚生风。
外因
是其主要因素 食物 吸入物 生活环境 化学物质
湿疹
湿疹定义
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病因复杂 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湿疹是指:由于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
与表皮的炎症性皮肤病.
局部湿疹别名
耳部:“旋耳疮” 手足部:“涡疮” 乳头部:“乳头风” 脐部:“脐风、脐疮” 四肢弯曲:“四弯风” 阴囊部:“肾囊风”
疹皮损。 慢性呈苔藓样变
特征性类型湿疹
钱币状 淤积性 裂纹性 婴儿湿疹 汗疱疹
钱币状湿疹
好发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臀、乳 房等处
皮损以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为主 急性期渗出较多 慢性期皮损肥厚,色素增加,上有干燥
鳞屑。
裂纹性湿疹
多见于冬季 老年多发 下肢胫前 皮肤脱水干燥所致 红斑、干燥鳞屑、细小的裂纹
婴儿湿疹
奶癣 婴儿头面部 急性或亚急湿疹 轻者:轻度的红斑、小丘疹 重者:大片红斑、丘疹、丘疱疹。
汗疱疹
春秋季节 对称分布 水疱,炎症较轻。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期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慢性期与神经性皮炎鉴别
一般治疗
静脉用药: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 20ml加维生素C 500mg静脉注射
亚急性湿疹
红肿、渗出减少 暗红色的丘疹与丘疱疹 轻度浸润及急性 或一开始 皮损常局限于某处 好发部位 多对称分布 暗红斑上丘疹、抓痕及鳞屑 典型皮损呈苔藓样变。
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表现 也有所不同
耳部湿疹
耳部 皮损:对称性;红斑、流滋、结痂及皲
乳房湿疹
哺乳期妇女 暗红斑、丘疹、丘疱疹 可伴有糜烂、渗出和裂隙
外阴、阴囊、肛门湿疹
红肿、渗出、糜烂 慢性时呈苔藓样变
脐部湿疮
脐部或周围 鲜红斑或暗红斑、糜烂、渗出、结痂、
易感染而有臭味。
脐部湿疮
小腿湿疮(淤滞性皮炎)
常伴有下肢静脉曲张 胫前及踝部暗红色的色素沉着 红斑、丘疱疹、渗出、糜烂、结痂等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