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统计、分析、比较提供统一的分类口径,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完善优化原标准,适应新的需求。
如类别的调整;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等。
02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 11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比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 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 设施用地
EG
区域绿地
W G 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G附属Biblioteka 地U G 公用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
EG1
风景游憩绿地
EG2
生态保育绿地
EG3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
EG4
生产绿地
3.“公园绿地”解读及分类调整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色基础 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 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XG
附属绿地
RG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AG
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G
附属绿地
MG
工业用地附属绿地
2.分类代码的局部调整。
为使分类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性,便于图纸、文件 的使用和绿地的管理,并与城市用地分类代码相对 应,本标准使用英文字母组合表示、或使用英文字 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015-2016年5月,根据征求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 改
2016年6月2日,召开专家评审会通过评审。
2017年11月住建部发布。
2018年6月1日实施。
问卷调查
向各省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的绿地主管部门发放城市版问卷, 共回收153份,涉及21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地级市 110个,县级市(区)39个,除海南省、西藏自治区、港澳台 地区,覆盖了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4年4月中旬,编制组对宜兴、无锡、上海及深圳等四市进行了 实地调研,并与当地绿化主管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深入座谈
2014年5月发放国家园林城市(城区)和业内专家调查问卷
调研内容初步汇总分析后,2014年6月26日-28日编制组在武汉召 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经不断修改完善及多次小专题讨论后,2014年12月形成标准征求 意见稿
绿地分类应与相关的法规和已颁布的标准充分协调和衔 接,城乡统筹考虑,满足城乡绿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 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延续性 与以往城乡建设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统计资料的纵向
可比,这要求绿地分类要有一定的延续性。
实用性
充分考虑本标准施用期全国各地的对现行标准的使用情 况及反馈意见,提出更科学、具有前瞻性同时便于使用 的分类方法。
“公园绿地”的名称直接体现的是这类绿地的功能。“公 园绿地”不是“公园”和“绿地”的叠加,也不是公园和 其他类型绿地的并列,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 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
对“公园绿地”进一步分类,目的是依据本标准可针对不 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要 求。
本标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按各种公园绿地的主要功能, 对原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4个中类。
向业内专家发放专家版调研问卷,共回收33份,专家分别来自 园林、城市规划和国土专业;专家从事的行业分别来自一线规 划设计工作、园林管理工作以及园林教学科研工作,涵盖了与 绿地分类相关的各个专业和行业。
修订原则
功能性 协调性
由于绿地空间功能属性的非限定性,同一块绿地可以具 备生态、游憩、景观、文化、防灾等多种作用,因此, 本标准仍坚持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为分类依据。
公用设施用地
对城市建设用地外围的绿地分类依据尤为混乱
11版《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02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07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统一分类标准的必要性
统一对绿地、各类绿地概念和内涵的认识。 更加规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多规合一”从生态空间层面提供最基础的技术支撑。便于绿地系
统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衔接。便于规划的审批、实施、管理。 便于相关规划设计标准的编制和执行,如《公园设计规范》等。 统一分类才能统一统计口径,增加统计的科学性、可比性,提升行业
地位。指标问题如城市绿地率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不同问题、人均公 园绿地面积到底如何计算更加合理等。
参编单位
修订过程
修
订
修订原则
思
主要修订内容
路
《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013]6号)
编制组成员: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宜兴市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4年1月10日 北京 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主要修订内容解读
1. 明确绿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与广场 G1
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外的区域绿地两部分。
G2
增加了“广场用地”。
G3
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大类 公园绿地
中类
G11
综合公园
G12
社区公园
G13
专类公园
G14
游园
——
——
防护绿地
——
广场用地
——
将“生产绿地”划入区域绿地。 区域绿地根据绿地主要功能分为风景游憩绿地、生 态保育绿地、区域设施防护绿地、生产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徐波 2018.11
一.为什么要修订该标准
主 要
二.编制思路介绍
内
三.标准内容解读
容
四.关于标准的基本思考
标准的意义和价值
为
原标准在规范城市绿地系统的编制和审批、管理等方面发挥
什 么
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城乡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需求不断 提升和变化,只有不断适应城乡发展宏观背景的变化和满足 绿地规划建设的需求,技术标准才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
要
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修
各专业的标准体系越来越健全,相互之间的对接直接影响到
订
“一张图”的描绘。如: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该
标准》(GB50137-2011)的衔接。
标
进一步统一全国城市绿地分类。
准
为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为 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为全国绿地的
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大类
G1
公园绿地
中类
G11
综合公园
G12
社区公园
G13
专类公园
G14
游园
——
——
取消了“综合公园”的下设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