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中药资源调查研究方法

第七章 中药资源调查研究方法

第七章中药资源调查研究方法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医药。

保健、轻工、化工等各方面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世界各地使用天然药物的发展趋势,也促进厂中国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但是,有些地方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对药用植物、动物进行掠夺式的采集和猎捕,忽视了动物。

植物的生长和增殖规律。

也有很多地区盲目砍伐森林,不适当地开垦农田,破坏药用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

这些人为原因,导致了某些中药资源种类的枯竭,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资源的再生量跟不上需要量的增长,供需矛盾就会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中药资源和保证药用需要,做到合理地开发利用,摸清全国的中药资源家底已迫在眉睫。

对于一个地区的调查,应该作全面性的综合考察,摸清该地区中草药的种类、分布及蕴藏概况。

此外还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进行单项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如为了提供医药原料进行的中草药采收期、采收方法及蕴藏量的调查,为了引种驯化、扩大药源进行的生物学、生态学、物候学及分布规律的调查,为寻找新品种、新资源进行的专业性调查等。

第一节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一、组织准备任务立项调查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机构人员培训二、物质准备资料查阅和收集---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仪器设备准备和调试三、技术准备(一)制定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工作内容工作计划---时间和路线(二)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

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例如,两组数的集合{0, 5, 9, 14} 和{5, 6, 8, 9} 其平均值都是7 ,但第二个集合具有较小的标准差。

1.线路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沿着线路调查,记载药用植物种类、采集标本、观察生境、目测多度等。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粗糙,但可以窥其全貌,适宜于大面积的,特别是药用植(动)物产量较少,分布又不均匀的地区。

2.样地调查:在调查范围选择不同地段,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置样地,在样地内作细致的调查研究。

样地的设置是按不同的环境(包播各种地形、海拔、坡度、坡向等)拉上工作线,在工作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样地。

在样地内对药用植物的株数、多度、盖度(郁闭度)及每株湿重、风干后重量等分别作测量统计。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取样方法。

1.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图8-4)。

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

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

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2.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

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

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4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40个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

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最小样方面积:样方面积扩大10%,而植物种类数量增加不超过10%。

对具有某种特征的总体进行调查时,样方的数目不得小于30个。

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区域性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样方生长地域生态环境观测•样方中药用植物资源的测定一、区域性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一)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地理环境方面:调查区行政区划的位置山脉、河流、湖泊、交通干线社会经济方面:人口、劳动力状况、教育程度中药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任务中药产业的产值比例、市场经营、保护与更新(二)气候资料的收集二、生态条件调查(一)地形地貌条件(二)土壤条件(三)植被条件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一)药用植物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为了调查确定该地区药用植(动)物的种类和分布,除了就地进行初步鉴定和研究外,还必须采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和样品,供今后进行深入的分类学、化学、药理学、中草药学研究的需要。

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种群动态特征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①有多少(数量或密度);②哪里多,哪里少(分布);③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④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任何一种生物在一定空间中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种群的大小;在单位面积或空间中的个体数目,则称密度。

盖度(coverage)指的是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后来又出现了“基盖度”的概念,即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对于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1英寸(2.54cm)高度的断面计算;对森林群落,则以树木胸高(1.3m处)断面积计算。

基盖度也称真盖度。

乔木的基盖度特称为显著度(dominant)。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①种群的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常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

种群的年龄分为三种生态年龄,即3个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年龄金字塔实际上就是将种群中各龄级个体按所占百分比作出的图。

它不仅直观地表明了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还可以反映该种群当时的发育阶段。

并且预示着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和动态发展趋势。

一般种群年龄结构愈复杂,其稳定性愈大,适应能力愈强,种群愈繁盛。

●一般根据生育年龄和其它各龄级个体的多少可将年龄结构区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类。

利用年龄分布图(年龄金字塔)能预测未来种群的动态。

图a是增长型种群,其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基部宽阔而顶部狭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年老的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图b是稳定种群,其年龄锥体大致呈钟型,说明种群中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

图c 是下降种群,其年龄锥体呈壶型,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种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

●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发芽、分蘖、分裂、孵化和生产等哪一种方式。

●最大出生率: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繁殖仅受生理因素所制约)的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死亡概率,即多数或部份个体死于捕食者、疾病、饥饿、恶劣气候和砍伐等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影响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都以种群中每单位时间每1000个个体的出生或死亡数来表示.从这些特征又可导出次级种群参数,如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二)药材蕴藏量调查药用植物的生物量(biomass):某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部分和非药用部分。

药材蓄积量:某一个地区某种药材的总生物量,即只包括可以入药部分的总量。

药材蕴藏量: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植物药材蕴藏量调查重点是分布面积和单位面积蕴藏量的测算。

分布面积的确定是蕴藏量测算的第一要素。

对于一些分布区域比较集中的品种如甘草、阿魏等,采用直接测量法来确定分布面积,这种方法比较易行,误差也较小。

对于大多数分布广泛,而又十分零散的种类则采用间接测量法,即利用大比例植被图、土壤类型图、草场类型图等资料,按照所要调查的品种的生态类型来推定分布面积。

在资料齐全,药材分布区的生态类型比较清楚,并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测算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单位面积蕴藏量的测算,是测算蕴藏量的第二要素。

样方法为测算单位面积蕴藏量的主要方法。

资源分布广泛、群落单一的种类,宜用样方法测算。

根据每种药材的生态类型和药用部位来确定样方的大小和设定样方的数量。

植物药材的样方面积一般为:乔木类10米X10或5X5米;灌木类4X4米或2X2米;草木类2X2米或1X1米。

样方数量(累计样方面积)一般不低于分布面积的1一2%。

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药用部位往往不同,因而蕴藏量的计算应注意区别不同药用部位,如根、根茎、花、果实、种子、叶、皮及树脂等。

通常采收方法是在单位面积内采集符合药用的植物部位,称重后(鲜)风干(或烘干、晒干),并按干重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的药材产量。

2)动物药材蕴藏量的调查常用的药用动物调查方法有:路线调查法(也叫条带统计法)、样地数量调查法、活动踪迹统计法等,同时,还可利用捕猎产品或动物药材收购资料推算,以及走访猎人综合分析。

普查中有些药用动物资源蕴藏量的调查就是采用这些方法的。

例如,采用本法调查了甘肃祁连山北麓马麝资源,调查结果是这一区域内有马麝约1.3万只,比1975年下降50%。

第四节资源调查的内作业和资源评价一、室内整理材料的整理包括:标本的整理与鉴定,野外调查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这部分工作一般应该在驻地或就近居民点进行,因为在整理过程中如发现有资料、数据、标本遗漏,可以就近弥补。

经过室内整理和再次补充,就为最后总结工作奠定了基础。

1.中草药资源地图的绘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整理和数据核对,即可着手进行中草药资源地图的绘制。

资源地图是将中草药资源的种类、分布或蕴藏量等科学地、形象地以地图形式反映出来,它为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计划生产、合理利用及开发更新等方面作参考。

中草药资源地图有两种,一种是地区性的资源地图,另一种是单种的资源地图。

地区性资源地图综合反应某地区中草药的资源情况,它对于了解当地中草药资源相对情况比较便利,同时也适于考查各种药用植(动)物混合分布与单独分布的规律。

其绘制方法是在一定比例尺(一般是1:1000000或1:10000)的地图上把该地区所产的主要药用植(动)物用符号标志出来。

单种中草药资源地图是在地图上用小点或符号表示出中草药的分布。

小点的多少也可以表示蕴藏量。

也可用特殊颜色或线条来标明分布地区的地形、气候或有无开采价值等。

2.调查工作总结:调查总结要提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前言、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队的组成和成员,调查的范围和路线,调查的日期和方法。

调查地区的自然情况,地理位置、幅员、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等。

中草药资源情况,种类、名称、分布、多度、药用部分、化学成分初检、用途、蕴藏量等。

新发现或有重要价值的中草药情况。

对本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更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本章复习题:名词解释:标准样方调查方法药用植物的生物量药材蕴藏量药材蓄积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