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征信模式选择_牛润盛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征信模式选择_牛润盛


模式,建议在互联网征信业务发展初级阶段应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逐步引导市场主导型模式健康发展,加快建立互
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成员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最终形成政府征信机构为引导,市场征信机构为主体,行业协会征信机构
共同发展的征信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金融信用信息;金融创新;金融改革
中 图 分 类 号 :F203
收 稿 日 期 :2014-05-17 作 者 简 介 : 牛 润 盛 (1982-), 男 , 山 西 长 治 人 , 现 供 职 于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汕 尾 市 中 心 支 行 。
①数据来源:李珮.P2P 行业前景看好 融资步伐加快[N].金融时报,2014-01-14。
2014 年第 7 期 总第 308 期
三、互联网金融与征信发展 (一)征信机构多样化发展 截至 2012 年末, 我国有各类征信机构 150 多家,征 信行业收入约 20 多亿元。 我国征信机构主要分为三 大 类: 第一类是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 20 家左右。 第二类是社会征信机构 50 家左右。其业务范围扩展到信 用登记、信用调查等。 社会征信机构规模相对较小,主要 以从事企业征信业务为主, 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 构较少。 征信业务收入和人员主要集中在几家大的征信 机构上。第三类是信用评级机构。纳入人民银行统计范围 的信用评级机构共 70 多家。 (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采集传统金融机构 (主要是授信机构)信贷信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负责建设、 运行和维护。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 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 目前该数据库已基本涵盖金融市场所有授信机构类 型。 截至 2013 年末,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接入 机 构 754 家 ,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据 库 累 计 接 入 机 构 776 家。 其中,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 1919.3 万户企 业和其他组织建立了信用档案,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 库为 8.4 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基本上为国内每一 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数据库的 查询和应用越来越广。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查 询用户 4.2 万户,全年查询次数 1.04 万次,日均查询次数 28.5 万次;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查询用户 17 万 个,全年查询次数 3.5 亿次,日均查询 95.3 万次。 (三)互联网征信业务初步开展
表 1 互联网金融模式征信模式选择
模式 组建方式 典型代表 数据来源
优势
服务对象
逐步接入
金 融 机 构 的 金融机构的贷 P2P、众筹等 网
政府 人 民 银 行 人 民 银 行 征
贷款、 信用 款、 信用卡等 络 贷 款 平 台 ,
主导型 征信中心 信系统
卡等记录 记录
并征集相关信
用记录
阿里巴巴、京 用户多、 交易 电 商 自 身 , 并
电 商 组 建 东、苏宁商城 网 上 物 流 、 数 据 包 含 的 对外提供征信
征信是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 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 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为促 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基础 作用。 一是防范信用风险。 征信降低了交易中参与各方 的信息不对称,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风险,从 而起到风险判断和揭示的作用。二是扩大信用交易。征信 解决了制约信用交易的瓶颈问题,促成信用交易的达成, 促进金融信用产品和商业信用产品的创新, 有效扩大信 用交易的范围和方式, 带动信用经济规模的扩张。 三是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通过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 降低 了交易中的信息收集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拓宽了交易 空间,提高了经济主体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 征信业是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征信业有助于遏制不良信用 行为的发生,使守信者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有利于维护 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
(2013)认 为 电 商 金 融 包 含 大 数 据 、电 商 平 台 、资 金 提 供 方、资金需求方,利用物流、商品流、资金流的产生的征信 数 据 ,提 供 消 费 者 信 贷 和 中 小 微 企 业 贷 款[5]。 陈 冬 宇 等 (2012)认为快速发展的网络借贷行业风险 诸多 ,引入第 三方个人征信,加强征信机构合作,通过披露法制化、申 请自愿化、数据标准化、合作流程化,完善违约惩罚机制, 降低信用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6]。 艾志锋和陈 宇 (2013)认 为 从 事 网 络 借 贷 资 讯 服 务 的 第 三 方 网 络 平 台 提高网络借贷双方实时数据资、网络借贷平台资信评估、 利率、费率,借贷评论社区,并建立网络借贷信用档案,有 效补充互联网征信[7]。 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在分析互联 网金融的征信发展基础上, 探索征信与互联网金融对接 的政府主导型、 市场主导型、 行业会员制模式及选择次 序,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7-0053-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7.09
一、引言 2013 年被称为互 联 网 金 融 年 ,阿 里 小 贷 、京 东 供 应 链金融、P2P 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及传统金融机 构 互 联网营销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越来越 多的个人、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寻求融资、借贷等金融 服务。 因此,互联网金融催生了对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 服务需求。 以 P2P 网贷平台为例,掌握借贷者的个人基 本信息、贷款申请、贷款开立、贷款还款和特殊交易等信 用信息, 可以帮助 P2P 网贷平台更全面了解授信对象, 防范 借款人 恶 意 欺 诈 、 过 度 负 债 等 信 用 风 险 。 2013 年 P2P 网贷规模达到 1000 亿元,而因信息不对称引起借款 人 信 用 风 险 失 控 、无 法 正 常 还 款 ,导 致 倒 闭 P2P 网 贷 平 台 75 家,涉及金额 12 亿元①。 信息不对称问题已经危及 到互联网金融的声誉、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征信正好能 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征信概念及发展模式 (一)征信概念
53
Monthly
金 融 监 管 襋HAINAN FINANCE
发展完善。按收集对象可分为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两类, 企业征信主要是收集企业信用信息、生产企业信用产品 的机构,个人征信主要是收集个人信用信息、生产个人信 用产品的机构。
(二)征信模式 国际上,按照征信机构类型可分为市场主导型、政府 主导型、会员制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市场主导型模式。 这种社会信用体系模式的特征是征信机构以营利为目 的,收集、加工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为信用信息的使 用者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服务。 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欧 国家采用市场主导模式。 第二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 这 种模式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 体, 兼有私营征信机构的社会信用体系。 中央信贷登记 系统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全国数据库网络系统,直接隶 属于中央银行。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葡萄 牙和西班牙等采用政府主导模式。 第三种是行业会员制 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行业协会为主建立信用信息中心, 为协会会员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互换平台,通过 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 的。 在会员制模式下, 会员向协会信息中心义务地提供 由会员自身掌握的个人或者企业的信用信息,同时协会 信用信息中心也仅限于向协会会员提供信用信息查询 服务。 日本采用这种社会信用体系模式。 (三)相关研究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互联网征信模式研究也刚刚 起步。 互联网征信的核心是信息处理。 谢平和邹传伟 (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处理 上,与商业银行间接 融资、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差异较大。 社交网络先生成和 传播信息;搜索引擎再对信息的组织、排序和检索,能缓 解信息超载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云计算保 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2]。 在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模式 研究上,王希军和李士涛(2013)认为 根据交易对象的信 用 情 况 开 展 业 务 的 P2P 网 络 小 额 贷 款 以 及 电 子 商 务 大 量的征信需求巨大,可利用互联网平台接入村镇银行和 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型机构,亦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形 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预测资金需求者的动 态违约,精确进行风险定价[3]。 赵相东和相振宇(2013)认 为“接口式”和专线式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都不适合互 联网小微金融机构,而应在信用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面 向小微金融机构的征信服务平台,既可满足小微机构获 取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需求,又能有效,防范地区、行业 系统性风险,还可丰富央行征信系统信用信息[4]。 黄海龙
四、互联网征信模式选择 目前,我国互联网征信模式可有三种选择:征信中心 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电商征信机构和金融机构征信 机构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互联网金融协会信用信息 中心为代表的会员制模式(见表 1)。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集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信 用卡等记录、具有系统技术成熟、规模效应、信息保密性 强等优势、可逐步接入 P2P、众筹等网络贷 款平台 ,并 征 集相关信用记录,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丰富 数据库。 互联网金融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可互相补充完 善,共同发展。
54 2014 年第 7 期 总第 308 期
Monthly
HAINAN FINANCE襊 金 融 监 管
一是互联网信用报告查询和应用逐步开展。 2013 年 3 月 27 日,征信中心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试点 工作在江苏、重庆、四川三省(市)开展。同年 10 月 28 日, 试点工作范围扩大至江苏、重庆、四川、北京、山东、辽宁、 湖南、广西、广东 9 省(市)。 截至 2013 年末,社会公众申 请注册用户数 175.8 万人次,有 129.4 万人通过了身份验 证,通过率 73.6%,申请查询信息产品 667.2 万次,其中查 询信用报告 223.2 万次,查询信息概要 215.9 万次,查询 信用信息提示 228.1 万次。 相比我国 8 亿多互联网使用 人数,互联网信用报告使用率还很低,发展空间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