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爱的教育姚店镇白牙村幼儿园刘浩强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心中不仅要充满爱,还必须理解爱、传递爱、表达爱,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浓浓爱意,让每一位幼儿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掌握爱的能力和技巧“爱同我们掌握其他一门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通过学习,理解师爱的内涵,具备关爱幼儿的能力掌握爱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关爱幼儿必须具备的能力爱需要一定的能力,我们老师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在收获幼儿发自内心的爱,更能让幼儿懂得爱,学会爱,这才是爱的教育。
幼儿老师关爱幼儿最关键的能力是理解,宽容,信任与尊重,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帮助幼儿获的更好的发展。
1、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是幼儿教育不变的法则。
因此,幼儿教师爱的能力不应只看幼儿外在行为的表现,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案例:爱吮手指的陈宇轩陈宇轩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可是他有一个吮手指的坏习惯。
听家里人说因为这件是想了好多办法,但还是没有效果。
他们就让班主任魏甜老师想办法帮陈宇轩改掉这个坏习惯。
魏甜老师并没有马上找陈宇轩谈话,她知道凡事是有原因的,于是她查看了有关儿童行为的书籍并和陈宇轩的父母进行了几次谈话,最终知道了陈宇轩小朋友吮手指的坏习惯。
因为平时父母陪伴的少,管理方式又过于粗暴,造成了小宇轩容易紧张,由此养成了吮手指的坏习惯。
知道原因后魏老师和小宇轩的家长及时沟通,建议家长多陪陪孩子,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后,陈宇轩吮手指的坏习惯逐渐消失了,而且性格也变的活泼开朗了。
事实上幼儿的每个行为习惯的背后都有不被我们了解的部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想帮助幼儿,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他们,平时多看一看关于幼儿的教育的书籍,增强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认识与判断能力,努力解读他们的语言,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信老师对幼儿的理解,将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
2、宽容幼儿发展中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知道,幼儿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的。
有时一些问题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所以拥有宽容之心也是幼儿老师爱的能力体现。
因为老师的宽容,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李宇晨会手指算了由于医疗事故,李宇晨出生后智力偏低,而且吐字不清楚,上大班了手还握不住铅笔,座位上坐不了五分钟。
老师想了好多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最后老师让同学都关注李宇晨:只要她不捣乱,不做危险动作,随她心愿好了,李宇晨自由了,她得到了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没过多久,她居然和其他幼儿一样会跳舞了,还学会了手指算。
因此,学会宽容、善待幼儿的成长问题,这样我们老师就会轻松许多,就不会因有幼儿达不到自已的要求而感到不满和焦虑了,而是始终怀着喜悦的心情看着幼儿成长,共同享受幼儿成长的快乐。
3、信仼幼儿的能力我们老师爱幼儿就必须相信幼儿,决不是包办代替,信任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信任幼儿就要给幼儿机会,让幼儿做自己能做的事。
老师的信任将使幼儿的潜能得以充分旳发挥。
案例:自已穿衣服3岁的梦瑶是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因此,娟娟老师平时很关心她,每次午休起床时主动帮她穿衣服,梦瑶也习惯了老师的帮忙,起床后总是等娟娟老师帮忙穿衣服!这天当娟娟老师准备像平时一样帮梦瑶时,看到配班的高老师己经在梦瑶身边了,就指导别的幼儿穿衣服。
一会儿小朋友都穿好了,这时,梦瑶走到娟娟老师身边,很自豪地说:“娟娟老师,今天是我自己穿的衣服,高老师夸我很能干呢!”娟娟老师很惊讶,因为她得知,只要是高老师值午休班,起床时梦瑶都是自已穿衣服。
因为高老师总这样鼓励梦瑶:“梦瑶真棒!肯定能自己穿好衣服的。
”然后再指导她穿衣服的方法。
就这样,梦瑶学会了穿衣服。
4、尊重幼儿的选择尊重幼儿也是老师爱的表现,是幼儿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老师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意愿。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尽管年龄小,能力弱,但也有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已的想法和爱好,老师不能把自已旳想法强加于幼儿,否则就是不尊重幼儿。
案例:太阳和月亮小宇有一次画画时,在纸上同时画了一个月亮和一个太阳,刘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耐心地问他这样画的原因。
小宇说:我想让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一起。
听了孩子的话,刘老师很感动。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刘老师非常庆幸自己沒有干渉孩子的想法。
从此,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刘老师首先会问孩子为什么,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各种想法。
可以说,幼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认识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自信的。
因此,老师的尊重对成长中的幼儿相当重要。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尊重幼儿就不能把自已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就要给幼儿选择的机会,让幼儿有机会去实施自已的想法;尊重幼儿还要多多地鼓励肯定幼儿,让幼儿在自信中成长。
二、学习传递爱的技巧爱是需要表达和传递的。
如果老师只会爱在心里,或者传递的信息有误,那幼儿就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所以,我们幼儿老师必须学会表达和传递爱的技巧,使幼儿通过老师的表情,语言,动作能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1、爱的表情幼儿总是更喜欢笑容满面的老师,因为喜欢微笑的老师看起更容易亲近,因此,始终保持自然的笑容是幼儿老师要学习的第一个爱的技巧。
每天早晨,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幼儿;每天放学,用微笑和毎一位幼儿告别;当幼儿表现良好时,老师不要吝啬自已的微笑;同样,在幼儿饱受委屈不快时,老师的微笑更是一剂良药。
因此,老师的微笑能缩短师幼间的距离,增进师幼间的情感,同时,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很多时候幼儿喜欢老师可能就是因为老师的微笑。
案例:武老师的微笑上课时,武老师发现曹凯正在拔坐在前面的一个女孩外衣上的毛,当时武老师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讲课,但一直用眼睛的余光关注着曹凯的行为。
当她发现曹凯抬头看自己时,马上微笑着看他并轻轻地摇了摇头。
聪明的曹凯马上意识到自已的行为不妥,于是停止了自已的动作,认真听武老师讲课。
发自内心的微笑就是这样富有魔力,它能提醒幼儿、帮助幼儿。
它能使你的教肓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爱的语言每天,老师都会对班上的幼儿说上无数的话。
到底什么话是在爱幼儿,让幼儿更愿意听,更愿意接受,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呢?(1)学会说“请”。
当老师对幼儿提出要求时,面带微笑的同时,不要忘了说:请……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个幼儿会拒绝。
看似简单的一个请字,不单是一种礼貌,而更多透露出老师与幼儿的平等,是老师对幼儿的尊重。
(2)学会赞美。
“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捧!”老师由衷的赞美能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感觉,更乐意亲近老师。
而赞美的前提是老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全面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独特之处,了解幼儿的喜好,这样才会避免对幼儿不客观的评价和责备。
当然,赞美的话如果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
(3)学会“换种方式说”。
老师在带班的时侯也许会碰到类似的事情:有的幼儿喜欢翘着椅子坐,或者挥舞手里的玩具。
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们通常会说“×××,你好,不然椅子要被你坐坏了!”或者“小心,玩具弄坏了要赔哦!”乍一听,这好像没什么不对呀!但是如果老师能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那个幼儿,那么听了这样的话会是什么感受呢?是不是感觉到老师更关心的是椅子和玩具,而不是这个幼儿?其实换种方式,也许效果会更好,如:“×××,请坐好,不然你会摔跤的。
”“小心玩具打到自己和小朋友。
”事实上,如果老师们能更多关注幼儿本身,为其设身处地的着想,那么幼儿就会从老师的善意提醒中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师幼间情感自然更近了,幼儿也能更乐意的接受老师的建议。
老师要把对幼儿的幼儿的关心、祝福、赞美你都在第一时间告诉幼儿,因为爱是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
老师只要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真心诚意的为幼儿着想,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就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3、爱的动作杰杰小朋友会经常告诉妈妈,班上的高老师很喜欢他,妈妈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杰杰得意的说:“因为老师每次让小朋友排队都让我排第一个,让我和他牵手!”虽然高老师让杰杰每次排队都站第一排并不是刻意的安排,但牵手的这个动作让杰杰自信的认为高老师是最喜欢他的。
可见动作能传递信息和情感。
所以,老师要通过动作向幼儿传递爱的讯息。
(1)蹲下来讲话。
“蹲下来和幼儿说话”这个动作如果说是在身体上拉近了老师和幼儿的距离,倒不如说是拉近了和幼儿心灵沟通的距离!它也体现了老师对待幼儿的态度,把幼儿当成了一个与自己能够平等对话的独立人。
其实,当老师蹲下来的时候,就获取了进入幼儿世界的机会,可以用幼儿的视角感受这个世界,当老师有了新的发现时,离幼儿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于是,老师想告诉他们什么,或者想了解他们的什么,就会变得十分容易。
(2)肌肤接触。
每天早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热情的迎接每个孩子,给他们一个暖暖的拥抱,或抚摸他们的后脑勺,或拉拉他们的小手,或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有利于增进师幼间的感情,幼儿受到老师的鼓励后也会更乐意的与老师交往、乐意亲近老师。
案例:我要抱抱刚刚接手中班的刘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她对每个孩子都非常关爱。
可是尽管这样,一位家长还是委婉的对刘老师说,孩子回家说老师不喜欢他,原因是刘老师早上看到他时从来不抱他。
刘老师很吃惊,开始认真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通过观察,她发现,那些从小班跟班上来的老师和孩子见面时总是会亲一亲、抱一抱,师幼间的关系有时更像家人,而自己刚从大班转到中班,和原小班老师相比,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确实少了许多,师幼间有了一定的距离。
于是,刘老师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每天都不忘抱一抱每个小朋友,说上些悄悄话。
一个月下来,他与小朋友们的感情亲近了许多,家长们也都说孩子们很喜欢刘老师。
想得到幼儿的喜爱,其实一点都不难。
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否喜欢他。
所以,请不要吝啬给幼儿的一个拥抱,哪怕只是牵牵他们的小手。
(3)拇指印章。
拇指印章的发明者丽丽老师已经向无数老师推荐了这个奖励方法。
丽丽老师是这样说的:“当班上的孩子有了很好的表现时,我们通常会用给小朋友贴小贴纸的方法奖励他们。
但是我发现小贴纸很容易掉,贴的次数多了,小朋友也不在意了,如果奖励的人多,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于是我想到了拇指印章,只需要老师翘起大拇指,在小朋友的额头上轻轻摁一下,这与小贴纸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而且我发现平时小朋友也会模仿这个动作,在同伴间他们也会进行这样的拇指印章游戏,真是太有趣了。
”无疑,拇指印章更像一种奖励性的动作,对幼儿有一种激励作用。
当然,聪明的老师们也可以发明更多这样的动作,如击掌、抱住幼儿转三圈等等。
跟班上的幼儿约定几种他们喜欢的奖励性动作,使幼儿在受到肯定的环境气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师生间的情感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