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供水复习资料

城镇供水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供水1.农村供水工程(供水系统)的组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2.给水系统的任务:从水源取水,按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处理,然后将水输送至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3.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1)、农村供水用水点多且分散。

(2)、以提供生活饮用水为主。

(3)、供水性质单一,用水时间比城市集中,时变化系数大。

(4)、小型供水工程,对不间断供水的安全程度要求较低。

(5)、设计时限于经济等条件,一般不单独考虑消防用水。

(6)、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7)、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4.对水压的要求:一、二层各为10m与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水压增加4m。

消防用水的管网水压不应低于10m,如因条件所限,消防时管网最低压力不得低于7m。

5.农村供水工程的意义、现状和前景(p.10)6.给水系统是由保证城镇、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以一定方式组成的系统。

7.给水系统的组成(1)取水构筑物(2)水处理构筑物:常集中布置在水厂内(3)泵站(4)输水管(渠)和管网(5)调节构筑物:如高地水池、水塔和清水池8.给水系统的任务:从水源取水,按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处理,然后将水输送至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9. 1、按水源种类: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2、按供水方式:重力供水、压力供水、混合供水等给水系统;3、按使用目的: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等系统;4、按服务对象:城市给水、工业给水、铁路给水等系统。

10.输配水系统: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

11.建筑物:一般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园林建筑等。

构筑物: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如:水塔、堤坝、栈桥、蓄水池等。

12.给水系统常见的布置形式:城市规划;城市地形;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

13.城镇给水按其用途分类:1、生活用水;2、生产用水;3、消防用水;4、市政用水第二章城镇用水量1.最高日用水量:在工程设计年限内用水量最多一天的用水量。

2.最高时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中用水量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称为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3.日变化系数kd: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日变化系数kd。

4.时变化系数kh: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称时变化系数。

第三章农村与城市供水工程的总体规划1.农村供水工程规划的内容:需水量预测;供水规模确定;水源选择;供水工艺流程确定;水厂平面布置;输配水管网系统规划等2.农村供水工程规划的原则:(1)统筹规划(2)防治兼顾(3)因地制宜(4)建管并重3.农村供水工程规划的思路:饮水水源要优先考虑水质较好的水库蓄水、河水、山泉水、优质地下水等;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建设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方,可建设雨水集蓄工程;对有可能移民的居民点,修建临时性供水设施。

4.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1、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低;2、前期工作薄弱,发展不平衡3、行业管理薄弱,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5.供水工程原则:1.水源水量充沛,应优先选择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

2.水源水量较小,或受其它条件限制时,可选择单村或单镇供水。

3.距离城镇供水管网较近,条件适宜时,应选择管网延伸供水。

4.有地形条件时,宜选择重力流供水。

5.应按自来水入户设计。

6.当用水区地形高差较大或个别用水区较远时,应分压供水。

7.只有唯一水质较好水源且水量有限时,或制水成本较高、用户难于接受时,可分质供水。

8.有条件时,应全日供水;条件不具备的IV、V型供水工程,可定时供水。

6.分期规划的原则①先急后缓,确保重点②量力而行,适度超前③分清主次,近远结合7.地下水源存在的问题: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一般矿化度高,部分地区苦咸水、铁、锰、氟、砷超标严重;地下水源单位时间内的补给能力受到限制,供水系统规模较小,常实行间歇式供水。

8.重力供水优点:无动力消耗,十分经济;缺点:使用上受到地形条件的严格限制。

9.压力供水缺点:有动力消耗;优点:易满足用户对水压的要求。

10.混合供水优点: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尽可能减少动力消耗;缺点:系统布置考虑因素较多,需做多方案比较.。

11.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

2) 设在水质较好的地带。

3) 设在具有稳定地质条件的河(湖、库)床及岸边,有较好的地形条件施工条件。

4)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 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

6)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1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1)取水地段含水层应有较好的富水性与补给条件。

2) 应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地段。

3)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提高工程效益。

4)应尽量选在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的地段。

5)尽量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确保取水构筑物的安全。

13.厂址的选择(1)应与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2)应充分利用地形高程,靠近用水区;(3)满足水厂近、远期布置需要,要便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4)应布置在不受洪水与内涝威胁的地方;(5)水厂应选在有良好的卫生环境的地方,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6)水厂应选在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低、承载力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7)水厂应布置在交通方便、靠近可靠电源的地方,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8)水厂应选在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的地方。

14.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的特点①点多面广,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②水源保证率不高,供水水量不易保证;③工程设施灵活,技术简单;④因地制宜,节约投资;⑤产权清晰,但管理分散。

15.分散式供水井的特点:水源井较浅,取水量不大,易于开凿;技术要求不高,使用可靠,便于管理,易于维修保养;造价低廉,运行成本低;适应性强。

1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1、进行供需平衡分析;2、确定用水定额、用水总量、各单项工程设计水量;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给水系统的组成;4、合理选择水源、确定取水位置及取水方式;5、选择水厂位置、水质处理方法;6、布置输水管道及给水管网、估算管径及泵站提升动力;7、进行给水系统方案比较,选定给水工程规划方案。

1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原则:1、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2、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城市用地的潜力;3、从实际出发,制定建设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提高;4、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5、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6、结合自然条件、历史文物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地方风格的供水方式。

18.城镇给水工程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第四章水源选择及取水构筑物1.水源种类:地下水源;地表水源。

2.地下水源来源: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

影响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持续时间、地表径流和地层构造及其透水性3.地下水源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裂隙水;岩溶水(喀斯特水);泉水;4.地下水的优点:水质洁净、无色无味、悬浮杂质少;水温变化小;分布面广;不易受环境污染。

缺点:流速和径流量小;矿化度和硬化度较高。

5.地表水源来源:大气降水;江河水、湖泊水、塘堰水、水库水、海水。

优点:水量充沛;取用较方便;矿化度及硬度均较低。

缺点:浑浊度较高;细菌含量多;水质、水温变化大易受周围环境的污染;地面水源用作生活饮用水常需进行净化处理。

6.地表水源的分类:江河水;塘堰、水库和湖泊水源;内陆湖和海水7.水源选择原则:1、水量充沛可靠2、水质良好3、水源的综合考虑与合理利用4、水源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5、水源的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8.选择水源一般顺序:1、适宜生活饮用的地下水源:2、适宜生活饮用的地面水源:3、便于开采,但尚需适当处理后,方可饮用的地下水源。

4、需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方可饮用的地面水源。

5、缺水地区,可采用修筑蓄水构筑物。

9.水源水量降低和水质恶化的原因: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污水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长期的使用;水土严重流失;对水体的长期超量开采等。

10.地面水源的卫生防护:(一)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形式)1、取水构筑物及其附近的卫生防护;2、取水点上下游的卫生防护;3、水库、湖泊水源的卫生防护;4、水厂的卫生防护;5、水源卫生防护地带以外的卫生防护11.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1、取水构筑物的卫生防护;2、防止取水构筑物周围含水层的污染;3、做好封井工作;4、分散式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1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型式:垂直取水构筑物;水平取水构筑物;双向(或称联合)取水构筑物;引泉工程13.垂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1)按井径大小及其结构不同:管井和筒井;(2)按井凿进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完整井和非完整井;(3)按开采含水层的类别不同:潜水井和承压水井。

14.完整井:水井穿透整个含水层,井底达到隔水底板上的井(地下水只能从井壁渗入水井内)。

非完整井:水井只穿入部分含水层,井底位于含水层中的井(地下水可以经井壁和井底同时渗入井内)。

15.水平取水构筑物的分类:坎儿井;卧管井;截潜流渗渠工程等。

16.在我国北方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原因是什么?1、取用方便,取水构筑物简单,造价较低,便于施工和管理。

2、水质卫生条件好,不易被污染,便于防护。

3、可以减少净水工艺过程及其构筑物,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4、地下水便于靠近用水户建立水源,可以降低输水管道和管网的造价,节约电耗。

5、便于分区修建。

第五章给水处理1.原水中杂质的分类(按尺寸大小):悬浮物;胶体;溶解物2.各种天然水质特点:1、地下水(1)水质澄清,水质、水温较稳定;(2)地下水的含盐量通常高于地表水;(3)地下水硬度(以CaO)高于地表水。

2、江河水(1)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含量较多,浊度高于地下水;(2)含盐量和硬度较低。

(3)易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水的色、臭、味变化较大;有毒或有害物质易进入水体;水温不稳定。

3.常用的混凝剂: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硫酸亚铁4.常用的助凝剂:生石灰(CaO);氯(Cl2)5.混凝沉淀:投加混凝剂优点:(1)可去除细小悬浮物、胶体和细菌;(2)能缩短沉淀时间;(3)出水水质好;4)节省占地面积。

缺点:需混凝剂,设备较复杂;对运行管理有一定技术要求;运转费用较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