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班级:初三(4)班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掌握2/4拍的节奏、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2)通过相关主题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学生聆听和观看图片时,能够更进一步分析歌曲的情感延伸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歌曲节奏、节拍的感受和练习。
2)通过观看图片,能够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通过相关歌曲内容的图片,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达到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的准确训练。
2、2/4拍的强弱规律
3、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1、在歌曲中找强拍。
2、2/4拍在歌曲中的运用体验。
3、歌曲情感的延伸体会。
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歌曲情感体验。
2)任务驱动策略:小组讨论探究完成音乐节奏、节拍体验。
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歌曲内涵。
4)情境迁移策略: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完成知识情感拓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资源:电子琴、PPT(多媒体课件中包括音乐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动画片断,启发引导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是有关友谊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歌曲简介:
《友谊地久天长》又名《过去好时光》;它是一首苏格兰民歌。
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将这首歌曲作为主题歌曲
(二)歌曲聆听: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一是通过简谱,一个是通过MTV让学生对歌曲用旋律的概念。
(三)学唱歌曲:
学生通过听,记住旋律,用电子琴纠正学生对难点的歌唱问题。
(四)歌曲节奏节拍 1、节奏节拍:
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每一小节的第一拍。
2、节拍强弱关系:强弱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强拍的记号将强拍标出来“●”。
2、歌曲练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1:请你们用手击打出强拍。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击拍)边听歌曲边进行。
小组展示。
(带上手鼓来唱歌)活动2:表现歌曲的强弱旋律线:
1、手臂来表示。
(个人完成)
2、用波浪来表示。
(合作完成)任务提示:
每一个体用手臂表示时,手臂保持水平强拍做提手腕动作,弱拍回到原位,双手交换完成。
用波浪表示需要横排同学的共同合作,先想想,怎样将你们的手臂连起来形成完整的音乐线条?
(五)活动评价
(六)歌曲情感体验
1、问题:说一说: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视频播放短篇,启发学生想象,充分讨论回答。
3、看短篇启发思考。
三、相关主题歌曲感受与欣赏
相关歌曲欣赏:(FLASH)
《朋友》(周华键)《朋友,别哭》四、课后任务:
•请你们找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送给你最知心的朋友。
•请你找一首和今天同主题的歌曲,下节课展示,告诉我们,你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
•请你再找出你所选择的歌曲的强拍
《友谊地久天长》教案
刘霞艳
授课年级:初一年级课题:《友谊地久天长》课型:唱歌课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懂得朋友间珍贵的友谊和友情,并喜欢以歌唱的方式抒发友爱和惜别的感情。
3、欣赏《友谊地久天长》,分析其音乐创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体验朋友间的真挚情感及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
1、弱起和附点节奏的准确把握及换气符号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吉他、萨克斯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聆听着歌曲《朋友》走进教室。
2、老师:刚才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是什么歌名?是以什么为主题创作的?学生:友情!(友谊)
3、老师:对了,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友情是人间一种珍贵的情感,友谊使人感到温暖。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和学习一首著名的歌颂珍贵友谊表达离别之情的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单元52页。
(二)新课教学 1、作品简介:
2、观看影片片断和聆听影片中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
3、跟钢琴视谱,并分析音乐作品创作的特点,让学生准确把握。
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5、赏读歌词,体会感情。
6、请同学说出有关于描写《友谊》的歌曲。
(三)拓展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友谊?(四)扩展延伸
请同学们用自己特有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和抒发自你心中的友谊。
(五)小结同学们,不管我们来自何处,相逢是缘,相逢就是一首歌,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奉上真诚的心,共同走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朋友,让我们一生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