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病句标志法讲解

高考病句标志法讲解

高考病句标志“十七看”逯刚辨析病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近几年来,考题又有扩大信息容量的趋势,有的句子字数达60字左右。

对此,抓住致病的关键词(或短语),迅速找出致病的部位,不失为辨析病句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只有找准“病”,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做到眼到病现,手到病除。

(一)、看否定词:其语言标志是否定词“不”、“否则”、“杜绝”等,否定副词的连用及其与反问、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形容词连用,易造成逻辑错误或赘余。

当一个句子出现几个否定词时,我们就要仔细分析是否有否定不当的毛病:或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或者多重否定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或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如:(1)谁也不会否认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不会”“否认”“不是”三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认”、“不需要”加上反问造成表意相反)(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与“不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常见的有:“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杜绝”、“避免”、“阻挡”等,在病句审查时要特别注意。

另外“否则”后面不能接“如果(若)不这样”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二)、看两面词:一个句子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与否”、“有没有”“成败”、“关键”之类的两面词,或出现“成败”、“好坏”、“高低”、“优劣”之类的词时,我们就要仔细分析是否有“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语病。

如:(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能不能”两面与“是关系到……根本任务”一面不对应)(2)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好坏”两面与“重要条件”一面不对应)(3)他的病情今后怎样,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

(“怎样”两面与“保持……配合”一面不对应)(4)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是以“好坏”为语言标志的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5)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储额的“高低”对储蓄所来说都是“增长”,故该题无误)。

(三)、看关联词:关联词的毛病在病句中最复杂又最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关联词的错用、滥用、漏用即该用此而用彼,或不该用而用,或该用而没用等。

如:(1)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进而”应改为“从而”)(2)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重复,应删去“若”)(3)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至今”前应加上“所以”)2、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后应接“还是”,改“和”为“还是”)3、关联词位置不当。

关联词使用时处在什么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如:(1)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中药”应放在“不仅”前)(2)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低,就是成本比沿海高。

(“不是”应放在“内地产品的质量”前)4、逻辑关系不当。

有些句子从前后意义看,没有这样的逻辑关系,但是却强加上了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

如:(1)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强加递进关系,应删去“不但”、“而且”)(2)他生活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强加因果关系,删去“因而”)(四)、看并列短语其语言标志是连词“和、或”及顿号等,它使句子复杂化,导致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残缺或多余等语病。

1、并列短语容易出现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统一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2、并列短语容易出现交叉关系或者包含关系并列的不合逻辑的语病。

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注意:有“和”字的并列短语有时容易出现歧义。

如:他背着局长和副局长偷偷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背着“局长”?还是背着“局长”和“副局长”?)(五)、看数量词其语言标志是“百八十”、“将近”等表数量或范围的词,表数量减少误用倍数和数量短语与表数量、范围的副词、代词连用,易造成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等。

1、数量词作修饰成份时,容易出现歧义。

如: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

(“两个”是修饰“报社”还是修饰“记者”?有歧义)2、数量词在计量表述时,如果出现“增加了”、“减少了”和“增加到”、“减少到”时应区别清楚:“增加了”、“减少了”后应接净数,“增加到”、“减少到”后接的数量应包括底数。

如: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应改为“提高了”)3、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如: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应改为确数,“三千万元以上”是概数)4、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

如: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的同类教材要少好几倍。

(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5、使用表递进关系的词“甚至”时,如往穷里或少里说,数目小的在“甚至”的后面;往高里或多里说,数目大的在“甚至”的后面。

如:这个城市的居民很富,存款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不少。

(“甚至”前后的内容构成的递进关系不恰当,应对换位置。

)(六)、看介词。

1、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特别注意是否湮没了主语,造成了主语残缺的毛病。

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她”放到“得到”前)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怨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删去“才使”)2、当介词成对出现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所以要特别注意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如: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应改为“从……中”)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这类介词常常与句式杂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查病句时要特别注意。

常见的有:(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3)为了……为目的:为了……、以……为目的。

(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 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6)经过……下:经过……、在……下。

(7)由于……下:由于……、在……下。

(8)从……出发点:从……出发、以……为出发点。

(9)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0)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1)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12)是由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3、有“对”、“对于”出现的介词短语中,常常有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的毛病。

如:在那时,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是很陌生的。

(改为“我们对于改革开放”,或在“我们”后加上“来说”)(七)、看判断词“是”:1、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时,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判断句是“主词+系词(“是”)+宾语”的结构,主词与宾词必须相应,能一起构成一个判断。

如:中等教育是开发人的能力的最好时期。

(“中等教育”后应加“时期”)2、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时,这样的句子常常是对某事物进行解说,这种句式可能会出现句式杂糅的毛病。

如: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份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钠等配制而成的。

(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一来表达:或“主要成份是……等”,或“是由……配制而成的”。

3、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常常有判断不明确的毛病。

如: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

(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八)、看“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句子。

构成“把”字句的规则有:(1)受“把”字短语修饰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2)“把”字领起的状语一般来说应尽量靠近它所修饰的动词。

(3)多数情况下“把”字句里的主要动词不能另外带宾语。

例:(1)他把政治学研究的一种传统继往开来,现代化了,成为政治社会学的方法。

(错误地用了不及物动词“继往开来”充当谓语动词,改为“他发展了……传统方法,使之现代化……”)(2)下岗职工不会把干个体再看作是丢脸和难于启齿的事。

(“把”字短语应紧接它所修饰的动词,改为:“不会再把干个体看作……”)(3)该书的出版把“名人”出书热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同时也引来了对名人出书热的更严厉的批评。

(“把”字句的主要动词错误地带了另外的宾语,即“掀起”带了另外的宾语“高潮”,应改为“该书的出版掀起了名人出书热的又一个高潮……”)(九)、看“被”字句被”字句的特点是:(1)主语是受事者,施事者由“被”字引出来。

(2)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3)当主语明显是受事者时,一般不用“被”。

例:(1)一个姓张的老环卫工人遭到他人无故毒打,结果竟被以赔偿50元钱而私下了事。

(a、“施事”赔偿者应是打人者,而此句主语是老环卫工人,应删去“被”,补充主语“打人者”。

b、“了事”是不及物动词,充当了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应改为:“结果打人者仅赔了50元钱就了结了这件事”)。

(2)黎女士拿着120万元存款单去取钱时,竟被发现存单与银行电脑帐目不符。

(被字句的主语应是受事者,但句中“被发现”的主语却是施事“黎女士”,应删去“被”。

)(3)在厂长的主持下,这位因失职损坏了工厂设备的工人在大会上公开检讨,并罚款500元。

(加“被”字,改为:“并被罚款500元”)(十)、看谦敬词:汉语言极为丰富,许多词语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谦敬词就是其中最容易误用的一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