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形式:剪纸、布贴、叶贴、绒贴、豆贴、木屑贴画、草编、毛线
编织、金属丝编织、刺绣、泥塑、根雕等等。
手工制作能够利用剩余材料或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美化环境;手工制作能够锻炼孩子多方面的技巧与水平,促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可见,手工制作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活动值得发扬光大,值得孩子们学习!那么,手工制作对幼儿具有哪些发展价值呢?
1、培养自信心
幼儿独立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品是需要手脑齐用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能坚持做完,也是一种毅力的表现,无论幼儿的手工制作完成品是什么样的,都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2、培养观察力
幼儿在制作手工时,通常都是一些日常的简单的事物。
这就要看幼儿平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观察度了。
如果幼儿观察仔细,那么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惟妙惟肖,更注重细节上的变化。
时间长了,幼儿自然养成注意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3、培养创造力
在幼儿手工制作的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先提供一些事物的图片或者造型,然后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去思考,再调动幼儿的制作热情,让孩子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头脑中的事物。
这样手工制作不但仅锻炼了孩子的手动水平,还对孩子的创造水平有了很好的培养。
4、培养孩子的动手水平
手工制作不但仅要靠幼儿头脑中的创造水平,还要让幼儿把这个创造水平付诸实践,搬到真实的生活中,用自己的手来完成这个创造。
对于幼儿来说,这是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一件事物最好的办法。
从最初的设计,创造到后期的规划、制作,都是要靠幼儿亲自动手一点一点来完成的。
对于幼儿的动手水平是良好的培养。
5、增添生活乐趣
现在好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少有玩伴,难免会很孤独寂寞,家里的玩具也很多,但是没有什么能够让孩子感兴趣的,每当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对孩子说“来,咱们做点手工吧。
”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则会突然来了兴致,变得兴奋起来,赶快去找要用的工具材料,急着问“今天做什么呀?”
幼儿手工制作是对幼儿整体综合水平水平的提升。
独立的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品,对于幼儿来说是件不易的事情,因为它培养了幼儿各项水平的协调性以及综合水平。
让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游戏,起到了真正的寓教于乐目的。
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锻炼、培养良好的水平。
6、提升幼儿审美水平
手工制作的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需要精心构思作品的意境、内容、布局、形状与色彩,幼儿对手工作品的布局、形状与色彩的构思需要考虑怎样安排、表现才美观,也就是说幼儿对手工作品的布局、形状与色彩的构思过程融入了幼儿的审美观。
显然,通过对手工作品的积极构思,能够提升幼儿审美水平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对幼儿实行手工制作呢。
我认为最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大胆丰富。
所以,在日常活动中,要精心创设物质环境来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创作欲望,要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块墙面、每个角落,让环境处处成为幼儿创造表现的天地。
如:在展开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
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很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
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
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活动室真漂亮。
”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二、提供丰富变化的物质材料
幼儿的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只有丰富多彩的材料才能吸引和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让幼儿注重并广泛收集各种手工材料,然后把材料投放、归类在“百宝箱”里,改变传统的由老师准备材料的做法,这样既能够减轻老师收集材料的负担,避免材料的单一,而且幼儿使用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触发创造的灵感,做得也特别认真,可谓一举两得。
幼儿的创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实行的,是对模仿经验内化后的改变。
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是幼儿创造的特点。
丰富合适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在经验—材料—成品之间,思维在对材料直观感受的刺激下,伴随着创造的冲动走向联想,并在经验的土壤里孕育出花朵,丰富变化的材料环境成为幼儿的创造乐园。
三、呵护幼儿的创造情感
1、宽容理解幼儿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我总是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
面对幼儿看似“出格”行为,我们应实行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幼儿并通过协助启发使幼儿敢想敢做,从而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
2、赏识幼儿
赏识是对幼儿创造力的肯定,更是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催化剂。
在手工活动中,哪怕是点滴的创造,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即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幼儿从内心觉得自己做得好,自信心增强,从而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这种情感能激发幼儿实行再思考、再创造,而且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我发现: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持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赏识幼儿每一次不起眼的创造,才能激发幼
儿创造的兴趣,形成幼儿内在的创造倾向。
四、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手工制作来说,如果教师做好了一切准备,仅仅让幼儿模仿着折、剪、画、贴,幼儿的作品会更整齐、更漂亮。
不过殊不知手工制作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作品,而是培养其创造性。
所以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要即时捕捉幼儿的创造火花,努力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教育方法:
1、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升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2、唤起幼儿的创造情感,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欲望
3、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4、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5、引导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主创新,自由表达
总来说之,经过一学年的探索,我认为,手工制作是幼儿充分展
示个性,表现其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应尽量为幼儿提供
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
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手工
活动,我发现我班幼儿比同年龄的幼儿更爱提问、更爱动脑,更敢于
创新,思维水平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水平有了飞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