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作业:第5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作业:第5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

第7课 海湾战争
基础巩固
11990年,伊拉克发动了对科威特的战争。

当时,伊拉克领导人认为发动战争的有利国际形势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B.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C.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造成国际局势动荡
,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正是自己建立地区霸权的有利时机。

2“安全理事会……注意到伊拉克悍然蔑视安全理事会,虽然联合国作出种种努力,(伊拉克)仍拒不遵守其应当执行……的义务。

”伊拉克藐视安全理事会的表现有( )
①1980年9月入侵伊朗 ②拒绝接受安全理事会1987年7月的两伊停火决议 
③1990年8月突袭科威特 ④拒不接受联合国秘书长的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调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年没有接受安理会两伊停火决议的是伊朗。

3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抵抗,包括( )
①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 ②进攻沙特阿拉伯 
③点燃科威特的油井,向波斯湾倾泻石油 ④发动“袭船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④
”是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使用的作战手段。

4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导弹的战略意图是( )
A.借机将以色列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B.阻止以色列参战
C.转移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目标
,企图将战争变为反对以色列的战斗,发动阿拉伯人反对多国部队。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根据大战中使用坦克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坦克制胜的理论。

他认为战争自古就是武器的较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改进仅限于增强火力,而没有提高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而导致交战双方凭借工事对垒都无法突破对方防御阵地。

当时各国的工业生产虽然早已用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但军队在战场上的运动却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而坦克既有阵地防御所需要的防护力,又有阵地进攻所需要的突击力和机动力,因而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

材料二 美国首先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在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中,美军飞机投掷了大量高精确度“灵巧炸弹”。

双方地面部队尚未接触,伊军前线部队已被摧毁50%以上。

依托高技术优势,多国部队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后,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仅经过100小时后,多国部队就将科威特境内和伊、科边境的伊拉克军队歼灭。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富勒的军事思想,并指出这一军事思想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些特点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军事思想:指出了未来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坦克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进攻比防御拥有更大的优势。

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特点:空中打击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之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在战争中的应用。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解决领土争端
B.平息宗教纠纷
D.消除两国领导人的私仇
2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第一阶段以空中打击为主,被称为“沙漠风暴”,第二阶段为地面进攻,被称为“沙漠军刀”;而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则被称为“沙漠盾牌”。

3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率领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全方位的进攻。

而这时的苏联( )
A.正致力于经济建设
B.国内危机四伏
C.坐山观虎斗
D.已经完全解体
1991年底,美国领导多国部队进行海湾战争时,苏联国内危机四伏,正面临着解体。

★4“世界循环经济的革命性发展,也意味着旧工业文明的最后一次挣扎,意味着各国可能围绕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展开最后一次哄抢,意味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在短期内可能发生一次更大的碰撞。

”20世纪最后十年一次以战争形式发生的巨大“碰撞”是( )
A.海湾战争
B.美国对伊拉克战争
C.科索沃战争
“围绕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展开最后一次哄抢”,发生巨大“碰撞”的原因是哄抢“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皆与石油资源有关,而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对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原因不是哄抢“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故排除C、D两项。

再根据题干要求“20世纪最后十年”,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发生在2003年,故排除B项,正确答案为A项。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0多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

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如: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2003年3月20日,美国越过联合国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起空袭。

请完成:
(1)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评价美国的行动给世界形势带来的影响。

背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目的:企图独霸世界。

(2)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同时也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严重挑战,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6阅读下列材料: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同年,苏联解体,原先由苏联支持的一批中东国家也纷纷转向。

这进一步放大了美国的“海湾出争”红利。

这些红利绝不仅仅体现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上,还体现于金融、经济等诸多方面。

恰恰在此时,中东地区的极端思想和极端势力开始大幅抬头。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导致美苏不再有竞争压力,双方都减少了对当地的投入。

这使得一批原本依靠大国支撑的政权纷纷垮台。

在冷战结束、多个国家政权垮台的背景下,中东原本在内部及外部压力下维持的“生态平衡”逐渐弱化并最终解体。

——摘编自邓媛《海湾战争后遗症》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海湾战争后中东局势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局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变化:美国主导了中东地区的局势;一批中东国家政权纷纷垮台,局势混乱;中东地区极端势力大幅度抬头;原有的政治生态平衡崩溃。

(2)原因:海湾战争导致大国在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失衡;冷战结束后外部和内部压力减弱;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原有矛盾暴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益角逐加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