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药的研究现状山药的介绍名字:种名:薯蓣(yù)拉丁语学名:Dioscorea opposita别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玉延。
气味:(根)甘、温、平、无毒。
英文名字:nagaimo, yamaimo, Chinese yam, Japanese mountain yam, Korean yam;《本草纲目》记载,薯蓣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
山药的性状及营养: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 5~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 5~3cm 。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山药根茎中含皂苷、黏液质、胆碱、山药碱、淀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槭素、维生素C,黏液中含有甘露聚糖、植酸、3,4-羟基苯乙胺、碳质、尿囊素、碘质、16种氨共酸,还含有铁、铜、锌、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
山药蛋中含薯蓣皂苷、山药素、止杈素、多巴胺和另一种酚性化合物。
山药的储存:山药薯块耐寒,必要时可以就地贮存,延迟至次年3月上中旬采收。
也可用土窑贮藏,窖中山药与沙土相间层积贮藏,最后覆土呈屋脊形,上盖稻草防止雨水侵入。
窖内保持10℃~15℃,一直可贮存到次年4~5月。
山药块茎休眠期较耐低温,在短期-4℃以下不表现冻害。
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2℃,相对湿度90%左右。
常用的贮藏方法如下:1、沟藏法:挖1~2米深、宽1米左右的沟,挖出的山药立即排放入沟,一层山药一层土,不超过80厘米,顶部盖一层细土。
随着气温下降,加盖覆土,以冻土层距山药顶部厚度5~10厘米为宜,可贮藏至翌年3~4月。
2、埋藏法:又称沙藏法。
在仓库或室内的水泥坪上,用砖砌起高1米左右的埋藏坑。
在坑底铺上10厘米的干净细砂或细土。
把经挑选的山药按次序平放在沙上,一层山药一层细沙,堆至离坑口10厘米左右时,再用细泥或黄沙密封。
每隔一个月倒动检查一次。
山药也可放在筐、箱内用沙埋藏。
3、筐藏法:把日晒消毒的稻草或麦草铺垫在消过毒的筐或箱四周。
然后把选好的山药逐层堆至八分满,上面用麦草覆盖。
最后堆放在库房内,保持库内适温,为防止地面湿气,可在筐底垫上砖头或木板。
产地:广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有薯蓣属Dioscorea 1属,约80种。
原产山西平遥、介休,现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等地区。
栽种者称家山药,野生白薯称野山药;中药材称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
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
我国主产于河南省北部,山东、河北、山西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干燥。
中国栽培的山药主要有普通的山药和田薯两大类。
普通的山药块茎较小,其中尤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境内,含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县)所产山药名贵,习称“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为全国之冠。
现国内有三个地方的山药已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种是“铁棍山药”其产自河南焦作;一种是“陈集山药”其产自山东省菏泽市陈集镇,包括“鸡皮糙山药”和“西施种子山药”;一种为“佛手山药”,产地为湖北武穴;另外,江西瑞昌市南阳乡的山药最近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山药的用途食用价值:作为蔬菜(食物),它细腻滑爽,别具风味,不仅可以作粮度荒,而且又是高级宴席的一道好菜,如拔丝山药、蜜炙山药、枣泥山药、虎皮山药、金钱山药、八宝山药泥、山药茯苓包子、山药汤圆、一品山药、山药卷等。
在许多有品位、上档次的席面上,如果没有山药制品,就往往被讥讽为“不够味”“好象缺点什么”。
施仁潮等编著的《山药治百病》一书中,不仅说明了山药的补虚抗衰、润养脾胃、补气养血、滋阴补阳、扶正去邪、强壮养颜等对人类健康长寿的作用,而且详细介绍了山药的25种食用法,可以说是集山药对人体食疗保健之大成。
孙启善在《山药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技术》一书中指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药中所含的成分,确实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食能力,从而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减少病菌的侵染,缓和机体损伤,提高抗衰老的能力。
所以山药是高血压、心脑血管、冠心病、肝脾胃肾虚盈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良好辅助治疗食品。
尤其山药中含有的皂苷元、黏液质、黄药子素等特有的营养保健物质,对人体有独特保健效果,将成为世界性的保健食品,也是我国特殊的出口创汇作物。
”在我国,人们食用山药以求长寿延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
传说当年黄帝打败了蚩尤,由于操劳过度,得了一场大病,百医无效,直到后来吃了覃怀地山中的山药,才日渐好转。
敦煌莫高窟的史料中就记载有“神仙粥”的配方,即“山药500克,蒸熟后去皮。
鸡头250克,煮熟后去壳捣为末。
入粳米半升,慢火煮成粥,空心服之”。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写诗赞颂:“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延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这首诗虽然对神仙粥有些过于夸张,但山药粥可以调整食欲、养生延年是确定无疑的。
历史上还有许多赞美山药的诗赋,如陈达叟的《玉延赞》:“山有灵药,缘于仙方,削数片玉,清白花香。
”朱熹亦有诗夸赞:“欲赋玉延无好语,羞论蜂蜜与羊羹。
”在焦作地区,古来有“食补山药妙冬春”的谚语,体弱多病的老人,从山药下来就开始食用,一直到翌年3-4月,滋补身体,延年益寿。
小孩子身体不好,也多用山药滋补,防病治病,健康体魄。
下面介绍几种山药的食用方法:1:蜜汁山药——原料:山药500克、枸杞20克、糖150克、桂花酱2茶匙(10ml)、油。
做法:1、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1厘米见方、5厘米长的长条,用水浸泡,避免氧化发黑,用之前捞出沥干。
枸杞用水泡软待用。
2、锅中放入足够多的油(能没过山药),烧至7成热时,放入山药段用中火炸至稍稍变黄捞出,沥干油。
3、将锅中的油倒出,洗净锅,放入适量的水(约100ml),放入糖熬化。
4、熬到糖水变浓时象糖浆时,放入山药和枸杞炒匀。
5、放入桂花酱炒匀即可出锅。
2:山药排骨汤——原料:山药、排骨、葱、姜、盐、黄酒做法:1、山药洗净,去皮切断,蒸2分钟2、排骨洗净,砂锅加满水,煮开,撇去浮沫3、放姜片葱结,加黄酒,转小火4、煨一小时,捡去葱结,放山药,开中火沸腾后再转小火5、半小时后加适量盐,继续煨半小时至山药排骨酥烂即可:药用价值:山药还是一味珍贵的常用中草药,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称赞为“长寿因子”,食药兼用的良药佳肴。
作为中药,它不仅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制成多种汤剂,而且可以制成多种丸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薯蓣丸等,供人们食用。
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补肺、固肾、益脑、益精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心肾功能、兴奋制血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主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零余子(山药蛋)能补虚强腰脚。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欲身轻益气,不老延年者”。
《本草纲目》说:“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名医别录》说:“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
《本草正》说:"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
《本草备药》记载:补脾肺,涩精气色白入肺,味甘归脾。
入脾、肺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阴不足则内热,补阴故能清热)。
固肠胃,润皮毛,化痰涎,止泻痢。
肺为肾母,故又益肾强阴,治虚损劳伤(王履云∶八味丸用之以强阴);脾为心子,故又益心气(子能令母实),治健忘遗精(昂按∶山药性涩,故治遗精泄泻,而诸家俱未言涩)。
生捣,敷痈疮,消肿硬(山药能消热肿,益补其气,则邪滞自行。
丹溪云∶补阳气生者,能消肿硬是也)。
色白而坚者入药。
李时珍还说:“山药生捣贴肿毒,能消散。
”而且用盾叶薯蓣提取的皂素,是甾体激素类芗的起始原料,用它能合成生产具有抗炎、镇痛、麻醉、避孕等功能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三大类6级甾体激素药60余种,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病、抗肿瘤、类风湿、严重感染等多种疾病,且治疗彻底,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
由此可见山药的重大药用价值。
下面介绍几种山药的药方及作用::1:山药、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
(《圣济总录》山芋丸)2: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治湿热腹泻。
(《濒湖经验方》)3: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水饮调下——治噤口痢(《百一选方》)4: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而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外治一切阴虚之征(《衷中参西录》珠玉二宝粥)园林用途:薯蓣在园林中可作为攀援栅栏的垂直绿化材料。
除此之外山药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重要价值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山药的山药的炮制1清炒制1.1炒黄:取净山药片置于锅内,文火炒至微黄略具焦斑,透出固有气味为度,取出晾凉。
1.2炒焦:取净山药片置热锅内,中文炒至表面呈焦黄色,取出晾凉。
1.3炒炭:取净山药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即可。
2麸制[4]:将锅中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净山药片,拌炒至山药片呈黄色略具香气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每100 kg山药用麦麸10 kg。
3土制[5,6]3.1取过筛的灶心土30 kg置热锅中炒至灵活状态,加入筛选一致的生山药片100 kg均匀翻炒,待山药片由软向硬转化时取出过筛去土,摊开放凉。
3.2将净山药片在水中稍浸后置于竹筛中摊平,用灶心土或黄土细粉分5次均匀覆盖其上,拌匀,使山药片两面均匀挂上土粉,晒干后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微黄色发出固有香气为度,取出,摊开晾凉。
每100 kg饮片用土粉30 kg。
4米制:将米置于热锅内炒至冒烟时投入药材共同拌炒至米呈焦黄色、饮片挂火色为度,取出过筛,放凉。
每100 kg山药片用米30 kg。
5蜜麸制5.1由于蜂蜜能增加光泽度,酒可去麦麸霉气,故可将麦麸2 kg,生蜂蜜100 g,白酒50 ml拌匀,置锅内中火炒至冒烟时倒入山药片10 kg,不断翻动,炒至发黄为度。
此法炮制的山药片色泽鲜艳均匀,气清香。
5.2将麸皮用蜂蜜水(3∶1)湿润拌匀,武火炒至红色,山药饮片分档过筛,大小分开后倒入锅内,迅速翻炒至鲜黄色取出放凉,过筛。
炮制品色泽美观,无焦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