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集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集答案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就是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发射的心理学)B、桑代克C、布鲁纳 (教育目标D、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A、观察法B、谈话法C、个案法D、测量法4、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与认识影响的诸要素。

这就是强调要遵循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5、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就是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意识廓)D、桑代克6、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B、知识与技能C、动机与迁移D、学习与教学7、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就是采用的研究方法A、自然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个案法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就是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B、环境适应C、个体进青春期后的变声D、感觉适应2、某学生因不遵守纪律而被取消了参加某活动的资格。

这种管理方式属于A、正惩罚B、负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3、“杀鸡给猴瞧”产生的强化效应就是A、外在B、自我C、替代D、内在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就是这份工作已做好了”,这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A、外在B、自我C、替代D、消极5、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她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就是她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行为。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瞧,这就是由于该生曾受到过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塑造6、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一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她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起人们的A、替代性学习B、建构学习C、试误学习D、顿悟学习7、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时,教师撤销对她的处罚,这种管理方式属于A、正惩罚B、正强化C、负强化D、负惩罚8、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出的学习律的就是A、强化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效果律9、学生李亦瞧到同学在体育课随便离开操场并没有遇到麻烦,她也就参与到了其中。

这种同学行为对她的影响属于A、直接学习B、替代学习C、亲历学习D、试误学习10、根据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观,大学生的知识学习应该使新知识与相应的原有经验间建立A、逻辑意义B、潜在意义C、心理意义D、客观意义11、建构主义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A、客观性B、确定性C、动态性D、稳定性12、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就是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C、望梅止渴D、近墨者黑1、课堂学习中理解某规则含义的学习属于A、策略性知识学习B、陈述性知识学习C、程序性知识学习D、操作性知识学习2、在下列具体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就是A、划线B、列提纲C、记忆术D、网联3、学生熟悉英语的默读方法、这种学习属于A、陈述性知识学习B、程序性知识学习C、言语知识学习D、元认知知识学习4、下列中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就是A、字词B、人名C、时间D、怎样骑车5、期末复习时,对某学科的学习内容采用树形图方式进行整理,这属于A、精制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6、掌握同类事物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7、下列活动中主要归属于动作技能活动的就是A、快速阅读B、书法C、计算D、下棋8、下列活动主要归属于心智技能活动的就是A、下棋B、体操C、书法D、游泳9、学生学习时采用简洁的语词写下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与各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计划策略10、学习“gas-煤气”单词时将其加工成“gas-该死一煤气”。

该学生使用的策略就是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11、人们常常使用顺口溜,歌诀等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学习材料。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认知策略12、英语单词学习主要属于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1、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对应用知识所产生的干扰,属A、逆向正迁移B、顺向正迁移C、逆向负迁移D、顺向负迁移2、“吃一堑,长一智”属于A、负迁移B、消极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3、“闻一知十”属于A、迁移B、正迁移C、顺向正迁移D、干扰4、“功能固着”属于A、负迁移B、正迁移C、积极迁移D、逆向迁移5、强调学习中对原理概括才能促进迁移的心理学家就是A、桑代克B、伍德沃斯C、贾德D、詹姆士6、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就是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入乡随俗D、上行下效7、“举一反三”所反映的迁移类型就是。

A、逆向迁移B、一般迁移C、负迁移D、特殊迁移8、下列哪种不属于迁移A、温故知新B、举一反三C、上行下效D、闻一知十9、下列不属于迁移的就是A、前车之鉴B、约定俗成C、因噎废食D、谈虎色变1、研究如何提升长沙市的整体文明水平,这类问题主要属于A、结构良好问题B、界定清晰问题C、界定模糊问题D、精确问题2、大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中所研究的问题,多属于A、界定模糊问题B、界定清晰问题C、结构良好问题D、创造性问题3、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4、下列哪项不就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A、流畅性B、独特性C、变通性D、整合性5、学习”怎样写作文”这类问题主要属于A、结构良好问题B、结构不良问题C、一般问题D、抽象问题6、学生校对自己的文章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她人文章时错误却很容易被发现。

这就是由于A、注意分散、粗心、知觉整体性、定势7、“曹冲称象”主要反映的就是A、抽象思维、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发散思维8、政治试卷中有一道题目就是“请回答五四运动发生于哪一年?”这就是一个A、常规性问题B、结构不良问题C、有结构的问题D、创造性问题9、问题解决过程中,寻求解答的一般途径包括算法式与A、启发式B、提取式C、分析式D、综合式10、目前研究认为,创造与智力的关系就是A、相关的线性关系B、相关的非线性关系C、不相关的独立关系D、相对独立关系1、通常学生最喜欢将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A、能力、努力、难度、运气B、能力、努力、心情、运气C、能力、努力、帮助、难度D、智力、努力、指导、环境2、大学生为获得证书而在积极的学习,这种学习动机主要属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认知性动机D、内在动机3、人们在活动之前对自己完成活动能力的估计并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被称之为A、归因B、自我效能感C、习得性无助感D、成就动机4、奥苏贝尔认为,为了解与理解,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所激起的动机就是A、认知内驱力B、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主导性内驱力5、根据归因理论,属于外部、稳定与不可控的因素就是A、疲劳B、能力C、运气D、任务难度6、有的学生愿意为她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面对她不喜欢的老师不愿意努力学习。

这种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因素就是A、自我提高动机B、认知动机C、交往动机D、成就动机7、根据动机的起源,成就动机属于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主导性动机8、某学生将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就是学这学科的料”。

这就是将失败归之于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9、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信心,宜引导其多做下列哪种归因A、内部--稳定B、内部--不稳定C、外部--稳定D、外部--不稳定10、通常,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为外部与不可控的因素,可使个体的行为动机A、增强B、提高C、形成D、降低11、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动机水平宜控制在A、高水平B、较高水平C、低水平D、较低水平1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30%B、50%C、70%D、100%1、大学生对下列哪类“我”的关注,属于关注理想我的表现A、实际的人际关系B、拥有的角色地位C、个性特征D、目标2、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从自我意识内容上分,这属于对下列哪类我的关注A、生理我B、心理我C、社会我D、理想我3、自卑主要属于自我意识中的表现。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社会我4、个体想象中她人对自己的瞧法,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意识,属A、现实我B、投射我C、理想我D、过去我5、大学生表现出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体现了其自我体验特点的A、波动性B、敏感性C、自尊感强D、自卑感强6、自信心就是个体自我意识中的表现。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知觉7、下列不属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中自我调控特点的就是A、自尊感与自卑感交织B、相对薄弱的自控能力C、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反抗倾向D、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1、“三个与尚没水喝”就是下列哪种群体影响的典型表现A、社会助长B、社会堕化C、从众D、群体极化2、在大学中下列哪种学生群体主要属于非正式群体A、学术沙龙B、班集体C、学生会D、校文艺宣传队3、当一起参加活动的人较多时,个人付出的努力、责任心就少些。

这就是下列哪种群体影响的表现A、社会助长B、社会堕化C、群体极化D、从众4、由于群众压力,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这即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5、“人云亦云”现象属于A、沟通B、服从C、从众D、暗示6、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A、平等B、社会交换C、尊重D、理解7、“敬人者,人恒敬之”体现了人际交往的A、尊重原则B、真诚原则C、理解原则D、交换原则8、下列不属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特点的就是A、平等性B、感情色彩浓厚C、理想化D、波动性1、皮亚杰、科尔伯格都认为,个体品德的发生发展主要就是发展A、道德意志B、道德判断能力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习惯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经历了A、她律到自律两级水平B、三水平六阶段C、八阶段D、四阶段3、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当学生认为“人们的道德原则就是自我选择的”,其道德发展水平主要处在A、世俗水平B、超世俗水平C、后世俗水平D、前世俗水平4、在现场通过直接感知而引发的道德情感体验就是A、直觉式道德感B、想象式道德感C、情景式道德感D、理智式道德感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大学阶段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A、建立自我同一性B、承担社会义务C、显示创造力D、变得勤奋6、道德情感在个体品德结构中具有的主要作用就是A、认识作用B、动机作用C、调节作用D、标志作用7、道德认识发展的最高水平就是A、成道德信念B、建立道德观念C、掌握道德知识D、获得道德判断力1、下列哪项不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间目标A、发展性目标B、预防性目标C、矫治性目标D、诊断性目标2、下列那些大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A、吸烟B、总担心自己做的事情别人不满意C、过分依赖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3、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下列哪类目标A、发展性目标B、预防性目标C、矫治性目标D、诊断性目标4、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应该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就是一种灌输关系,而就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