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学实验课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燃烧学实验课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王海燕 副教授
62331942 vipwhy@
实验一 可燃液体的闪点和燃点 测定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王海燕 副教授
62331942 vipwhy@
实验目的
1. 掌握可燃液体闪点、燃点的定义及液体存在闪 燃现象的原因
从消防观点来看,闪燃是火险的警告,着火的前 奏。掌握了闪燃这种燃烧现象,就可以很好地预 防火灾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实验设备
闪点测试仪基本部分包括盛油样的容器、加热升 温装置、控温电路、测温装置、点火源。
手动开口杯闪点和燃点测定仪主要装置包括内坩 埚、外坩埚、气体导管、温度计、电炉、电气装 置等 。

实验报告
1.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被测样品的闪点和燃点 平均值。
2. 对思考题的论述。 3. 其它(包括实验心得、体会及意见等)。
实验二 材料的氧指数测定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王海燕 副教授
62331942 vipwhy@
实验目的
1. 明确氧指数的定义及其用于评价高聚物材料相 对燃烧性的原理
在闪点温度下,液体只能发生闪燃而不能出现持 续燃烧。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可燃液体的蒸 发速度小于其燃烧速度,液面上方的蒸气烧光后 蒸气来不及补充,导致火焰自行熄灭。
原理说明
继续升高温度,液面上方蒸气浓度增加,当蒸气 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到火源能够燃烧且持 续时间不少于5秒时,此时液体被点燃,它所对应 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燃点。
温度计
实验材料-液化石油气、燃料油。温度计夹
点火器 外坩埚 内坩埚 电炉
电器控 制部分
实验内容
学习闪点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测试润滑油的闪点 和燃点。
1. 将内坩埚放入装有细纱的外坩埚中,使细纱表面距离 内坩埚的口部边缘约12mm,并使内坩埚底部与外坩埚 底部之间保持厚度5~8mm砂层。
2. 将试样注入内坩埚中,对于闪点在210℃和210℃以 下的试样,液面距离坩埚口部边缘为12mm(即内坩埚 内的上刻度线处),对于闪点在210℃以上的试样,液 面距离坩埚口部边缘为18mm(即内坩埚内的下刻度线 处)。
4. 测试位置应放在通风和较暗的地方,以使闪燃 现象能看的清楚。
思考题
1. 为什么实验用油每次都要取新鲜的油液?坩埚 内的油能不能连续使用?
2. 开口杯法所测的两组实验数据中哪一组值可能 大些?为什么?
3. 影响测定结果准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4. 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测定的闪点数据大小分析
实验内容
5. 当在液面上方观察到一闪即灭的蓝色火焰时,记录温度 计的读数,此温度即为该试样的闪点。继续对外坩埚加热 并连续点火,直到液面上方出现持续燃烧时间不少于5秒 钟的蓝色火焰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此温度即为该试样 的燃点。
6. 关闭电源,用坩埚钳取出内坩埚和外坩埚,将内坩埚的 试样倒入废油回收烧杯,将外坩埚内的热砂倒出,换取冷 的坩埚和冷砂,换上新鲜的试样,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 实验结果。
2. 掌握用开口杯闪点测定仪测量可燃液体的闪点 和燃点的方法
原理说明
当对液体进行加热时,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蒸 气分子浓度增大,当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到爆炸下 限的时候,可燃液体的饱和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 合气体遇到火源会发生一闪即熄灭的现象,这种 一闪即灭的瞬时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在规定的实 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时所对应的最低温 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物质 第一次
第 二 次 平均结果
பைடு நூலகம்
名 称 闪点 燃点 闪点 燃点 闪点 燃点
注意事项
1. 首先把坩埚平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将药品倒入 小烧杯中,再用小烧杯往坩埚里加,加到快与刻 度线平齐时,改用滴管滴。
2. 注试样时不应溅出,而且液面以上的坩埚壁不 应沾有试样。
3. 每种试样各测两次,要求两次闪点误差不超过 2℃,燃点误差不超过4℃。
实验设备
HC-2型氧指数测定仪
由燃烧筒、试样夹、流量控制系统及点火器组成 。
2. 了解HC-2型氧指数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运用HC-2型氧指数测定仪测定常见材料氧
指数的基本方法 4. 评价常见材料的燃烧性能
原理说明
物质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同的可燃 物,燃烧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不同,通过对物质 燃烧过程中消耗最低氧气量的测定,计算出物质 的氧指数值,可以评价物质的燃烧性能。
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 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 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
氧指数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 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OI<27属易燃材料, 27≤OI<32属可燃材料,OI≥32的属难燃材料。
原理说明
氧指数测试方法是把一定尺寸的试样用试样夹垂 直夹持于透明燃烧筒内,其中有按一定比例混合 的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
实验内容
3. 将装好试样的坩埚平稳地放置在支架上的电炉上,再 将温度计垂直固定在温度计夹上,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 于内坩埚中央,与坩埚底和试样液面的距离大致相等。
4. 打开可燃气阀门,将点火器点燃,点火器距离试样液 面约10~14mm。接通闪点测定仪的加热电源进行加热 升温,使试样温度逐渐升高。当试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 前60℃时,调整加热速度,试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 40℃时,严格控制升温速度为每分钟升高4±1℃。当试 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10℃时,开始扫描点火,点火器 从坩埚的一边移至另一边的时间为2~3秒,试样每升高 2℃重复一次点火试验。
点着试样的上端,观察随后的燃烧现象,记录持 续燃烧时间或燃烧过的距离,燃烧时间超过3min 或火焰前沿超50mm标线时,就降低氧浓度,试 样的燃烧时间不足3min或火焰前沿不到标线时, 就增加氧浓度,反复操作,逐渐接近规定值,至 两者的度差小于0.5%。
氧指数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 一种方法,可对窗帘幕布、木材等许多新型装饰 材料的燃烧性能作出准确、快捷的检测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