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_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7)--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学_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7)--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第三单元 转移支付类社会保障

第2讲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2.公共福利 3.职业福利 4.妇女和儿童福利 5.儿童福利

6.老年人福利 7.社会优抚制度

二、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居民在享受公共福利时一定得付出高额的费用。

2.所有的文化康乐设施都属于社会福利范畴。

3.有些文化康乐设施的有偿服务否定了这些设施具有的福利性。

4.职业福利不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也不是工资收入的补充,一般不体现按劳分配的

要求。

5.职工可以平等的享用单位的福利设施。

6.老年福利津贴的发放是根据他们的收入、就业状况或经济来源而定的。

7.社会优抚对象与一般的社会保障对象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特殊性。

8.老年保障分为收入性保障和非收入性保障两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

1.社会福利机构对卫生保健的参与分为哪种方式( )

A.直接参与 B.间接参与

C.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D.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

2.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时( )

A.实现“人人健康” B.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C.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健康” D.实现“人人保健”

3.老年收入保障以哪种形式为主体( )

A.家庭保障 B.老年社会救助

C.老年福利津贴 D.养老保险

4.残疾人全面参与生活的前提和实现自身权利和价值的关键环节是( )

A.残疾人教育 B.残疾人就业C.残疾人住房 D.残疾人运动

5.社会优抚的保障水平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相比应该( )

A.低于 B.高于 C.不低于 D.持平

6.为了解决长期发生的生活困难,国家社会抚恤体制一般采取哪种形式( )

A.死亡一次性抚恤 B.遗属定期抚恤

C.死亡分批抚恤 D.遗属不定期抚恤

7.在死亡抚恤待遇中,为了帮助解决死者家属突然发生的生活困难,一般采取哪种形

式( )

A.死亡一次性抚恤 B.遗属定期抚恤 C.死亡分批抚恤 D.遗属不定期抚恤

四、多项选择题

1.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是( )

A.社会福利在权利与义务关系上的普惠性

B.社会福利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的对等性

C.社会福利待遇标准的一致性

D.社会福利待遇标准的差异性

2.教育成为公共福利的内容的原因是( )

A.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

B.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和劳动熟练程度

C.教育能扩大人们对职业和前途的选择范围

D.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3.初级卫生保健提供的服务包括的内容是( )

A.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B.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C.地方病的防治和普及健康教育

D.疾病及创伤的有效处理

E.提供清洁的卫生环境

F.提供基本的药物和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4.文化康乐福利有的特定是条件( )

A. 由国家和集体兴办和实施管理,并给与资金支持

B.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需要而兴办C.实行免费或减费的服务 D.向特定人群开放 E.向社会开放

5.职业福利的特点是( )

A.以业缘关系为标志 B.一般以普遍性原则向职工提供

C.职业福利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企业的兴衰成败

D.职业福利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盈利

E.职业福利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6.职业福利可以包括的类别有( )

A.福利津贴 B.福利设施 C.福利工资 D.福利服务

7.老年收入保障包括( )

A.家庭保障 B.老年社会救助 C.老年福利津贴

D.养老保险 E.个人自我积蓄保障

8.残疾人包括的类型( )

A.听力及语言残疾 B.智力残疾 C.肢体残疾 D.视力残疾 E.精神残疾

9.特殊教育的四个结合是:( )

A.坚持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术相结合

B.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C.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

D.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残疾人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E.坚持特殊教育与残疾人的就业相结合

10.特殊教育包括的内容( )

A.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B.康复教育 C.心理辅导

D.文化知识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五、问答题

1.简述教育福利对公共福利的增进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2.应如何理解职业福利的涵义?

3.特殊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六、论述题

1.关于住房是否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由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住房具有纯粹的商

品性而不具有福利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住房可以通过住房福利的形式,由国家和社会在

工资分配之外进行分配;第三种观点认为住房既具有商品性又具有福利性。你赞同那种观点?或者有其它的看法吗?结合我国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在社会福利作为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并列的特定概念时,社

会福利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素质,为社会弱势群

体实施补贴而实行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各项公益性事业的统称。他是在劳动报酬之

外的资助和服务。

2.公共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举办的以全体公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和服务,如

某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居民在享受这些福利事业提供的服务时,经常是免费或低费的。

3.职业福利:又称职工福利,是行业和用人单位为满足本行业或本单位职工的物质文

化生活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4.妇女和儿童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妇女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受到的

侵害而设立的、用以满足妇女儿童和特殊需要和对其特殊利益给予保障的福利。

5.儿童福利:儿童福利的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儿童福利涉及儿童的保护、养

育、教育、卫生保健等多方面。狭义的儿童福利单指对孤儿、弃婴和伤残儿童的收养、治疗、教

育和康复等综合性措施以及提供的设施和服务。

6.老年人福利:它是养老保险的延续,它在保障老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解决好“养”

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体现了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国家的养老计划和政策

为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以及必要的福利设施和服务。

7.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

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抚慰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二、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错误。居民在享受这些福利事业提供的服务时,经常是免费或低费的。

2.错误。文化康乐福利必须符合某些特定的条件。

3.错误。有些文化康乐设施的有偿服务并不能否定这些设施具有的福利性。

4.错误。职业福利不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它是工资收入的补充,一般不体现按劳分配

的要求。

5.正确。6.错误。老年福利津贴的发放与他们的收入.就业状况或经济来源无关。

7.错误。社会优抚对象与一般的社会保障对象没有明显的界限,是法定范围内的特殊群

体。

8.正确。

三、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B 5. C 6. B 7. A四、多项选择题

1. AC 2. ABCD 3. ABCDEF 4. ABCE 5. ABCDE 6. ABD 7. ABCDE 8. ABCDE 9.

ABCE 10. ACDE五、问答题

1.简述教育福利对公共福利的增进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答:(1)教育福利对公共福利的增进作用表现为:

①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

②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和劳动熟练程度

③教育能扩大人们对职业和前途的选择范围

④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其主要内容为:

①国民基础义务教育构成教育福利的主体

②社会团体、社会热心人士捐助以及慈善机构设立的教育基金或直接为学校出资构成教

育福利的补充。

2.试解释职业福利的含义及内涵。

答:职业福利又称职工福利,是行业和用人单位为满足本行业或本单位职工的物质文

化生活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职业福利按其“社会化”程度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国家通过一定法律手段

和途径在某些行业和企业中普遍实行的制度。包括与职业关联的特殊津贴制度、职工探亲假

制度等。另一层次的职业福利是用人单位在完成国家税收任务的前提下为增强自身的凝聚力,

吸收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管理人才,并鼓励他们在岗位上长期服务,而兴建的集体福利

设施、发放的各种补贴、举办的企业年金等。这种以用人单位为主体,自主的为职工提供的力

所能及的内部福利,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福利。

3.特殊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答:(1)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2)文化知识教育

(3)心理辅导

(4)职业技术教育

六、论述题

1.关于住房是否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由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人为主防治具有纯粹的

商品性而不具有福利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住房可以通过住房福利的形式,由国家和社会

在工资分配之外进行分配;第三种观点认为住房既具有商品性又具有福利性。你赞同那种观

点?或者有其它的看法吗?结合我国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答:社会保障理所当然把住房纳入保障的内容,问题在于以何种形式实施保障而已。从

社会保障的宗旨来看,应保证每个家庭,包括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要得到满足为目标,

社会保障采取的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要的措施是多元化的。其中,有“救助”性质的措施;

有“保险”性质的措施;有“福利”性质的措施。福利性质的措施最为普遍,主要有两种:

一是政府对住房提供直接支付或转移支付,即以多种形式提供住房补贴,二是国家做出政

策性规定,要求住房建设必须划出一定数量的住房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给低收入家庭,或

者政府直接兴建经济房屋定向出售给低收入家庭。

我国在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住房体制长期实行低租金和福利住房的供给制,

政府是住房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改革的发展史中国的住房制度逐渐转变为准单位供给制。事

实上我国的住房投资已远远超过了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许多企业的住房投资不同程度的

挪用或挤占了生产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和其它福利基金。这种状况将在今后的房改中得到扭

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