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不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4.不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区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 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NSTEMI。

NSTEMI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图1)。

二、心绞痛分级
表1 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的心绞痛分级
级别心绞痛临床表现
I级II级III级IV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发作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

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楼梯受限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OOM 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出现心绞痛症状
四、UA/NSTEMI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UA急性期卧床休息1--3d,吸氧、持续心电监护。

UA/NSTEMI标准的强化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有些患者经过强化的内科治疗,病情即趋于稳定。

另一些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早期介入治疗。

(二)抗缺血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三)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替罗非班);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
表5 各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用法
药物用法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
依诺肝素开始剂量150--30Omg,然后75--15Omg/d
负荷剂量300mg,然后75mg/d
60-70 lU/kg,静脉团注(bolus),最大剂量500OIU。

然后静脉滴注12—15 lU·kg-1·h-1,最大剂量1000 IU/h。

将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控制在对照值的1.5--2.5倍
0.1ml/lO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首剂可1次静脉滴
(lovenox) 替罗非班注0.4—0.6ml
0.4ug·kg-1·min-1静脉滴注3Omin,继以0.1ug·kg-1·min-1静脉滴注48-96h
(四)他汀类药物在ACS中的应用
(五)UA/NASTEMI的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
对于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血管重建的目的是治疗反复发作的心肌缺血以防进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造影所示的病变程度和特征将决定有无血管重建的指征和血管重建的首选方式。

1.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脉支架植入治疗。

2.CABG
五、出院后的治疗
UA/NSTEMI的急性期通常2个月。

在此期间演变为心肌梗死或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危险性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