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新教材)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 (3)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 (6)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 (13)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 (20)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 (2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 (26)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 (31)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 (34)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 (37)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41)11.3.1 多边形说课稿 (41)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 (44)《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 (48)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54)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54)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 (56)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 (58)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5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 (60)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 (63)第13章轴对称(14) (70)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 (70)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 (74)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 (76)13.3 等腰三角形(5) (79)《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79)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84)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87)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87)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90)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94)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 (97)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 (101)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 (103)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二) (105)《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108)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 (111)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 (114)《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 (117)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 (1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 (123)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 (127)§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 (130)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 (133)§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 (136)第十五章:分式 (140)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40)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40)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145)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 (148)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 (151)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152)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154)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 (157)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 (160)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 (164)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 (166)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与(集合的元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继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确定为: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先引导学生回顾………………,然后把本节课的“观察与思考”呈现给学生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2)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同时教师会巡视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中下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中对元素的认识)(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3)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问题:请大家思考(在集合中有多少元素呢?)通过问题的提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通过实际的问题来寻找到问题的思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设计意图:重难点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问题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4)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通过对练习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步骤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五.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学做题,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自觉运用新课标的理念,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尽情发挥、畅所欲言的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堂课下来,相信学生会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能力上有所提高,思维上有所拓展。
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聆听我的说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三角形的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为以后认识和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题材,所以学会《三角形的边》是致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三.说教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定义,让学生模仿学习”的框架,在学习《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自己发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总结,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整节课采取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来落实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三角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三角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学发指导:1.鼓励学生步步为营,及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克服马虎的习惯。
2.学习图形利用了声光影像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引发他们的兴趣。
3.学习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五、说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68-69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把古埃及的金字塔、军事飞机、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大的建筑,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C BA(2)C BA (3)E D CB A (4)E DB A (5)DC BA(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 、CB 、AB 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 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六、练一练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 3,4,8()(2) 2,5,6()(3) 5,6,10 ()(4) 3,5,8()2.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cm 和5cm 的木棒,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偶数,小颖有几种选法?第三根的长度可以是多少?3.草原上的四口油井,位于如图所示的A 、B 、C 、D 四个位置,现在要建立一个维修站H ,问H 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四个油井的距离之和HA+HB +HC+HD 为最小?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