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ppt)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ppt)
1. 镜检疟原虫,必须对正常厚薄血膜中各种血细胞的 形态、结构和染色性质能够识别。
2. 镜检疟原虫,首先要会看薄血膜,在基本上掌握薄 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后,才镜检厚血膜。
3.镜检疟原虫一般只查厚血膜,薄血膜仅作为原虫分类 时参考和血片编号之用。
4.镜检疟原虫必须用油镜头配合5X低倍目镜镜检,当发 现疑难问题时要平放在标本盒内, 厚血膜未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 血膜倾向一侧,造成血膜厚薄不均, 厚处不一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结果; 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蝇、 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 入标本盒并盖严,新的木制标本盒需 敞开放置一段时间,让木醇挥发后才 能使用,以免厚血膜红蛋白被其固定, 不能溶血或染色效果不佳。
恶性疟(取血时间)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 发作后至20h内。
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
末梢血中检出恶性疟配子体,是 在末梢血出现环状体之后的10天 左右。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 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全清 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 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 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 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作为推片的 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才能使推出 的血膜均匀一致。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3. 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 或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 膜。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小时内固定 染色;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放置 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脱血,染色 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膜血膜 宜先用甲醇固定(1~3分钟)然后用过 滤清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固定后装 入盒内盖严,待以后染色。
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再侵入红细胞,开始新的一轮发育。 一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
体。 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 (红内各期原虫形态)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
由生活史看出
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
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主要是指红细胞内 期的无性体——小滋养体到成熟裂殖体,而不 是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配子体;
发热期:外周血中以环状体(小滋养体)为 主,也可见到裂殖体;
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涨 破红细胞期),镜检多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出汗期: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后数小时,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
体为主,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的有利时机。 发作36-48h,可检出裂殖体。 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
5.检查时应从厚血膜的上缘开始,使血膜从上而下,自 左至右,由右至左,一行接一行,一个视野稍叠一个 视野顺序地查完整个血膜。
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细胞
中
嗜酸性粒细胞
性
粒
细
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红细胞
疟原虫的生活史
及其 各发育阶段的基本特点
疟原虫生活史
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 个宿主。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分前驱期、 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 间歇期五期。
采血时间:
P.v —— 发作后10小时内采血, 各期(R、T、S、G)疟原虫均可 查见。
P.f —— 发作时采血可查到 R;发作 后10天左右采血可查见 G。
间日疟(取血时间)
在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 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ppt)
(优选)疟疾的病原学 诊断技术
血膜的制作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 血液涂呈薄膜状,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 成圆盘,称厚血膜。无特殊要求的可厚薄血 膜分载玻片涂制。
发热病人血片
标本片
薄血膜的制作
薄血膜 :取一小滴血(约1~1.5微升的血量),将血
滴置于载玻片中部,将推玻片的边缘紧贴载玻片血滴前,
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薄血膜:用血量少1-1.5ul,疟原虫的
形态完整,便于疟原虫虫种的鉴定。 为保证检测的敏感性,常耗时较多, 不适用于大规模调查,常出现漏诊。
厚血膜:用血量较多4-5ul,疟原虫胞
浆和核有一定程度的固缩,较难识别; 但须查范围小,节省时间,阳性检出 率较高。
血片的镜检原则
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要求。
厚血膜位置:位于玻片右半部分左1/2处
血膜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在玻片面上 写上受检者的个人编号,以防差 错;待薄血膜干后玻片头可粘贴 患者信息,亦可用铅笔在薄血膜 头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依次顺 序插入标本盒内。
制片时机掌握(取血时间)
采血时间: 现症病人和流调普查时 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 某期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 的取血时机。
使血液沿推玻片边缘散开约 2cm宽时,使推玻片与平 置的载玻片形成25~350夹角,平稳、均匀由右向左推 片,形成舌型、头体尾分明的薄血膜(约2.0-2.5cm宽 2.5-3.0cm长)。
影响因素:速度快慢、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夹角
大小等影响血膜的厚薄、大小。
要求:制成的薄血膜外观:厚薄均匀,无划痕,无起伏,
1. 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按蚊 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
2.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人是疟 原虫的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
中华按蚊
疟原虫生活史
含成熟疟原虫子孢子按蚊 叮咬人 子孢 子随唾液进入人体血液 约30分钟 侵入 肝细胞 裂体增殖 成熟裂殖体(含数以 万计裂殖子) 肝细胞破裂 裂殖子侵入 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发育) 发育 小滋养体(环状体) 摄食营养、发育 大滋养体 核分裂、发育 未成熟裂殖体 核进一步分裂 裂殖体(成熟) 被寄生 红细胞破裂 裂殖子释放入血流
边缘整齐光滑舌状血膜;在镜下看RBC平铺互相接触而 不重叠。
薄血膜位置:薄血膜位于载玻片左1/2处。
厚血片制作
厚血膜 : 用推玻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微
升左右血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接着用推
玻片角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2~4圈,涂成直径
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
厚血膜要求: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镜下 观察其厚度,以每油镜视野5-10个WBC为宜。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