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2)

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2)


改变转速大小
改变转子轴的方向
适用于姿态稳定度要求较高,如遥感卫星,保持系统动量为零 1:轮子转速过零时摩擦力矩值突变较小,三个轴上安装反作用轮, 如图一; 2:各轴安装偏置动量轮,在合成动量反方向设置对称动量轮,如 图二 z
b
hz
hs

hx

yb
hy
xb
图一、三正交反作用轮方案
图二、由偏置动量轮组 成的整星零动量方案
kb
需添加绕S旋转的自由 度 S’

s
O


jb ib
坐标系绕单参考矢量的转动
单轴与 三轴
优点: 已知初始姿态,不受外部影响 缺点: 1、须知道初始姿态 2、陀螺漂移锁引起的姿态确定误 差 3、参考系转换
敏感器的输出是某空间基准场在敏感方向上的 一个数值反应。而当敏感器定向不同时,测得的数 值也应有所不同。这种空间基准场在物理上可以是 光学的、电磁的、力学等。
信号 噪声
场的平均值部分 场的随机值部分
地球热辐射场 1 、以太阳辐射的反射和 地球大气固有辐射叠加而 成 2、14—16μm二氧化碳吸 收带(地球辐射敏感器)
地磁场 1 、被描述成一个稳定磁 场附加随机变化部分。 2 、磁场是与高度及维度 相关的梯度函数
基准场
太阳、恒星方向场 1 、太阳光强大易于检测, 但由阴影区,恒星精确光 度弱,容易受干扰 2 、恒星方向场有光行差, 但视差较小,常忽略 无线电波场 1 、人造空间交变电流磁 场 A ,并设定远处一点 B , 测量 AB 矢量方向作为参 考方向
够能耗,或者主动章动阻尼
星—地大回路控制
卫星的姿态机动 (自旋转速控制) 章动阻尼及控制 平旋运动及恢复
磁力矩控制 喷气控制
原因:细长型由于能量耗 散区域能量最小状态。 方法:常值力矩,脉冲力 矩+消旋平台。
消旋控制系统:使卫星发送的波束不 随卫星一起旋转,既天线波束在惯性空间 保持不动。
• 电子消旋 相控阵天线(复杂,早 期用过) • 机械消旋 与自旋轴做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转动
2、光学敏感器
区别于自旋:确定卫星本体坐标系相对于空间参考坐标系的 姿态。输出为卫星的三轴姿态参数(自旋主要为确定自旋轴, 单轴稳定)
①红外地球敏感器和 太阳敏感器 ②星敏感器 ③全球定位 ④陀螺和红外敏感器
方向矢量敏感器
惯性与方向方向矢量 敏感器互补
采用双参考矢量(地心方向矢量E和太阳方向矢量S) 法确定三轴姿态。 采用欧拉角描述,有三个角度ψ、φ、θ,分别定义成 滚动角、俯仰角、偏航角。根据地球敏感器测出滚动角及 俯仰角,根据太阳敏感及卫星轨道参数计算偏航角。
误差来源: a) 敏感器测量误差 b) 敏感器安装误差 c) 测量基准误差
d) 轨道参数误差
红外和陀螺敏感器构成的卫星三轴姿态系统成 为轨道罗盘。 红外敏感器给出卫星相对于轨道坐标系的滚动 角和俯仰角;速率陀螺给出惯性空间的姿态运动 角速度。利用耦合关系根据角速度推算偏航角。 相对于其他方向矢量敏感器 测量误差
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 2)
汇报人:
2018年10月26日
1、卫星姿态动力学 2、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3、卫星姿态敏感器
4、卫星执行机构
卫星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基础 姿态确定
自旋、双自旋卫星的姿态确定
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确定 统计估计理论及其在卫星姿态确定的应用
自旋、双自旋卫星的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 三轴卫星卫星的姿态控制 应用空间环境力矩的姿态控制技术 系统测试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测试
为了使J(X)最小,那就求个极值吧,偏导为o的情况下 X为最优解(X为状态矢量矩阵)
1、卡尔曼滤波是迭代的过程 2、运用的是协方差求加权系数(最优 解与观测值) 3、这里的加权系数被称为卡尔曼增益 3、随时可以停止 4、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使得状态估计 值偏离
自旋、双自旋卫星稳定性
1、短粗:被动章动阻尼 2、细长自旋:需要主动章动 阻尼 3、细长双自旋:消旋平台足
推进系统种类
加热器 肼路 挡板 喷管
催化剂 衔铁
电磁铁
控制信号 u
推力器电磁阀结构原理图
较高精度的三轴稳定卫星,在轨道正常工作时通常采用角 动量交换装置。但轮控系统适用于姿态角速度衰减较小时,否 则轮子出现饱和。作用原理为:摩擦力矩
动量轮分类
固定安装动量轮 控制力矩动量轮 框架动量轮 转速大小和转子轴 向均可改变

1 三轴稳定航天器的喷气控制

2 采用角动量交换装置的姿态控制
1) 整星零动量轮控系统 2) 偏置动量轮控系统

3 航天器姿态捕获与姿态机动控制
推力器
冷气推力器 F =0.05~22N IS=60~120s 热气推力器 电推力器 F =0.002~0.01N IS>3000s (大推力器 F 〉 0.02N)
光学敏感器
方向敏感器 红外地球敏感器 太阳恒星敏感器
磁强度敏感器等等
惯性敏感器 位置陀螺 速率敏感器
姿态信息测量
A
S2


S1
1、地球弧长测量
2、太阳角测量
3、转动角测量λse
4、陆标方向测量
定姿的误差取决于三个因数:
1、测量值的误差大小 2、误差灵敏度系数 3、两条姿态轨迹带的相关角
1、加速度计
陀螺仪噪声和漂移
增益系数K
现实 1、姿态确定误差源多 2、误差随机分布 3、姿态确定性方法精度较低 4、测量数据大,且互相组合, 难以确定
理想 通过大量数据求得最优卫星姿态参数 一种数学处理方法
统计估计
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
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
最小二乘法的原则是以“残差平方和最小”确定直线 位置。
F =0.05~22N S=135~290s
压缩气体 液态气体 升华固体 氮 丙烷 铵 氩 氨水 氢硫化物
脉冲等离子体 离子轰击式 胶体 (电磁) (静电) (静电) 水银 水银 甘油内的 铯 钠碘化物 单组元推进剂 肼 (N2H4) (电热式 ) 双组元推进剂 偏二甲肼 /N2O4
电阻加热电离式推力器 氨 ( NH3)
解决坐标转换中三个问题
• 怎么测
基本原理方法 空间基准场 敏感器
• 测什么
• 用什么测
星 体 坐 标 在 参 考 坐 标 中 的 姿 态 参 数
1
参考矢量法—建立参考矢量
角动量矢量为基准—惯性测量法
2
3
统计估计法—数学统计优化
1、单参考矢量的姿态确定;2、双参考不共线矢量的姿态确定;3、 多参考矢量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