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说明文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关于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3、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辨析说明方法和分析其作用。

2、学会品析说明文语言。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五)、教学步骤:
一、导课:
这节课主要就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和答题技巧给同学们做一次指导。

二、出示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说明文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关于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3、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三、中考针对考点的要求:
1、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2、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四、自主复习:
请同学们默读《面对面》第165页到167页的内容并动笔标注重要信息。

交流与反馈:
(一)填空:
1、说明对象:所谓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结构和说明顺序:结构有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及作用:
(1)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

(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2)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3)列图表:能够直观地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4)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5)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___特征
(6)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7)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8)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

(9)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4、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科学、简明、生动形象。

(二)辨析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③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④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⑤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⑧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⑨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三)注意:下定义与做诠释的区别
(四)方法总结:
1、熟知常用的说明方法。

2、抓住主要特征及标志性词语。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注意与年代的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另一类(种)……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打比方:像、仿佛……
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
一般单独考察辨析说明方法的情况较少,通常都要和说明方法的作用联合考察。

五、合作探究一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先读文段然后讨论完成题目。

再选两位同学分别回答问题。

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

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

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
..限制,可以随心所欲。

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

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问题1: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问题2:“不受任何
.........
..”.能否去掉?为什么?
..限制”的“任何
展示答案:
1、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把狼蛛捕食和和猫捉老鼠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狼蛛捕食动作敏捷的特点。

2、不能。

“任何
..”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小狼蛛捕食随心所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合作探究二
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

笑,不正是
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吗?(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问题1: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问题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分)
(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吗?
展示答案:
1、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大笑100次的锻炼效果”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强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

2、(1)“约”即“大约”,说明这里的“80块肌肉”是一个个估计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这里运用比喻(打比方),将“笑”比作“美容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丽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分)
方法总结:
说明方法与作用
考察方式:
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
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
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回答方式: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XX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
答题方式: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某词能否换其它词。

请说明理由
答题方式: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六、课堂检测:
完成《面对面》小练习册第45页《水杉》的2、3题。

七、布置作业:
完成43页一、44页二。

八、教学反思:
在以前没有系统进行过说明文的专题训练,学生在做阅读题时还是有些茫然,有些知识点比较固定的题也无从下手,因此设计此节课的目的就是掌握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为准备这节课翻了三四十篇近三年中考题中的说明文阅读,找出出现率较高的题型,告诉学生,让学生也了解常见题型,有重点的复习。

在课堂学习中,采用“学生先做——自己找答题规律——老师明确”的方式,以达到学生掌握和巩固答题方法,现在看来,在教师明确后应该再紧跟一道相同题型的题加以巩固,
效果会更好。

又考虑到做一篇说明文阅读的一道题也得需要6分钟,那么在回顾“中间段、结尾段的作用”这一环节可以放在课下解决(以前练过此题型,此次是使这一知识点更系统),课上直接说方法,可以节省时间。

另外这一方式在一节课中用了两次是否显得重复。

问学生,学生的反应是还可以。

现在反思“某几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不应该放在“某段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环节里,应该独立成为一个题型,这属于归纳上的疏忽,以后一定要注意。

作业设计,让学生巩固其他题型的答题方式,有问题的做记号,下节课或课下解决。

学生反应:这节课掌握了此类性的答题方法。

在提问时是想着谁应该答对某题就提问谁,小组也讨论了,但没有顾及到小组内每个层次的学生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