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释义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释义


前言—制定背景
立法要解决什么问题?
1、为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 2、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 分也可适用本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国有 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处分制度。
前言—制定背景
有哪些重要意义? 1、党纪要求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 务; 2、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相关法律 之间的协同作用。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三、有关责任人员处理情况 临汾市教育局总督学苏迎泽,工作人员彭波、
张文成涉嫌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待司法机关查 清三人问题后,依纪依法作出处理。
四、违法行为的政务处分
1、违反政治纪律
1.1 公开发表反党反社会的,予以开除; 1.2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1.3 不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 1.4 参加非法组织、活动; 1.5 破坏民族关系或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 1.6 外交中损害国家利益; 1.7 不按规定请示报告; 1.8 参与或支持迷信活动。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临汾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主任张宝仓在向有关 部门报告情况时,隐瞒了仝卓学籍存在问题的情况。
2020年6月3日,临汾市公安局以涉嫌犯伪造国 家机关证件罪对苏迎泽、彭波、张文成三人立案侦 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三、有关责任人员处理情况 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仝天峰,严重违反
三、有关责任人员处理情况 临汾市尧都区教育科技局普通教育室副主任张
子荣,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决定给予其党内 严重警告处分。
临汾市第二中学副校长贾美兰,违反政治纪律、 工作纪律,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临汾市第二中学图书管理员薛文琴,违反政治 纪律、工作纪律,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临汾市招生考试中心主任张宝仓,违反政治纪 律,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仝卓,曾用名李振华,2012年4月, 仝 卓 母 亲 与 时任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仝天峰再婚。2012年 6月,当时姓名为李振华的仝卓在北京应届参加高考, 未被录取;同年9月,其户籍从北京迁回临汾,姓名 由李振华改为仝卓。
一、关于仝卓以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的问题 2012年高考后,仝卓想再次参加高考并报考解放 军艺术学院,因该校要求必须是应届生才能报考,其 继父仝天峰向临汾市教育局彭波请托如何将往届生转 为应届生,彭波在明知缺少户籍迁移手续、学籍卡等
四、违法行为的政务处分
2.违反组织纪律
2.1 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 2.2 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 2.3 违法民主集中制原则; 2.4 不执行或拖延执行上级决定命令; 2.5 违规出境或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 2.6 违规取得外国国籍、永久居留、长久居留许可的;
前言—政务处分、处分、党纪处分的区别
政务处分 主体:监察机关
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处 分 主体: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
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或者专门的 法律法规规章及企业制度
党纪处分 主体:纪检机关
依据:党内法规制度
目录
一、公职人员权益保障 二、政务处分程序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四、违法行为的政务处分 五、法律责任
二、政务处分程序
3、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3.1 制作政务处分决定书; 3.2 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3.3 政务处分决定书存入本人档案。 4、复审、复核 4.1不服的,该机关申请复审; 4.2 对复审不服,向上一级监察机关复核; 4.3 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执行。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组织纪律,伙同他人伪造仝卓应届生和党员身份, 决定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
临汾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晋平,严重违 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调查,决定给予其撤销党内 职务、政务撤职处分。
临汾市尧都区政协副主席朱云龙,在担任临汾 市第二中学校长期间,违反组织纪律,决定给予其 政务记大过处分。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材料的情况下,先后找该科科长苏迎泽、尧都区教育 局张子荣在仝卓的材料上违规签字盖章。仝天峰随后 请托临汾市第二中学校长朱云龙,朱云龙安排该校教 务处贾美兰和学籍管理员薛文琴违规为仝卓办理了入 学手续。同年10月,仝卓进入临汾市第二中学就读, 至此,取得了虚假的应届生学籍。
2013年初,仝卓参加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 剧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同年6 月,参加了高考。填报志愿时,仝卓填报了中央戏剧 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最终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
三、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
二、关于临汾市教育局局长李晋平等人订立攻 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的问题
在对仝卓有关问题调查过程中,临汾市教育局 总督学苏迎泽、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彭波为逃避责任, 伙同基础教育科张文成伪造了仝卓由延安迁至临汾 的户籍迁移手续,通过张子荣、贾美兰、薛文琴将 该手续放入仝卓转学档案。临汾市教育局局长李晋 平知悉该情况后,既不制止,也不报告,并指使相 关人员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释义
XXX 2020年8月31日
1
前言—监察体制改革
根本目的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 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
现实意义 有效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保证党纪国法得到一体遵循
前言—制定背景
为什么要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1、《监察法》仅对政务处分作了原则规定; 2、政务处分是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 予的惩戒,是监察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
一、公职人员权益保障
基本原则
1、党管干部、集体讨论原则; 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3、责罚相适应原则; 4、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原则。
一、公职人员权益保障
权益保障
1、履职受法律保护; 2、一过不二罚; 3、陈述申辩; 4、上‘诉’不加‘刑’; 5、回避; 6、错误处分给予相应补偿; 7、不实检举应消除不良影响。
二、政务处分程序
1、调查
1.1 两人以上且与被调查人没有利害关系; 1.2 有权收集证据,但非法证据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1.3 限制被调查人活动。
2、调查终结后的处理
2.1 不成立的; 2.2 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 2.3 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2.4 有其他违法或犯罪行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