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3篇物理教学论文是用来进行物理教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它在写作目的、内容、对象和手段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我们应将一般写作原理、方法和要求与教学论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起来。
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1物理实验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可加以改进、创新,让实验更科学,误差更小。
比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运动时,难以控制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且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处于运动状态,给读数带来困难。
学生既然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老师这时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此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原实验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就可克服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当拉动长木板时,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木块都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大小就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这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再如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小木块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进行探究,在物理学中,光滑表示不计摩擦力,但实际实验中不可能找到表面绝对光滑的物体,因而在此实验中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学生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木块受摩擦力影响,松手后木块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实验失败,同样此装置也难以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又对此实验加以改进,学生已经学习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上边实验木块既受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可从减轻木块质量或增大木块所受拉力克服摩擦力大的影响。
但要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可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呢?我们将小木块换成轻小硬纸片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从而使实验更合理,更易于学生理解。
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时,将纸片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立即看到纸片转动到二力在同一直线时才处于静止,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用剪刀将纸片从中间剪为两部分,观察到纸片两部分在两边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进而证明二力要平衡,二力需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
但此装置仍的改进之处,让学生自己加以改进。
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验效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材,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创设必要的实验条件,展现实验过程,揭示物理规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现象细微,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现象,难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如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老师用磁感线演示仪进行教学,磁感线演示仪是平放的,老师只有走下讲台,让学生依次观察,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降低教学效率。
我们改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条形磁体、“U”形磁体、同名及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弥补了磁感线演示仪的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
又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但要在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却有很大困难。
如“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像儿跟着物体跑”。
若利用动画投影教学,在展示凸透镜成像动画时配合光路图,将凸透镜成像特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实验效果,进一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
3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极少,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用途、量程、分度值、调零等使用方法和操作原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
就生动地说明了实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中,学生就要会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等测量工具,还要知道铁架台、石棉网、烧杯的用途。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实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对实验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课堂实验外,要求学生课外对物理实验进行反思,学生将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现象、实验过程进行梳理,回顾,找出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质,找出其规律。
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总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只有做好实验教学,才能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篇二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求异、求趣、求新的心理,引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玻璃瓶吞鸡蛋”的实验,通过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上,这时的鸡蛋外壳大落不下去,再将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插入烧瓶中,当燃烧完后立刻抽出铁丝将鸡蛋放在瓶口发现鸡蛋滑落到瓶中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利用认知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认知冲突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冲突性实验,如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学生会看到小试管不会掉下来,针对这样一个与认知冲突的实验,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对于课堂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身边随堂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物理知识内容的实验,教师充分发挥这些身边随堂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体参与,再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掌去替代一个接触面来实验,如引导学生通过对身体的触觉体验来理解摩擦力这一知识难点。
四、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堂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物理知识教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受到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探究性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浸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系这一知识点。
五、总结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实验、认知实验、身边随堂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几个方面出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篇三1前言一个成功的学术研究绝对不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努力之上得来的,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量。
”物理科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无数的实验基础上的。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一个领导集体在背后的付出,每一项著名的理论的得出,它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只有众人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
那么小到日常的物理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现在需要的是懂得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学生,这是当代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
2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教师都曾走过学生时代,由于存在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通常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的热爱程度远远超过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播,当把合作小组的计划告知的时候,出于好奇心,学生热情高涨,纷纷选择搭档,好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可以合作。
但是,随着教学计划的开展,物理实验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便会出现,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用,减小了学生那种对实验课的热情。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组问题为了体现教学的人性化,将分组的问题交予学生自行安排,这也是锻炼他们的一种方法。
由于学习成绩的差异,学生平时所在的朋友圈大不相同。
在安排选择实验搭档的时候,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大家要以学习为目的,寻找可以相互帮助的同学作为搭档。
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的小组水平差异太大,优秀的学生组在了一组,那些学习一般、之前单独实验的时候不会的那些学生又组在了一组,平时玩得好的学生组在了一组。
这样使得那些优秀的小组成绩更加优异,一般的小组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那些玩得好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总在开小差,聊天去了。
合作问题撇开分组的问题,发现在实验过程之中,通常也是问题百出,往往就是合作难以持续。
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大家各执己见,意见不尽相同,然而又由于学生都比较倔强,通常在实验的时候会闹得不欢而散,使得实验无法继续。
面子问题为了促进学生互帮互助提高成绩,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在分组的时候选择优秀生与一般的学生相互搭配,希望借此帮助他们补缺补差,利用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集体的荣誉感让他们完成任务。
可是由于一般的学生羞于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提出来,甚至因为在优秀学生面前怕出错惹得同学的嘲笑,更是连动手操作的勇气都没有了。
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乱成一团,毫无组织纪律可言。
忘记职责有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忘记自己的职责是做实验,探究物理原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味地在聊天。
3解决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物理知识,开拓更多的物理创新思维,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了解物理原理的来源,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首先,既要考虑教学方法的人性化,也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组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师也应该在一旁指导,使得学生分组时优秀与一般搭配,顺利地完成分组。
其次,团队合作的精神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关于此类的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明白当中的重要性,为国家人才建设做出贡献,尽心培育祖国的未来。
在之前由于设备的原因,在物理教学方面,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在下面听着,很多物理现象由于外部原因而无法向学生展示,就会导致学生听着无趣,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热情。
这样的教学往往比不上学生亲身实践的效果好。
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而且可以勾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真正正提起学习的热情。
现在社会进步了,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给许多学校拨款购置教学设备,新增的设备给教学实践带来福音,学生再也不用凭借想象来听教师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