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方言与中国文化 - 从地名透视文化内涵
方言与中国文化 - 从地名透视文化内涵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北流型壮乡铜鼓
壮乡铜鼓从历史文献来看,有关 广西壮乡铜鼓的载籍,自汉代以 至明清,两千年来,真可谓史不 绝书。这种史不绝书的情况,是 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比拟的。这 样大量、丰富的历史文献,对探 讨铜鼓的来源、族属、使用方法 及其相关的历史问题,有着十分 重要的价值。广西壮乡铜鼓分布 范围之广,蕴藏密度之大,也是 世所罕有的。其数字就更为惊人。 据几个县的初步统计,灵山县历 年累计五十多面,桂平县历年累 计也突破五十大关。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武汉
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合流处。1949年 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置武汉市,取三镇 首字为名。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襄樊
在湖北省北部,汉置襄阳县,1950年以襄阳、 樊城两镇合并置襄樊市,取二镇首字为名。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长沙
在湖南省湘江下游。秦置长沙郡。汉置长沙 国。隋置长沙县。据《元和郡县志》:《东 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 地可万里,故曰长沙。另据《通典》:轸旁 有小星名长沙,应其地而名。1933年设长沙 市。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灵山型铜鼓
汉代 高45.5厘米 直径79厘米 灵 山型铜鼓 详细信息 广西灵山出 土 形似圆石墩。鼓面平,面沿较 薄伸出鼓颈外。鼓胸圆凸,束腰, 胸与腰部之间附双扁耳,两侧共 有四耳。敞足,空腔。鼓面中心 饰十芒日纹,光体突出,边缘立 三蛙与三组叠蛙相间,以逆时针 方向排列。耳饰绳纹,有方孔。 胸、腰及足部纹饰主要有四出钱 纹、鸟纹、蝉纹、骑士纹等。 灵 山型铜鼓灵山型铜鼓,以广西灵 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时当公 元3世纪东汉末年到10世纪的晚 唐时期。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 (公元前六世纪,约春 秋晚期)出土铜鼓,鼓 身似釜,表面有烟痕;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遵义型铜鼓:一种少数民族地区 的打击乐器。铜鼓全部铜铸,一 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五十公分, 高约三十公分(个别的较大)。鼓 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 鼓面和敲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 铜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分为八 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 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 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广西北 流出土一面铜鼓,高67.5、面径 166厘米,重300公斤。是现今世 界最大的铜鼓。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安西县以“工”为名的乡村名
堡筑吐《 ,城鲁安 依安番西 次置回县 取,民新 名四八志 为里千》 头见多: 工方口雍 ,筑在正 二一安年 工工西间 ,
文学院
武汉大学选修课
· · · · · ·
使用与原居地相同的地名通名
岭南客家区的地名通名和浙南、闽北很明显 古同 是属于同一系统的。它启示我们部分客家人 “砌”, 隔塞 台阶 是从闽北、浙南迁过去的。 这些通名是:墇(zhà ng )、磜(qì )、栋、 崠(dòng )、坑、潭、黑、里、峰、洋、源、 州、濑(lài )、坪、浦、陇、墩、圳等。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三、地名和历史交通地理
交通路线与地名的关系最为 密切,自古以来,任何一种 交通制度都在地名上留下了 印记。 秦汉时期完善起来的驿传制 度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实施, 变化不大,直到近代由于交 通工具的进步,驿传制度才 发生巨大变革。即使如此, 到清代,交通大臣依然叫做 邮传大臣。
方言与中国文化
从地名透视文化内涵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什么是地名?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 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 地名变化的滞后性。 各种各样的地名,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猜猜以下地名的来历
山西、山东 河南、河北 湖南、湖北 江西
武汉大学选修课
珍珠港(中国城市名) 蚌埠
用拳头说话的男人(中国城 市名) 武汉 银河渡口(中国城市名) 天津 两个胖子(中国城市名) 合肥
文学院
猜一猜
双喜临门(中国城市名) 重庆 努力炼钢(中国城市名) 大冶 海中绿洲(中国城市名) 青岛 空中码头(中国城市名) 连云港 骆驼背(湖南地名) 双峰 我做(江西地名) 余干 基本一样(山西地名) 大同 水陆要塞(河北地名) 山海关 航空信(江苏地名) 高邮 豁然开朗(湖北地名) 大悟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站
元代传驿制度称为“站赤”。“站赤”是蒙 古语的译音,明清以后直接称为“站”,现 代的“车站”之“站”即源于此。 黑龙江有很多“站”字地名。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猜一猜
一路平安(中国城市名) 旅顺
风平浪静(中国城市名) 宁波 夸夸其谈(中国城市名) 海口 大家都笑你(中国城市名) 齐齐哈尔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邮铺
宋代的驿传制度又采用邮铺以传递文书; 《元经世大典· 急递铺总序》: 元代发展为成系统的急递制度。 “十里或十五里或二十里设一 三十里铺、四十里铺 急递铺。十铺设一邮长,铺 卒五人。文书至¨¨¨卒腰 伏铺(客店) 革带,带悬铃,¨¨¨赉文 书以行,夜则持炬火焉。”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铜鼓与少数民族
铜鼓,是彝、苗、瑶、侗、壮、布依、水、 黎、白、土家、仡(ge)佬(lao)族 、佤、傣等 族和克木人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滇、黔、川、 粤、桂、湘、海南等省、区。 铜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关于它的起源, 说法不一。一般多认为它是由作为炊具用的 铜釜演变而来。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铜鼓文化在地名上也留下深刻的印记。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铜鼓地名
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 散见于贵州、云南、湖南、江西和福建等地。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广东曲江铜鼓岭、丰顺和文昌的铜鼓山; 广西博白的铜鼓潭、合浦的铜鼓塘、昭平的 铜鼓墟; 云南盐津的铜鼓溪;湖南靖县的铜鼓卫;贵 州石阡(qiān)的铜鼓关;福建永定的铜鼓 山;江西的铜鼓县。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生肖地名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天干地支纪日 生肖用来纪日(天干) 云南贵州一带自古就有赶场或赶街的生活风 俗,在北方叫赶集,在湖南、江西等地叫赶 墟。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生肖地名大部分集中在广西西部的安顺、毕 节、兴义、六盘水等地区和广西南部自治州 以及云南东部的曲靖、昭通、玉溪等地和楚 雄、红河、文山诸自治州一带。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一、地名和历史文化景观
地名具有地域性,某些地名只出现在某些地 方,在其他地方绝少或者完全看不到。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那”地名
云南和两广自古盛行稻作文化。壮傣两族自 古以来称“田”为na。na在云南、两广还大 量用于小地名(汉字写作“那”)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铜鼓地名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邮、亭、驿、置、传舍
秦汉时代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 至少每个县一个传舍。 唐代,亭、置、传舍之名取消,但是驿的名 称依然大量使用。 唐代交通我们可以从今天含驿字的地名中推 知一二: 驿前(江西)、驿马关(甘肃)、走马驿 (河北)、驿道(山东)、张店驿(陕西)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水利、井泉地名
堤、坝、堰、塘、埭(dài )、闸、渠等水 里地名在全国各地分布很广,凡是当地水田 作物栽培发达,就能发现这些地名。 沙漠地区的地名多用井泉命名。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市”字地名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两湖地区,有许多县级 以下的小地名的同名是“市”字。 这些地名中的“市”是历史上草市的遗迹。 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滋生了许多作为商品交 易集散地的草市的集镇(湖南攸yōu县至今还 保留了一个叫“草市”的地名)。 一些比较怪的地名: 沙市市、景德镇市、二六市乡、三七市镇
山 脊
从沙石上流 过的急水
山脉阻隔。 山冈高地
田边水沟 (多用于 地名)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岭南、闽北和浙南地名对照
岭南:磜下(qì ) 、仙花墇、黄竹洋、雁濑 塘(lài)、龙潭、楼子崠、朱坑 闽北:刘地磜(qì )、牛皮濑、小洋州、牛牯岭、 洋坑、旧墩 浙南:白水磜(qì )、崑濑、青墇、梅坑、 横洋、吴墩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乾安县
据《乾安县志》,1926年前,此处是一片荒 原,属于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1928年设 治建县,乾安镇为县治。位于松嫩平原腹地, 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属松花江第二和 第三阶地,有“乾安台地”之称。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开地元黄,宇宙洪荒······”,《千字文》是与《三字经》一 样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和普及甚广的传统启蒙读物。 中国吉林省乾安县保留至今的“千字井”村镇地名称谓,则 完全是用《千字文》依序择字而取名的,从而形成了一道国 内独一无二的、奇特的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 它以地名的方式,既保留和传送了传统儒家启蒙文化的精粹, 又相当程度上因袭了中国古代“井田制”的行政区划模式, 为此可以说,素有“井字荒”之旧称的乾安县,把一部《千 字文》工工整整地写在361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武汉大学选修课 文学院
北京地区村名与山西移民
《明史· 成祖纪》: 大兴县东部和顺义县西北部有大同营、屯留 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 营、河津营、上下黎城、潞城营、霍州营、 民万户实北京。 忻州营、夏县营、东西绛州营、稷山营、蒲 清《宸垣识略》卷十二: 州营、红铜(即洪洞)营。 大兴县凤河永乐二年移 山东西民填之,计营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