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摘要: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本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及经济的发展现状,讨论了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可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发展趋势1 引言信息经济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物质基础,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结构[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结构以及资源、环境的变化,当今社会正在加速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的新兴经济结构已经形成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信息产业在这种环境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经济增长中占据显著地位。

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在自身的发展上取得了飞跃进步,同时,各传统产业由于不断的信息化,不断向着高技术产业及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和升级,而且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2, 3]。

2、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现状2.1 通信业[2, 4, 5]初步核算,2009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680.6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424.3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724.9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电信增加值5012.2亿元,同比增长7.0%。

2010年1~4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67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

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8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其中,移动通信累计完成1938.8亿元,增长11.5%,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64.61%上升到68.14%;固定通信累计完成906.7亿元,下降4.8%。

1~4月,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297.9万户,总数达109405.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减少61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净增3911.7万户。

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1~4月,宽带接入用户净增779.5万户,达到11102.0万户,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158.0万户。

2.2 电子信息产业[2]2009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业在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国内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世界经济逐步回暖,电子信息产业自下半年起开始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生产增速低位回升、出口下滑速度放缓、经济效益降幅收窄,总体回升态势基本明朗。

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1.791亿元,同比增长5.2%;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

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 6%。

2010年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延续09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生产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出现恢复性增长,软件产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总体走上恢复性上升通道,但出口仍未完全恢复危机前水平,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仍需密切跟踪并及时采取对策。

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比同期工业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扭转了09年以来增加值增速低于工业平均水平的局面。

实现销售产值12885亿元,同比增长33.3%,比2008年同期增长21.2%。

3月当月增加值增速和销售产值增速为19.5%和27.4%,比09年同期分别提高18.3和30.2个百分点。

2.3 软件业[3, 6]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速明显,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2002年,尽管受全球经济回升乏力,复苏缓慢的影响,我国软件产业依然保持30%以上增幅高速发展。

2002年我国软件产业增速再创历史新高,总额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38.2%,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据中新网报道,2002年12月22日我国政府又在济南市投资12亿元,占地100亩,建设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中间件产业基地。

这表明我国软件产业已经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为8.5%,占世界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为2.58%。

2004 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总额约为1200 亿元,同比增长32%。

软件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2004年上半年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1259家。

软件人才队伍也进一步壮大,截至2003年底,我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0多万人,同年,我国软件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26万人,创历史新高。

2.4 信息服务业[3, 6-8]近几年,我国信息服务业也发展迅速。

据CNNIC调查,到2003年底,我国互联网上的网页数约为3.1亿页,比上年增长了98.5%;网页总字节数达到61亿KB,比上年增长110%。

网上数据库数量和规模也大幅增长,到2003年底,全国在线数据库共有169867个,比上年翻了一番。

据CCID统计,2003年我国信息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44亿元,年增长速度为26.7%。

目前,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场经营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网络信息已涵盖科研、教育、商业、娱乐等各个领域。

我国在信息技术和标准建设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中兴通讯已获得NGN、光传输、网关及3G终端等领域共计8个国际标准起草权和编辑者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导国际通信标准;CCNIC主导制定的“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标准”已正式被国际互联网标准制定组织IETF认可,是我国参与互联网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又一突破。

3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呈递增态势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信息产业因其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但是,我国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

3.1 信息产业相关政策与法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制度壁垒问题使得顺畅的管理体制难以建立[5]。

政策与法规的不健全、保障体系的不完备及价格机制的不完善也造成我国信息产业缺乏竞争力度, 制约了信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向国际市场的拓展。

3.2 信息产业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一直是阻碍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3]。

长期以来,信息产业过于偏重制造业, 应用产业发展不足。

因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一些地区和部门争上热门产品,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现象屡禁不止。

最突出的问题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复分散,结构趋同。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偏小,关键性技术与应用技术落后,核心技术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基础薄弱,规模效益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

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方面,因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无法适应产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依然依赖进口。

所以说,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提高信息技术装备和软件的支撑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

3.3 信息人才的缺乏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信息资源,而人才本身就是信息资源中最为宝贵的一种。

人才本来是我国在信息化方面颇具比较优势的资源项目,但由于经济不发达使其人才价值不能得以充分实现,人才便流向了可充分实现其价值的发达国家,从而使国内的人才资源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1-3, 5, 7, 8]。

资料显示,目前在美国硅谷的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名是中国人。

微软公司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核汉化”,就是靠雇佣我国中文处理技术的高手完成的。

加入WTO后,外资企业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厚的薪金更是吸引了中国众多的信息人才,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使我国信息产业在人才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4 对策4.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入WTO,我国信息产业如何积极应对,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

为此,政府一定要按WTO 规则要求,顺利实现职能转变和政府转型,由行政命令向市场主导转变,由高度集权向适度分权转变,由审批经济向监管服务转变。

4.2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是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 因此应加速发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

对确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应重点扶持,推动各种形式的联合开发。

在部分有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争取有所突破。

另外, 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的软件产业是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基于软件、集成电路是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这一因素, 应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加速发展。

4.3 尊重人才,加强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全民信息意识的提高和充分的人才保证。

经济竞争、资源竞争、信息竞争其焦点是人才竞争。

人才的整体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信息化水平测算的五个分类指数中,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最低,为17. 9,是近年来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要引进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同时,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抓好信息学科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形成人才梯队,使我国在信息科技前沿领域储备一定的力量,保持一定的优势,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5、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中国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IT、电信、互联网和消费电子产业等相互融合,进入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的新融和时代。

5.1 移动互联网产业用户增长与应用发展并驾齐驱[2]随着3G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投资的持续增加,2010年中国市场移动互联网业务高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5亿。

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

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随着各种应用服务的日渐完善以及基础网络的稳定,用户将对工具性、娱乐性等的应用服务的使用形成习惯,移动互联网用户活跃度将大大提升,较高用户粘性的应用业务将为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展开奠定用户基础。

5.2 中国软件运营服务产业走向成熟[5, 7]根据计世资讯数据,云计算在国内和SaaS(软件即服务)相辅相成、互为助力将成为2010年市场发展的最新特点。

从云计算的应用来看SaaS,过去两年经历了快速的增长。

相关主题